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新動能 共繪“同心圓”
福州打造“五治融合”市域社會治理模式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要完善社會治理體系,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提升社會治理效能。
近年來,市委、市政府始終秉承弘揚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福州工作期間的重要理念和重大實踐,堅持“3820”戰略工程思想精髓,以政治強引領、法治強保障、德治強教化、自治強活力、智治強支撐,用“五治融合”繪出共建共治共享的“同心圓”,探索出一條具有福州特色、符合治理規律的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路徑,奮力打造市域社會治理的“福州樣板”。
近年來,全市群眾安全感率持續保持在99%以上,福州市獲評2017-2020年度“平安中國建設示范市”、首批“全國禁毒示范城市”、第二批全國法治政府建設示范市、中國宜居宜業城市、中國十大“最美之城”等,連續4屆蟬聯“全國文明城市”,連續5年榮獲“中國領軍智慧城市”。
聚焦政治引領
堅定治理“主心骨”
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突出政治引領是首要。福州市始終把講政治貫穿市域社會治理的全過程、各方面。市委、市政府成立了由主要領導任組長的平安建設和市域社會治理工作領導小組,將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深化平安建設工作作為“十四五”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加快建設現代化國際城市行動綱要、推動福州都市圈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內容,與經濟社會發展同謀劃、同推進。
福州還把平安建設、社會治理與各部門主責主業緊密結合,黨政主要領導已連續24年簽訂平安建設責任狀,協同搭建覆蓋12個縣(市)區和高新區、173個鄉鎮(街道)、140家市直和中央、省直駐榕機關,以及564家二級單位的平安建設組織領導體系和聯動工作網絡。
與此同時,福州常態化開展“萬名干部下基層”行動,機關干部“雙報到”持續深化,近鄰黨建內容日益豐富。目前,已成立各類區域性黨建聯盟368個,鎮街、園區、“兩新”組織等黨代表工作室510個,統籌建成集黨建、治理、服務多功能于一體的“一站式”社區黨群服務場所929個,居民小區(自然村)黨支部4893個、樓棟黨小組3265個,配備樓棟長1.6萬余人,讓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直達“神經末梢”。
每到周末和節假日,安民巷立本弄3號總會迎來絡繹不絕的市民和游客。這里是中共福州市委舊址,記錄了翁良毓、方爾灝、徐琛余哲貞夫婦等革命志士可歌可泣的革命事跡。如今,在這里以及上下杭中孚藥行、浦城會館等紅色古厝里,內容豐富的黨史學習教育精品課程,形式多樣的宣講,吸引越來越多人駐足聆聽、學習,進一步筑牢了社會治理政治引領的根基。
聚焦法治保障
筑牢治理“壓艙石”
在閩侯荊溪的閩江之濱,閩侯法治廉政文化公園是附近居民飯后休閑的好去處。公園以自然天成的濕地景觀為依托,融合廉政元素,匯聚清風正氣,是閩侯縣面向社會開展廉潔教育的重要基地,也是福州市基層法治宣傳工作落地見效的一個縮影。
近年來,福州市充分發揮法治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保障作用,著力提升基層法治宣傳工作水平,持續推進“一縣(市)區一品牌”普法依法治理示范點培樹工作,以項目化推動全市普法依法治理,培育出一批特點鮮明、氛圍濃厚的法治品牌。
在科學立法上,福州市制定法治福州建設規劃(2021-2025年)以及法治政府、法治社會、法治文化建設三項實施方案,編制“八五”普法規劃,擦亮“立良法、謀善治”的法治底色。《福州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條例》等7部地方性法規頒布施行,將社會信用、歷史文化保護、城市管理等領域的16項草案納入市人大常委會立法計劃,以優質的立法成果回應人民群眾關切。
在公正執法上,福州市嚴格落實行政執法責任制,推進市縣鄉三級行政執法協調監督工作體系建設,將行政執法和執法監督情況納入年度依法行政績效考核,規范開展執法案卷評查等工作,執法工作滿意率連續三年位居全省第一。
在整合優質資源、提升法律服務實效上,福州也取得了亮眼成績。“我們積極打造全國首個實體法務服務中心——海絲中央法務區福州片區,建設法務企業共享空間、榕城融法‘7+1’實訓基地等平臺,提供商事立案、訴訟、司法鑒定等180多項法務、泛法務服務,推動形成新型法律服務生態圈。”市委政法委相關工作人員說。
聚焦德治教化
架設治理“連心橋”
“這里的古代名人家風家訓讓我看到了家鄉文化的另一面,每句話都是先人的諄諄教誨,我要把它們抄下來,好好記在心里。”今年暑假,在鼓樓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參加研學的延安小學學生袁瑤說。
