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2023年01月12日第13版)
福州挖掘城市空間資源建設公共停車場——
加大車位供給 優化運營管理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舉措,著力解決好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健全基本公共服務體系,提高公共服務水平”。
隨著我國機動車保有量的持續增長,停車難在一些地方成為群眾的煩心事。為解決這一難題,各地進行了有益探索:充分挖掘空間資源,新建地面、立體停車場;盤活存量資源,實現車位錯時共享;鼓勵居民參與管理,規范停車秩序……一系列措施,讓停車更方便。本版今起推出“一線探民生·解決停車難”系列報道,敬請關注。
——編者
住在福建省福州市鼓樓區老坊巷的市民林彬,為停車問題煩惱多年。“小區老舊,一位難求。”一到下班點,林彬就急著回家,“生怕晚幾分鐘,車位就沒了。”
自從家門口新建了公共停車場,林彬下班后從容了許多——路上捎點家人愛吃的菜,偶爾約朋友健個身。“別小看多出的車位,多的是一份踏實,提高的是生活品質。”林彬說。
隨著私家車的普及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福州和不少城市一樣,停車難問題日益突出。對此,2017年福州市委、市政府將公共停車場建設納入年度為民辦實事任務,2021年又專門印發《福州市推進解決城區停車難問題實施方案》,明確由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牽頭,新建一批、謀劃一批,多措并舉加大停車泊位供給,強化停車場后續運營管理,努力解決市民停車難題。
新增車位從哪來
盤活地面閑置空間,增建立體停車場
方向盤打到底,一個標準的倒車入庫,車子穩穩停進車位。拔出鑰匙,鎖上車門,林彬拎上路上買給孩子的芋泥餅,徑直向停車場出口走去。
停車場面積不大,夾在一眾高樓和商圈中間,并不起眼。從停車場巷子拐出去,就是林彬的家。這里地處鼓樓區東街口商業圈,周邊多是20年以上的老小區。“生活越來越好,有車一族越來越多,車位越發不夠用。”林彬介紹,原先離家最近的一處停車場位于商場內,一來不方便,二來收費也高。
寸土寸金的城市中心,新開發一處停車場不容易。為切實解決停車難,福州由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牽頭,對全市公共空間開展全面摸排。經過走訪、調研、論證,福州明確:通過集約利用土地,充分利用高架橋下、高壓線下空間、已收儲未利用地、道路軌道建設邊角地等土地資源,建設臨時公共停車場。
今年初,緊挨著林彬家的南營巷,一塊原先“臟亂差”的邊角地,變成了公共停車場。停車場內,34個嶄新的車位整齊排列,中間還點綴著綠化。工作日上午9時,停車場內車輛進進出出,開車上班的周邊居民、送孩子上學的家長、到附近沿街商鋪購物的市民來來往往,小小停車場讓居民生活方便不少。
地面閑置空間有限,能否向地上、地下等立體空間拓展?位于臺江區閩江之心的青年廣場,正成為越來越多市民的休閑打卡地。在青年廣場下,一座雙層停車與過道停車相結合的立體停車場,為周邊新增車位232個。
周末,市民程宏常陪家人來附近玩。過去,停車問題令程宏一家很糟心:“目的地在青年廣場,車子只能停到上下杭,拎著大包小包的休閑設備走15分鐘,十分不方便。”如今,從停車場出發,地上就是青年廣場,走幾步就是青年橋,過了馬路就是上下杭。對面,中洲島和煙臺山隔江相望。“停好車,核心景點抬腿就能到。”閩江之心物業項目經理潘詩燁介紹,自從停車場投運以來,閩江之心的人流量比過去增加1倍。
近年來,一個個公共停車場在福州的街頭巷尾涌現,市民從中普遍受益。據統計,自2016年以來,福州中心城區累計新增路外公共停車場396處,泊位4.3萬個,其中利用空間集約建設地上、地下立體停車場共79個項目,新增1.3萬個泊位,利用城市邊角地、閑置收儲地、高架橋下空間等資源新建90個項目,提供7007個泊位,大大緩解了市民的停車難題。
如何吸引投資
社會資本建公共停車場,配建經營設施實現盈利
停車場需求量大,建設成本高,政府財政資金有限,怎么辦?
