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茉莉花茶,還是那個“老味道”。
湯色黃綠明亮,入口“冰糖甜”,花香縈繞于唇齒之間……在福州這塊“世界茉莉花茶發源地”上,這項“千年制造”仍然飄香萬里。
福州茉莉花茶,已然不是過去的“老味道”。
開拓銷路、投資建設產業園,正在緊鑼密鼓籌備中的2022年首屆中國茶葉交易會,將為她帶來新一輪的發展機遇。
2021年,習近平總書記來閩考察時強調,要統籌做好茶文化、茶產業、茶科技這篇大文章,堅持綠色發展方向,強化品牌意識,優化營銷流通環境,打牢鄉村振興的產業基礎。
一杯“茉莉花茶”,是傳承弘揚閩都文化的重要載體,也是推動福州鄉村振興的特色產業。
初冬時節,新茶早已上市。讓我們走進福州的茶企、茶葉市場,感受福州茉莉花茶的振興之路。
花農在花田里采摘茉莉花。(資料圖)記者 鄭帥 攝
以賽提質 樹立標桿
放眼福州城,街面上許多茶莊、茶葉門店,都上架了最新的福州茉莉花茶。根據包裝,茶底、窨制等的不同,單價也從幾百元至上千元不等。
近年來,全國茉莉花茶行業整體回溫,銷量、金額及均價保持全面增長。其中,均價最高的福州茉莉花茶成為行業翹楚。
市場的信息最為敏銳。“均價提升,與茶的品質提升密不可分。茶好,是好價的基礎。”福州茉莉花茶老牌企業閩榕茶葉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德星說。
每年6月至9月,是福州的制茶高峰。作為整個制茶季的“壓軸節目”,福州茉莉花茶茶王賽上,八九十個新茶茶樣打起“擂臺”,角逐當年“茶王”。
據悉,茶王賽至今已舉辦了十四屆,每年誕生6個“茶王”。這不僅是福州對當年新茶、好茶的一種贊譽,也是業內所建立的評價體系。
制茶,向來各家有各家的“脾性”,而在福州茉莉花茶的低谷期,卻一度沒了“脾性”,缺了標桿,滿足于“完成即可”。
2008年,因自身多小作坊式生產、無序競爭、品質良莠不齊等因素,福州茉莉花茶產業深陷低谷。隨著巖茶、龍井、普洱茶等相繼崛起,福州茉莉花茶在“茶圈”內也逐漸“邊緣化”,淪為“勞保茶”“防暑降溫茶”,價格跌至十幾元到三十元一斤。失去市場競爭力,茶企也驟減至20多家。
茉莉花茶產業的風雨飄搖,引起了福州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同年,福州迅速成立產業聯盟,著手布局復興。全過程參與其中的市農業農村局產業處副處長張建勝告訴記者:“當時我們達成共識,一致認為提升品質、樹立標桿是當務之急。”
2009年,由福州市農業局(今福州市農業農村局)牽頭指導,首屆福州茉莉花茶茶王賽正式舉行。賽上,參賽茶樣達60多個,幾乎覆蓋當年所有茶企,更制定了沿用至今的“6+1”標準。
“算下來,我參加過六屆茶王賽。”金鳳洋茶業有限公司的倪昌謀,師承中華老字號福州茶廠的老師傅余金華,實力不容小覷。六屆茶王賽,他總共斬獲4個“茶王”,3個“金獎”。
“這些年,我一邊參賽,一邊研磨工藝。”為了制作好茶,倪昌謀專程去福鼎收購明前茶,待三伏天開始制作花茶。在以秒來計數的烘焙技藝上,他進步飛快,“茶王賽在業內的口碑越來越好。參賽茶樣越多,競爭壓力就越大,大家比分都追得很緊,很多時候只有零點幾分之差。”正是這場“優中選優”的比賽,激起倪昌謀對制茶的更高追求。
同一時期,福州率先開創國內傳統工藝傳承大師比賽賽制先河,每兩年舉辦一次福州茉莉花茶傳統工藝傳承人、傳承大師賽,廣納賢才,致力破解人才斷層危機,推動技藝傳承從主動引導向自發參與轉變。
圍繞茶王賽、傳承人大賽,福州還配套舉辦包括福州茉莉花茶文化節、茶王品鑒會等在內的一系列衍生活動,形成一系列文化賽事IP,不斷擴大影響力,贏得廣泛關注。
以賽提質,凝聚向心力。“茶王”們紛紛拿出真本事,埋頭提升自身技藝,助力行業邁過低谷期。在2010年福州茉莉花茶新春茶話會上,當年的五大“茶王”僅450克就拍出了5.2萬元的高價。5年時間內,福州茉莉花茶茶企從20多家增長到100多家。2021年,春倫、閩榕、福民茶葉等茉莉花茶企業進入中國茶葉百強前列。
走進各大茶莊,茶王、傳承人等鑲邊獎項總是擺在進門最顯眼處。在“老字號”御德芳,“茶七代”張晨暉不住感慨:“頭一兩年的參賽茶樣,只有極個別很突出。現在的茶樣,無論從湯色還是香氣等來看,好茶都越來越多了。”
十多年來,從“勞保茶”到“品質茶”,福州茉莉花茶迎來又一個春天。
春秋十載 綻放芳華
這十年,大部分福州茶企迎來了“蘇醒時刻”。
“這十年,綠茗在高端茉莉花茶的產量、產值上均翻了10倍。”福建綠茗九窨有限公司營銷總監吳蕾說,2012年,綠茗茶業調整定位,放棄過去大批量生產“防暑降溫茶”的老傳統,轉戰茶葉中高端領域,拓展線上線下市場。
除了福州,北京、天津、河北、山東、東北等北方一帶也是茉莉花茶銷售的主要區域。不同于傳統印象,福州茉莉花茶在這些區域不占優勢,張一元等“北派”老牌茉莉花茶茶企占據了較大的市場份額。
“比產量,福州茉莉花茶不具備優勢。但比起品質、工藝,我們當仁不讓。所以,我們決定另辟蹊徑,提升產品質量,直接定位中高端群體。”吳蕾說,在政府部門引導下,綠茗緊跟腳步,抓緊轉型,從過去的200多種茉莉花茶茶樣中精選出30余種,進行精心包裝與設計。
這些年,綠茗一方面不斷精進傳統窨制工藝,培養傳承人,把對“九窨”的高品質追求刻進產品“基因”;另一方面,組建年輕化運營團隊,培育電商主播,進駐抖音、淘寶等平臺,拓展線上銷售渠道。
