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載鄉村記憶的鄉愁小樓、傳承紅色文化的教育基地、蘊含厚重歷史的三座里古厝……長樂玉田鎮瑯岐村這條老街,傳承了鄉土味,又留住了文化根。
瑯岐村紅色文化基地。記者 余少林 攝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扎實推動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振興。瑯岐村活用古厝,挖掘文化資源,讓鄉村歷史文化煥發生機,以文化振興引領鄉村振興。
鄉愁小樓 講述鄉土故事
上午10點,瑯岐村團委書記卓美琴像往常一樣巡視鄉愁小樓,記者跟隨她一同走進小樓,仿佛置身于一座博物館:南北朝時期的陶器、宋元明的瓷碗、清朝的點心盒、民國時期的桌椅……琳瑯滿目的古董讓人稱奇。卓美琴告訴記者,這是瑯岐村為挖掘歷史文化、推動鄉村振興而建成的鄉愁館。
“這個鄉愁館原來是一座古建筑,前年,瑯岐村對其進行修復。”瑯岐村黨總支書記李桂鋒告訴記者,瑯岐村古厝眾多,歷史文化資源豐富,村兩委干部經過商討,決定轉變思路,重塑鄉村文化生態,把修復后的古建筑打造成展示村莊歷史文化的鄉村博物館——鄉愁小樓。
建起“鄉愁小樓”,還要充實“內涵”,瑯岐村委會向村民發出征集老物件的倡議。村兩委黨員干部和鄉賢帶頭,村民積極響應,踴躍拿出自家“寶貝”。不到半年時間,鄉愁小樓已收集到300多件老物件。
古厝研學 傳承紅色基因
鄉愁小樓里藏著鄉愁,緊鄰的紅色古厝里則講述了家國大義與革命故事。
“瑯尾港伏擊戰,斃敵42人,沉重打擊了日軍的囂張氣焰。瑯岐村就是當時的抗日據點之一。”伴隨著李桂鋒的講解,一段久遠的紅色革命故事生動再現。
走進古樸木屋里,面前的一塊展板詳細介紹了瑯尾港伏擊戰經過和瑯岐革命基點村的來歷。旁邊堆放著沙袋,里面是供孩子體驗的玩具槍和靶子,二樓則是氣勢縱橫的沙盤,抗日戰局一覽無余。
“這里原為清末的祠堂,解放前曾是抗日據點。2022年整修成為紅色教育基地,每月都會有學生來此研學體驗。”李桂鋒認為,利用好古厝的紅色印記,宣揚好瑯岐村的紅色歷史,才能塑造這個村莊的魂,讓游客感受那段金戈鐵馬的光榮歲月。
活化古厝 唱響振興之歌
老街中心,矗立著一口陳年古井“東井”。坑坑洼洼的井壁上,古樸的刻字鍍上新金,盡顯厚重的年代感。沿著老街一路走去,比鄰而立的精美古厝,獨具匠心的木屋結構、大氣磅礴的招牌題字,無不彰顯出幽幽古厝的獨特魅力。
“我們還準備繼續深入挖掘鄉村文化符號,盤活地方特色文化資源。”走在老街上,記者一邊觀賞古厝、古碑等歷史遺跡,一邊聽李桂鋒講述村莊發展規劃。
走到老街深處,便能看到赫赫有名的三座里古厝。這是瑯岐村武舉人陳君理的故居,氣派宏偉的三進院子,記錄著代代傳承的家風家訓。
“今年,我們準備對老街上的7座古厝進行修繕,將三座里古厝和相鄰的另一座古厝改造成為農耕文化展館和農村會客室,打造展示村莊發展變化的窗口與了解農耕文化的研學基地。”李桂鋒表示。
與古厝一條街相得益彰的,還有“一村一品”。瑯岐村將充分發揮山地資源,鼓勵村民發揮盆景技藝,在古厝一條街后山中構建盆栽基地,將林立的古厝與山間的古廟銜接起來,打造完整的文化鏈條,彈奏出屬于瑯岐村的振興之歌。(見習記者 燕曉 宋亦敏 記者 余少林 文/攝)
責任編輯:趙睿
- 福建:共謀一盤棋 同譜協奏曲2023-01-13
- 省人大代表、莆田市雙福村村民郭涵涵:建設法治鄉村 助推鄉村振興2023-01-13
- 省人大代表林露露:鄉村振興關鍵在于產業振興、人才振興2023-01-13
- 省人大代表雷立斌:支持偏遠少數民族聚集區交通發展 助力鄉村振興2023-01-12
- 【聚焦泉州兩會·委員代表風采】許火龍:凝聚海內外泉籍鄉賢力量助推鄉村振興2023-01-09
- 長樂南陽紅色景區獲批國家AA級旅游景區2023-01-08
- 長樂全年地區生產總值預計突破1200億元2022-12-28
- 國家鄉村振興局:今年全國沒有發生規模性返貧2022-12-26
- 長樂非遺:傳承人主動創新 走進校園留下來2022-12-26
- 【央視快評】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加快建設農業強國2022-12-25
- 最新福州新聞 頻道推薦
-
第三屆中國青年年貨節在福州舉行2023-01-16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