福州創新建設模式,通過土地公開出讓等模式,吸納社會資本參與公共停車場建設,提供有規模、有品質、有效益的公共停車設施服務。
位于倉山區金山街道的萬科里是一處集運動、休閑、餐飲等為一體的城市綜合體。每到周末,這里都十分熱鬧。對附近的不少市民而言,不只滿足了休閑娛樂需求,更重要的是與商業綜合體一同建成的地下停車庫,解決了他們的停車難題。
圍繞著萬科里,居住著3300多戶近萬名居民。曾經的停車難題,不少居民記憶猶新,“車位不夠用,常常沿著路邊找空位。”
要建設大規模的停車場,成本高,僅靠財政資金難以負擔。可是引入社會力量,如果只做停車場,對投資方而言,并不是個賺錢的買賣。
2016年,福州引入社會資本更好參與停車場建設運營,通過土地出讓方式,鼓勵開發商拿地用于建設公共停車場,并允許開發商在建設時配套20%的附屬經營設施。同年,福州市萬科發展有限公司一次性拍下6塊綜合停車場用地,全部用于停車場及配套項目開發。“適逢公司戰略向城市綜合配套服務商調整,向停車場等民生相關投資進軍。單做停車場無法實現盈利,20%的附屬經營設施恰好能滿足我們的經營目標。”福州市萬科商業有限公司負責人洪毅堅介紹。
地上一層是公園,負一層配套商業,負二層做停車場。停車場內,1096個車位既緩解了周邊市民停車需求,又帶動了居民區娛樂商業配套的興起。“引入社會資本,增加的不僅是車位數,更是停車場的建設品質,也為后續推進基礎設施建設提供了資金保障。”福州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權益處處長謝文鋒介紹。
2016年以來,福州通過拍賣方式先后公開出讓停車場用地9塊,吸納社會資金4.603億元。中心城區結合45個地塊開發項目,同步配建了4254個公共停車泊位對外開放使用,按照“誰投資、誰受益”的原則,鼓勵企業及個人參與公共停車泊位建設及管理,減輕了政府資金壓力。
怎樣提升利用效率
開發智慧系統,市民可查詢附近實時車位信息
第一次帶母親到市二醫院看病,市民林女士有些人生地不熟。老人家腿腳不方便,林女士希望母親能少走些路。開車到附近,林女士打開手機的智慧停車系統,獲取當前位置信息,一張停車位地圖隨即顯現,周邊停車場、車位余量,清晰在列。
在林女士的手機上,最近一處的共和一號停車場,當前車位余量178個、距離478米。一鍵導航,林女士一路駛進停車場。
過去,市民找停車場更多靠第三方軟件或問路,好不容易找到停車場,卻發現要么不對外開放,要么車位已滿。一來二去,停車場雖然建了不少,停車難問題還是沒能根本解決。
如何更高效地方便市民停車?福州在挖掘停車資源、新建公共停車場的基礎上,針對停車場后續的運營管理,打造全市統一的“福州城市大腦·智慧停車系統”。
“公共停車場建成后,將逐步接入智慧停車系統,形成全市智慧停車網絡。市民登錄系統,即可查詢附近的實時車位信息。通過系統對空余車位的時空調度,提升泊位周轉率,縮短尋位繞行時間,讓市民停車更加便捷高效。”福州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
下坡來到地庫,在指示牌和工作人員的指引下,林女士開到立體存取車的閘門前。沒等自己操作,閘門自動開啟。根據提示音,林女士將車開進庫門,帶好隨身物品,扶著老人走到閘門外,在門口的屏幕上點擊存車按鈕。識別人臉,車子已自動存好。坐直梯上樓,走過一條馬路,就抵達了市二醫院門診大廳。第一次體驗智慧存取車,林女士直呼方便:“以前找車位耽誤時間不說,醫院過號更麻煩。如今從找車位到存取車,時間縮短了不少。”
近年來,福州不斷優化停車運營管理,通過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等科技手段,匯集全市停車數據資源,構筑智慧高效停車服務網絡。目前,已有400多家停車場進入“福州城市大腦·智慧停車系統”。“下一步,我們將堅持規建管一體,在加強規劃實施、加大建設力度、優化停車管理上持續發力,采取更多惠民心、暖民心舉措,不斷提升公共停車服務水平,著力解決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持續提高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福州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黨組成員、四級調研員戴宗均說。(記者 王崟欣)
責任編輯:趙睿
- 福州城區電動車將實行賦碼管理 取消黃牌搖號2023-01-12
- 做大做優做強省會 專家學者來支招2023-01-12
- 福州火車站啟用鐵路e卡通約號服務2023-01-12
- 福州出臺實施辦法 舉報安全生產事故隱患最高獎39萬元2023-01-12
- 清清爽爽過大年 福州縮減圍擋面積近10萬平方米2023-01-12
- 福州愛爾護理團隊榮獲“愛爾眼科醫院集團第九屆感動愛爾人物”榮譽稱號2023-01-11
- 福州公安舉辦第三個中國人民警察節2023年“110宣傳日”活動2023-01-11
- 中國人民警察節|福州出入境邊防檢查站民警堅守一線2023-01-11
- 《您好,110》(第四季)開播儀式在福州啟動2023-01-11
- 國網福州供電公司開展2023年“迎新春 送春聯”文明實踐活動2023-01-11
- 最新福州新聞 頻道推薦
-
清清爽爽過大年 福州縮減圍擋面積近10萬平方2023-01-12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