綠茗的探索,是福州茉莉花茶產業發展的一個縮影。據統計,2021年,福州茉莉花茶產量1.68萬噸,全產業鏈產值約58.3億元,占據全國茉莉花茶產值1/5以上。代表性茶企如春倫集團,去年產值達19億元,同比增長15%。
蓬勃的發展態勢之后,是政策的堅定支持。近年來,福州相繼出臺茶產業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支持福州茉莉花茶產業發展九條措施等政策,扶持引導茶產業;同時不斷擴大現代茶業項目扶持范圍,在閩清推動建設福州茉莉花茶產業園,在市場開拓、品牌建設等方面予以支持;市農業農村局更積極為企業牽線搭橋,支持企業“走出去”,參與各地博覽會、交易會,接洽更多項目,開拓更廣闊的市場。
穿過大街小巷,五里亭立交橋下,“老福州”們喜愛的“福州茶城”——開市30年的五里亭茶葉批發市場,也正迎來升級改造。昔日“福州茶城”即將升級為世界茶港,打造集茶葉產業鏈大數據中心、福州茶文化傳播中心、電子商務、農產品質量安全和研發中心等于一體的全國性茶葉貿易交易中心,吸引更多的茶產品、茶商、茶客“走進來”。
茉莉花茶茶王榮譽獲得者倪昌謀向小朋友展示茉莉花制茶工藝。(資料圖)記者 石美祥 攝
邁開步伐 接軌國際
福州茉莉花茶,一直是中國溝通世界的“使者”。她見證中國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歷史脈動、福州茶港的鼎盛繁榮……這條開放之路,延續至今。
“福州茉莉花茶一直在嘗試‘走出去’。”市農業農村局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2011年福州海峽茶業交流協會成立后,始終堅持打響福州茉莉花茶品牌、推動交流茶文化等,“辦會,是福州茉莉花茶文化交流的橋梁,打開了世界看福州的一扇窗。”
2011年,“國際茉莉花茶發源地”會議在福州召開,120余名國內外嘉賓與會。會上,國際茶葉委員會授予福州市“世界茉莉花茶發源地”稱號,這是世界上首次公認一種茶類的發源地。
2012年,“世界茉莉花茶文化鼓嶺論壇”召開。此次論壇是世界茉莉花茶文化交流史上參與國家最多、出席嘉賓規格最高的一次盛會,成為推動福州茉莉花茶文化交流的里程碑。會上授予福州茉莉花茶“世界名茶”的稱號。
2014年,福州茉莉花與茶文化系統入選“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
上月底,發源于福州的茉莉花茶窨制工藝,作為“中國傳統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項目的組成部分,被正式納入“世界非遺”。
近日,習近平總書記作出重要指示強調,“中國傳統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對于弘揚中國茶文化很有意義。要扎實做好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系統性保護,更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推進文化自信自強。
在與世界接軌的過程中,人們發現,國際舞臺上出現了更多福州茉莉花茶的身影——世界遺產大會、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大會、進博會、數字峰會……向外的道路越走越寬,福州的步伐更加鏗鏘。
既要走出國門,也要香飄萬家。福州茉莉花茶,正通過節慶、文旅活動,走進千家萬戶。
去年,福州先后成功舉辦第七屆茉莉花主題文化節、首屆福州(倉山)茉莉花茶文化節、福州茉莉花茶茶王首場品鑒會等活動;同時,著力打造15個主題鮮明、特色突出的大眾茶館,促進農、商、文、旅業態相互交融,持續打響福州茉莉花茶品牌名片。
在今年5月公布的中國茶葉區域公共品牌價值評估報告中,福州茉莉花茶品牌價值達到38.70億元,十年間實現翻倍增長。
“十四五”期間,福州立下“百億茶產業”目標,再次彰顯發展茉莉花茶產業的決心和雄心:到2025年,力爭培育10家以上產值過億的龍頭企業,實現品牌價值再次躍升,邀請世界共飲這杯“福州茶”。(記者 藍瑜萍)
責任編輯:趙睿
- 落實“新十條” 福州各醫院優化診療服務2022-12-15
- 福州多地宣布:新增自費核酸點位2022-12-15
- 福州豐富“水上福道”游玩內容 打響內河游品牌2022-12-15
- 福州市退役軍人教育學院揭牌2022-12-15
- 福州奪省老健會26項金獎 數量居全省第一2022-12-15
- 近期快遞變慢了?福州各快遞企業正加快統籌全網資源2022-12-15
- 世界記憶項目專題展走進福州多所高校2022-12-15
- 福州通知:部分年段,12月17日寒假開始!2022-12-15
- 高校學生如何離校返鄉 福州開通多條專線2022-12-15
- 首屆“絲路”國際青少年攝影、短視頻大賽頒獎典禮暨第二屆大賽啟動儀式舉行2022-12-14
- 最新福州新聞 頻道推薦
-
福州多地宣布:新增自費核酸點位2022-12-15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