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月前,包含福州茉莉花茶窨制工藝在內的“中國傳統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正式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30日,為期三天的首屆中國茶葉交易會將在福州開幕。福州欲借此次茶交會,重振“世界茶港”的影響力。
長期研究茶文化、茶產業的福建人民出版社編審金穡認為,福州具備茶葉產、制、運、銷一條龍的能力,而且傳承千年未斷絕,福州曾是世界茶港,更是世界茶城!
福州茉莉花茶制作技藝展示。
福州產茶史上千年
福州氣候溫潤,降雨量和光照充足,土壤偏酸性,適合種植茶樹,產茶歷史可追溯至千年之前。
陸羽《茶經·八之出》云:“嶺南,生福州、建州、韶州、象州。福州生閩縣方山之陰也。”意為:嶺南一帶,茶葉出產地是福州、建州、韶州、象州等地。福州的茶,產自閩縣境內方山之北地區。
但福州的茶,陸羽知之甚少,所以實事求是地留下一句話:“往往得之,其味極佳。”
公元813年,福州刺史裴次元主持馬球場建造。有殘碑留存至今,背面刻有《芳茗原》一詩:“族茂滿東原,敷榮看朊朊。采擷得菁英,芬馨滌煩暑。何用訪蒙山,豈勞游顧渚。”大意是,冶山周邊有茶園,品優質高,葉肥芽嫩,馨香四溢,提神醒腦,在福州也能品鑒到如此好茶,這下再也不用欽羨蒙山、顧渚的茶了。
《新唐書·地理志》載,福州長樂郡“土貢:蕉布、海蛤、文扇、茶、橄欖”。貢的是什么茶?南宋梁克家《三山志》做了說明:“福州貢蠟面茶,蓋建茶未盛前也。”
斗轉星移,時光飛逝,茶山成為福州獨特的自然景觀。2018年,福州市農業局與福州海峽茶業交流協會、福州日報社聯合舉辦“有福之州·最美茶山”評選活動,入圍茶山遍布晉安、福清、閩侯、連江、閩清、羅源、永泰等縣(市)區,出產茉莉花茶、紅茶、綠茶、烏龍茶、白茶等,品類齊全,佳茗迭出。
福州產茶,亦產茶器,且早早踏上出海之旅。宋朝時,福州洪山鎮洪塘窯燒制的醬釉薄胎陶罐,就已經漂洋過海,在日本成為備受追捧的茶道重器——“唐物茶入”,與被稱為“唐物天目”的建盞享有同等至尊的地位,深遠影響了日本的茶道文化。福清東張窯燒制的黑釉盞、福州建新鎮懷安窯等古代窯口燒制的茶具,在日本都有發現。
窨制茉莉花茶 成就“雙世遺”
閩江干流為福州帶來了透水性好的肥沃土壤,十分適合茉莉花生長。據《閩茶季刊》創刊號載,福州茉莉花最初是由廣州輸入,先在長樂種植。
立足資源稟賦,福州形成了“山丘栽茶樹,沿河種茉莉”的種植格局。茉莉花與茶的碰撞,誕生了獨一無二的福州茉莉花茶。1851年至1861年,北京汪正大商號將其所制鼻煙運至長樂,用茉莉花窨之,味道極美,在京城口碑極佳。長樂茶號大受啟發,用茉莉花窨茶,果然味道獨特。隨后,福州茉莉花茶大興。福州成為花茶的窨制中心與集散地。隨著制作花茶的商號大量興起,外埠商家不惜路途遙遠,將頂級綠茶運抵福州窨制,然后銷至華北、東北等地。
2014年4月29日,“福州茉莉花與茶文化系統”被聯合國糧農組織列入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名錄,如今又成就了“雙世遺”的佳話。
近年來,福州已逐漸形成與茉莉花茶相關的保護與發展體系:起草編制《福州市茉莉花茶保護規定》,出臺《福州茉莉花與茶文化系統保護和發展專項規劃(2021-2025)》等一系列規劃,制定“支持福州茉莉花茶產業發展九條措施”“福州茉莉花茶產業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等政策方案……從立法保護、規劃支持、基地建設、生產加工到品牌宣傳等,福州全方位多層次扶持、壯大茉莉花茶產業。
舊時福勝春制茶廠工人制茶的場景(資料圖)。
“海絲”“陸絲”助茶葉走四方