一代代名人的家風家訓,是源遠流長的閩都文化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福州市充分發掘、整理各縣區名人家風家訓,選樹、建設了38個省市級家風家訓鄉賢文化館(公民思想道德教育館),將寶貴精神財富物化為可感可見的物質載體,激勵社會崇德向善,教導青少年健康成長。
此外,通過開展“曬家風”“傳家訓”“美好家風我傳承”等主題活動,精心培育移風易俗、“我們的節日”“書香潤榕城”等“福文明”品牌,全市涌現出第二屆全國文明家庭3戶、第二屆省文明家庭11戶,全國五好家庭4戶、省五好家庭11戶,全國最美家庭4戶、省最美家庭22戶。
如今,福州市以創建全國文明典范城市為抓手,建成了2809個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及108個示范基地,打造“閩都文化傳承保護”“愛心茶攤送清涼”“茉莉花香幸福城”等一批具有福州特色的志愿服務品牌,以架設鄰里和諧幸福的連心橋助力社會綜合治理。
聚焦自治強基
撬動治理“內生力”
鼓樓區中山路上,一座由古厝改成的居民議事廳引人注目。社區里需要協商處理的大事小事,都在這里開展民主協商,由中山社區居委會邀請居民、相關單位代表一起參加。
“我們健全基層黨組織領導的群眾自治機制,推行‘社區黨委—網格黨總支—小區黨支部—樓棟黨小組’四級組織架構網絡,推動黨政與居民零距離互動。”中山社區黨委書記黃斌表示,從文藝活動安排到垃圾屋選址,從街巷改造到小區電梯加裝,越來越多的居民開始積極主動參與協商,為社區治理出謀劃策。
除了將近鄰黨建與社區治理有機結合,福州市還制定《加強和完善城鄉社區治理三年行動方案》,開展新一輪社區綜合提升行動。鼓樓區東光花園、臺江區蒼霞新城等一批老小區的華麗蛻變,就是其中的生動案例。
推動自治高效聯動,離不開網格治理。今年秋冬之交,疫情肆虐,福州市進一步完善網格“平戰結合”轉化工作機制,統籌4萬余名六類網格員,協同6萬余名增援干部和15萬余名社會志愿者,下沉至7023個公安防疫網格,共同抗疫守護居民健康。
完善社區治理,還需要社會協同的合力。福州市創新社區與社會組織、社會工作者、社區志愿者、社會慈善資源的“五社聯動”機制,累計投入力量1.6萬余人、資金2309萬余元,實施64項市級“五社聯動”項目,培育規范社會組織162個,累計開展服務2000余場次,惠及群眾26萬余人次。
聚焦智治支撐
激活治理“新引擎”
在鼓樓區三坊七巷社區,社區警務室作為智慧警務室試點正在推進完善,可實現轄區動態信息實時匯聚分析。“我們結合平安小區建設,從監控覆蓋、道閘門禁、亮燈工程等入手,持續提升智能化水平。”社區黨委書記崔蕊芬介紹,今年9月底,社區實現了平安智能小區全覆蓋。
近年來,我市發揮數字中國建設峰會永久舉辦地優勢,堅持以數字福州建設成果為支撐,推動現代科技與市域社會治理深度融合。
2021年12月,“福州城市大腦·智慧停車系統”正式啟用,該系統接入城區56家公共停車場、1.6萬個道路停車泊位。登錄“e福州”APP,市民即可隨時查看剩余車位數,實現精確導航,停車難問題得到有效緩解。
智能交通、智慧建設、智慧市政、智慧醫療……在市民生活的各個領域,“城市大腦”逐漸大顯身手。如今,福州全市政務數據儲備量已超過53.88億條,月均調用量超過800萬次。智能門禁、道閘、智能水電表等物聯感知設備,開始逐步走進各個社區,智慧社區試點在不斷探索中逐步擴大。
數字賦能智慧政務建設,我市印發《福州市“馬上就辦、真抓實干”若干規定》《福州市進一步優化政務服務便民熱線工作方案的通知》,承諾服務辦理時限壓縮比位列全國第一。目前,全市“最多跑一趟”“一趟不用跑”“全程網辦”事項數占比分別達98.84%、84.31%、74.61%,“一碼通行”“一證通辦”城市民生服務模式走在全國前列。
數字惠民、智慧便民服務,延伸到了街鎮、村居。在榕城各社區,409臺“e福州”自助服務終端將服務送至家門口,113項政務服務事項直接下沉社區窗口,讓群眾生活和辦事就像購物一樣方便舒心,“15分鐘便民生活圈”觸手可及。
以市域之治筑牢幸福之基。“我們將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踐行習近平法治思想,努力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福州、法治福州,不斷健全市域社會治理體系,以更廣泛的‘五治融合’助力福州加快建設現代化國際城市。”市委政法委相關負責人說。(記者 楊瑩 胡一晟)
責任編輯:趙睿
- 福州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屢添新軍2022-12-22
- 無需核酸,隨到隨診!探訪福州城市中心發熱門診2022-12-22
- 鼓勵退熱藥品拆零銷售!福州重要通知!2022-12-22
- 萬眾矚目!國貿高新區首個空中展館,盛大綻放2022-12-21
- 全國首個省級預制菜協會在閩成立2022-12-21
- “惠聚榕城 福兔迎春”八閩美食嘉年華活動舉辦2022-12-21
- 福州城市中心發熱門診今日開診2022-12-21
- 福州:公積金余額22日起可用于提前還款2022-12-21
- “福州三寶城”老城更新樣板項目迎來新進展2022-12-21
- 福建省啟動女性就業創業促進計劃 福州率先推出500多個“寶媽”崗位2022-12-21
- 最新福州新聞 頻道推薦
-
全國首個省級預制菜協會在閩成立2022-12-22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