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街啦!17日上午,中國羅源濱海玉石文化城正式開街。包括林飛、潘驚石等4位國家級工藝美術大師在內的百余名羅源玉雕匠師回歸,159間玉石文化類商鋪開門迎客,開啟羅源玉石文化產業發展新篇章。
市民選購心儀的玉石。記者 林雙偉 攝
百工回歸 復興產業
在中國玉石雕刻界,素有“天下石 羅源工”之說。羅源玉石雕刻的能工巧匠遍布全國各地,在雕工技法上銳意創新、精益求精,在他們的精心雕琢下,各類石材成為一件件精美的藝術品。近年來,羅源先后涌現出5位中國工藝美術大師、26位福建省工藝美術大師和眾多國家級、省級玉石雕刻大師。
2022年以來,羅源立足玉石雕刻人才優勢和石材資源優勢,啟動玉石產業回歸工程,全力建設羅源濱海玉石文化城,出臺《羅源縣玉石雕刻文化產業發展實施方案》,在場所入駐、人才安家等六個方面進行補助,共吸引了林飛、潘驚石等4位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和14位省級工藝美術大師在內的百余名玉石雕刻藝人的159間商鋪入駐。街區內人才優勢凸顯,產業鏈粗具規模,產業發展后勁十足。
中國羅源濱海玉石文化城位于羅源灣濱海風情商業街。中式徽派風格的商業建筑,沿著海岸的曲線,融入山海的浪漫之中。未來,這里將規劃建設羅源玉石美術館,作為羅源縣玉石雕刻珍品館藏對外展示的特色窗口。屆時,石牌樓、玉石中央廣場、美術館將與美麗的羅源灣融為一體,中國最美玉石文化城呼之欲出。
頭雁領航 薪火相傳
羅源玉石雕刻技藝走過千年,靠的是一代代雕工匠心傳承。在當日的開街活動現場,極具儀式感的傳統拜師儀式表演,生動地展現了羅源玉石雕刻技藝的薪火相傳,讓在場的玉石雕刻大師們回憶起當年學習雕刻時的場景。
玉石文化產業復興,離不開對玉石雕刻人才的培養。據介紹,羅源縣高級職業中學按照“現代學徒制”的人才培養模式,通過設置大師工作室、校企合作等方式,為羅源培養玉石雕刻類技術技能型人才。
去年7月,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潘驚石在該校設立工作室,并受聘為客座教授。此外,羅源通過在中小學開設雕刻技藝興趣班、在玉石文化城舉辦主題展覽等方式,讓玉石文化走進百姓生活。
大師佳作 異彩紛呈
羅源玉石雕刻名家輩出,成就了“天下石 羅源工”美名,但不少羅源籍名家常年在外發展,他們最負盛名的作品,家鄉人也難得一見。開街當日,林飛、黃寶慶、潘驚石等8位大師,攜各自代表作品“回家”辦展,為羅源群眾帶來一場別開生面的文化大餐。
潘驚石展出了2020年第十四屆中國神工獎特別金獎作品《城市螻蟻》,這件作品中,幾百只螞蟻被拘束在很小的空間里,只在上面開了個天窗,富有當代藝術表達韻味。林飛的作品《延安精神》以重大革命事件為原型,創作大型紅色題材作品,靈活運用繪畫、雕塑等藝術手法,禮贊新中國。福建省工藝美術大師、安于自然藝術館負責人鄭安的作品《舌尖上的石頭》,巧妙運用了各種玉石材料,精心雕琢成一桌“滿漢全席”。“平日只有在展覽館里才能看到的大師作品,居然‘打包’送到了家門口,對培養孩子藝術素養有很大幫助。”市民林女士說。
活動當天設置的玉石集市,各種玉石小件、原石琳瑯滿目,引得眾多市民前往淘寶。
春山在望 未來可期
“接下來,我們還將出臺多項舉措,促進玉石文化產業回流。”羅源縣玉石雕刻文化產業園區管委會負責人介紹,羅源將成立大師級示范工作室,充分發揮行業頭雁效應,推動產業發展、人才培養;發揮安后葉蠟石原料優勢,推進設立羅源玉石交易中心、加工基地,創建互聯網平臺基地;創建玉石文化研究中心,打造集鑒定、傳承、人才培養等功能為一體的玉石產業平臺;對原石交易市場單位實行獎補,打造羅源玉石產業龍頭骨干企業,提升產業發展層次,延伸產業鏈條。
此外,羅源將把濱海玉石文化城融入周邊文旅線路和商圈,將其打造成促進文旅經濟發展的“火車頭”,并積極推進濱海玉石文化城二期建設,讓更多羅源籍玉石雕刻界人才回鄉創業,使得玉石文化產業集聚效應進一步顯現。(記者 任思言)
責任編輯:趙睿
- 擦亮“天下石 羅源工”品牌,中國羅源濱海玉石文化城17日開街2023-01-16
- 中國羅源濱海玉石文化城17日開街2023-01-12
- 羅源暢通群眾尋醫問藥“最后100米”2023-01-11
- 法官多方努力化解糾紛 8名古稀老人集體撤訴2023-01-06
- 羅源:守護畬鄉群眾健康2023-01-06
- 小型汽車科目二三駕考業務下放至羅源縣2023-01-05
- 羅源松山圍墾精神展示館對外開放2022-12-23
- 霍口水庫加速建設 預計明年4月實現蓄水2022-12-15
- 羅源霍口水庫加速建設 預計明年4月實現蓄水2022-12-15
- 一代人搬遷換來幾代人夢圓 羅源霍口水庫安置戶日子越過越甜2022-12-14
- 最新福州新聞 頻道推薦
-
福州地鐵攻克世界級穿江難題 4號線金洪區間左2023-01-18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