今年8月31日,滿載著507噸茶葉、農資產品的中老鐵路國際貨運列車,從福清江陰鐵路物流園駛出,經云南磨憨鐵路口岸出境,沿中老鐵路抵達終點站老撾萬象。中老班列是繼“閩都號”中歐班列后,福州開通的另一個國際貨運列車,為茶葉“走四方”提供了全新的“陸絲”選擇。
茶葉經福州踏上“海絲”更為人們熟知。金穡所著的《茶坐標——標桿千年福建茶》一書中寫道:“福州開埠后,茶港興起,福州茶市突然活躍,洋行、茶棧、茶商,甚至傳教士都參與進來,上演了一場精彩的茶葉大戲。福州港迎來了她的黃金時代,一度成為中國最大的茶港。”
1916年,臺江開辟了第一條馬路,聯通了橋頭、上下杭、蒼霞洲、三保等處,大大便利了貨物流通,但依舊應付不了船運需求,于是在閩江及其周邊水域白馬河、新港、三捷河、達道河等建了大量簡陋的道頭,其中就有一個地名茶道,顯然是裝卸茶葉的碼頭。
省級非遺百年洪家茶傳承人洪植錦收藏的一份舊版福州地圖上,清晰標出了茶道的位置,它就在“閩江之心”范圍之內。
“閩江之心”曾是許多福建茶葉進入海上絲綢之路的始發地。1853年,福州獲準開茶市。當時,武夷山的茶葉沿閩江水系順流而下到福州只需4天,而運至廣州需45天,到上海28天。
“閩江之心”的美麗閩江展示館就是福勝春制茶廠舊址。1926年,洪家茶第二代掌門洪發綏在蒼霞洲靠江邊地方,收購銀錢制造局舊屋一座及屋后靠江邊空地3畝多,建廠房和住宅。茶廠附近就是碼頭,方便將茶葉通過海運,銷往各國。
茶文化隨著茶葉銷售走向世界
“頭春已過二春來,榕城四月茶市開。陸行負擔水轉運,番船互市頓南臺。千箱萬箱日紛至,胥吏當關催茶稅。”翁時農的《榕城茶市歌》記錄了清末福州茶市繁盛熱鬧的場景。
金穡說:“《榕城茶市歌》是福州茶市的《清明上河圖》。每年農歷四月,福州茶市最旺時期,運茶船在閩江來往穿梭,盛況空前。不僅邑人紛紛躋身其間,也吸引了浙江、江西、安徽、京津等地客商。福州知名的許多老字號茶商也是在這個時候創辦的。市場之紅火,帶動福州相關產業與周邊茶葉種植活躍起來。不同經營模式、不同地域的茶行自然組合在一起,成為茶幫,這是晚清民國以來中國茶市的重要存在。因為福州茶市競爭頗為激烈,洋商與本土茶商絞盡腦汁,斗智斗勇。”
百余年后,福州仍在續寫茶葉傳奇。今年8月10日,“福建福州茉莉花與茶文化系統”保護與發展論壇上公布了一組數據:2021年,福州口岸出口茉莉花茶1203噸,金額1519萬美元,均價每千克12.6美元,茉莉花茶正遠銷“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涵蓋五大洲。近年來,福州口岸茶葉出口量位居全國前列,出口均價提升至中國第二位。
隨著茶葉銷售走向世界,茶文化的影響也更深遠。清初,福清黃檗山萬福寺住持隱元禪師東渡日本,也帶去了煎茶法及飲食習慣,在日本發展成為“普茶料理”,至今仍深刻影響著日本人的生活。
金穡說:“福州茶的產、制、運、銷,底蘊深厚又有傳承發展。所以,福州是極具代表性的世界茶城。”(記者 何佳媛/文 葉誠/攝)
責任編輯:趙睿
- 福州數字政府服務能力獲評“優秀級”2022-12-29
- 福州現代物流城三大專業市場建設“加速跑”2022-12-29
- 福州四種模式推進醫養結合 已投用養老機構中占24.7%2022-12-29
- 《福州市建筑垃圾管理規定實施細則》將出臺2022-12-29
- 福州市總工會連發兩份勞動法律監督提示函2022-12-29
- 福州人社部門積極服務防疫物資生產企業 “一企一策”保用工促生產2022-12-29
- 福州優化“陽康”后解除隔離和返崗復工措施2022-12-29
- 福州:護河愛水·清潔家園,南街在行動2022-12-29
- 事關“陽康”返崗復工!福州發布最新通知2022-12-28
- 福州今年“氣質”“水質”再提升2022-12-28
- 最新福州新聞 頻道推薦
-
福清打造全國首個預制菜產研城 落戶元洪投資2022-12-29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