最近,閩侯上街鎮侯官村的陳依柞故居過完“百歲生日”不久,便完成了遷建、布展,并以“侯官村鄉村振興家風家訓館”和“閩侯縣人民法院生態文明司法實踐創新基地”的全新身份亮相。古厝煥新生的背后藏著怎樣的故事?日前,記者來到侯官村一探究竟。
古厝“搬家”
遷建后的陳依柞故居位于侯官村上市五水公園入口處,為中軸對稱的穿斗式木架構,主建筑面積500平方米。古厝雖幾經滄桑,但“雕欄玉砌應在”,柱基、門窗都繪景設色、精雕細琢。
陳依柞是清末民初侯官村有名的鄉賢。他年輕時在閩北經商,積累了不少財富,晚年回鄉在侯官村下市修建了上述古厝。侯官村黨委委員、下市片片長王國鋒告訴記者,陳依柞樂善好施、熱心助人,回鄉后多次出資,為家鄉修橋鋪路。他還十分重視家鄉的教育事業,屢次出資修繕當地學校。據了解,陳依柞的四個兒子都學業有成,其家族至今發展到了三百多人。
村里老人回憶,古厝最熱鬧的時候,有近百人居住其中。然而,隨著時間流逝,人們陸續搬離,古厝也漸漸閑置下來。2019年,省委黨校周邊路網項目征遷涉及該古厝,一時間,這座古厝該何去何從,成了不少村民關心的問題。
“為加強歷史建筑和文物保護工作,閩侯縣將陳依柞故居列入了保護建筑名單,專家經反復論證,決定實施遷建保護,并通過修繕,恢復其歷史舊貌。”王國鋒說,遷建前,閩侯縣文物部門對古厝進行了一次“全景掃描”,每處可利用的構件均有詳細記錄,且一一進行編號,為后續遷建打好基礎。
活化利用顯成效
遷建后的古厝,臨近侯官古渡口,旁邊還有侯官城隍廟和將軍廟,與鎮國寶塔僅一水之隔。優越的地理位置,讓這座古厝能夠很好地被活化利用。這里被作為“侯官村鄉村振興家風家訓館”,向游客展示千年侯官的淳樸家風。
古厝的另外一個新身份則是“閩侯縣人民法院生態文明司法實踐創新基地”。據悉,閩侯法院結合古厝古村落、水生態、古樹名木等生態司法保護工作,將該古厝活化利用為閩侯縣首個綜合性生態文明司法實踐創新基地。該基地以加強閩江水域及岸灘生態修復為著力點,進一步完善生態修復審判模式,通過填砂補砂、護坡加固、增殖放流等方式開展侯官古渡口沿岸生態綜合整治。
“針對侯官沿江沙灘被破壞的情況,我們要求被告人進行生態修復,被告人自愿繳納生態修復金100萬余元,回填河砂6萬余方,沙灘面貌煥然一新,實現懲戒、修復、教育一體化多元效果。”閩侯法院生態環境(綜合)審判庭庭長林孔亮說,基地還依托法官工作室等平臺,定期聯動福州大學城師生志愿者和村民志愿者,共同開展文化生態司法保護聯合活動,培育弘揚生態司法文化,增強公眾環保意識,厚植生態法治精神土壤,讓基地實現生態修復、巡回審判、宣傳教育、黨建聯盟、志愿服務、實踐體驗等功能。(記者 陳木易 通訊員 林若野 陳堡)
責任編輯:趙睿
- 閩侯瀛洲社區聯手下沉單位,共筑防疫銅墻鐵壁2022-11-23
- 閩侯創建“無疫企業” 產能恢復訂單飽滿2022-11-18
- 項目復工率達100% 閩侯侯官大道明年2月竣工2022-11-18
- 閩侯縣紀委監委37名干部下沉抗疫一線2022-11-12
- 閩侯有群特殊“快遞員” 爭分奪秒運送核酸樣本2022-11-11
- 閩侯努力做好交通服務 組建點對點轉運工作專班2022-11-10
- 主動請纓 熱情服務——9600余名志愿者守護閩侯2022-11-09
- 國網福州供電公司開展防污閃帶電清洗 提高供電可靠性2022-11-09
- 閩清支援隊伍與閩侯干部群眾攜手抗疫2022-11-08
- 閩侯縣通告:新劃定2個高風險區、1個中風險區2022-11-08
- 最新福州新聞 頻道推薦
-
福州兩個項目獲中國建設工程魯班獎2022-11-28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