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學科 從“零”開始的飛躍
——探訪閩江學院高水平有特色應用型大學建設之路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堅持教育優先發展、科技自立自強、人才引領驅動,加快建設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堅持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養質量,著力造就拔尖創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福州實踐:深入實施科教興城專項行動,加快教育強市建設,深化教育改革創新,落實學校布局優化、基礎教育提質等十大工程,促進產學研用深度融合,加快建設高水平有特色應用型大學。
海洋研究院師生在實驗室研究項目。(閩江學院供圖)
組建多支二十大精神宣講隊進課堂、進宿舍,開展宣講200余場;搶占海洋發展制高點,加快建設海洋研究院;探索“主干學科+”合作方式,激發創新創造活力……近期,閩江學院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傳承弘揚習近平同志兼任閩大校長期間開創的重要理念和重大實踐,堅守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光榮使命,以一流黨建引領一流應用型大學建設,著力深化綜合改革,著力提高人才培養質量,著力提升應用型辦學能力,努力打造黨建引領的樣板、立德樹人的樣板、應用型辦學的樣板。
近日,記者走進閩江學院,探訪該校加快建設高水平有特色應用型大學之路。
百校百講
厚植愛黨愛國愛鄉情懷
“在奔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新征程上,當代青年要埋頭苦干、擔當作為……”連日來,閩江學院陸續推出20期“學習二十大 閩院青年說”特別節目,一個個青年學子在線上暢談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感悟,引導青年學生共同學習黨的二十大報告中的新觀點和新思想。節目累計播放量近百萬人次,在校內外引發熱烈反響。
線上線下全方位、多層次推動黨的二十大精神“大學習”走深走實,閩江學院組建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校黨委宣講團、輔導員宣講團、大學生宣講團等多支宣講隊,根據不同宣講對象,通過進課堂、進宿舍等方式,開展對象化、分眾化、互動化宣講對談,積極回應師生關切、加強交流互動,切實增強宣講的針對性、生動性和實效性。截至目前,已開展宣講200余場。
“閩江學院黨委把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作為首要政治任務,充分發揮基層團組織的組織力和號召力,將學習陣地下沉到學生團支部、公寓宿舍,帶動更多青年學生點贊黨的偉大成就、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唱響踐行黨的二十大精神的主旋律。”閩江學院相關負責人介紹,以黨的二十大精神為指導,學校還承辦了“習近平與福建教育故事”大學生宣講大賽,并組織獲獎隊伍分赴金山中學、屏東中學等全省各地中小學開展“百校百講”宣講活動,通過可觸、可感、可親的身邊故事,讓青少年厚植愛黨、愛國、愛鄉情懷。
革新課程
海洋學科群實現跨越發展
立德樹人,推動黨的二十大精神入心入腦,同樣要著力建設高水平應用型高校,寫好守正創新“文章”。
福建發展的潛力在海洋,優勢在海洋。搶占海洋發展制高點,閩江學院按照“快速啟動、重點推進、跨越發展”的建設思路,于2017年成立了海洋研究院,吹響了“向海洋進軍”的號角,為福建省、福州市產業轉型升級和跨越發展提供更好的人才支撐和智力支持。
“我們下大決心、花大力氣從零開始建設海洋學科群,使其成為學校成長最迅速、最有顯示度、高層次科研項目增長點最大的學科。”上述負責人介紹,目前閩江學院聚集了一支由2名國家級人才、2名歐亞科學院院士以及100余名博士等優秀人才組成、具有較強原始創新和競爭力的高水平創新團隊,建成海洋與海岸帶生態、海洋生物多樣性研究等方向的高水平研發團隊。同時,打造了海洋科技創新平臺,建有4個省部級科研平臺,在海洋生物多樣性保護、海洋生態環境治理與防護、海洋先進裝備智能化和海洋經濟與海絲史跡保護等領域已顯現出較為明顯的優勢。
為進一步深化產教融合、校地融合,充實應用型辦學內涵,學校還與福州高新區億彤公司合作診斷試劑,通過“揭榜掛帥”項目立項,研制臨床免疫靶向藥。
打造樣板
建設高水平有特色應用型大學
為全面打造應用型辦學樣板,閩江學院明確“3+2+X”的學科建設總體布局,培育了首批工商管理、電子信息、新聞與傳播3個碩士點,創建省級一流應用型學科,將資源與環境、材料與化工等2個學科作為學校自主建設的主干學科,同時培育建設若干碩博士學位點。
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閩江學院系統優化學科版圖,進一步做強智能信息與大數據、區域經濟管理與法律、閩都人文藝術與傳播、紡織服裝與新材料、海洋資源與環境等五大特色應用型學科群。通過2021—2026年建設,五大特色應用型學科群分別建成1個具有福州特色、全省一流、國內知名的優勢應用型學科,對福州乃至整個閩東北的電子信息、中小企業創新創業等領域的服務和支撐作用得到顯現。學校增列為碩士學位授予單位,初步建立起覆蓋管理、人文、工學等多學科門類、結構布局合理、具有一定特色的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體系。
此外,該校積極探索“主干學科+”合作方式,以重大項目為牽引,吸引交叉學科的科研骨干,形成跨學科融合的學術方向和研究團隊,推動相關學科發展,發揮學科群高層次人才的引領作用,以人才帶動創新,以創新驅動學校整體發展,激發人才創新活力,加快建設高水平有特色應用型大學。
記者手記
適應社會需要是根本遵循
踏入閩江學院,南門入口處石碑上的“不求最大 但求最優但求適應社會需要”16個大字蒼勁有力。這是習近平同志兼任閩大校長(原閩江職業大學)期間提出的辦學理念。這一辦學理念對閩江學院全體師生影響深遠,為閩江學院發展提供了根本遵循。以實際行動培養“適應社會需要”的優秀人才,閩江學院守正創新,努力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主動對接省、市發展需求,加大服務區域經濟的力度,闊步走在建設高水平有特色應用型大學的大道上。(記者 林榕昇)
責任編輯:趙睿
- 閩江學院組建“海上福州”研究院2022-12-13
- 首屆福建法學教育論壇在閩江學院舉行2022-08-01
- 閩江學院數字媒體與創意產業學院成立2022-07-07
- 閩江學院建設高水平有特色應用型大學2022-06-01
- 奮斗者·正青春 | “‘強國有我’青年說”第一季活動圓滿舉行2022-05-05
- 7所高校與閩江學院簽署對口合作協議2022-03-14
- 臺青黃嘉龍入職閩江學院 發揮專業特長撰寫科普教材2022-01-10
- 閩江學院學子甄強:奮戰528小時為冬奧會加油2022-01-07
- 奧運冠軍與閩江學院師生共慶建校63周年2021-11-01
- 女承父業 造年輕人喜歡的紅木家具2021-09-06
- 最新福州新聞 頻道推薦
-
福州南街街道楊橋河南社區:方格之愛傳遞溫情2022-12-27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