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連江唐代尚書張瑩故里的丹陽鎮坂頂村,點起了骨牌燈;在朱熹講學地透堡鎮館讀村,跳起了斗花舞;在拉線獅之鄉潘渡鎮仁山村,舞起了仁山拉線獅。為慶祝元宵佳節,連江多地舉辦了特色民俗活動,展示非遺項目。
仁山拉線獅表演。
2月4日晚,丹陽鎮坂頂村文化宮廣場,熱鬧非凡。村民點亮骨牌燈,跳起骨牌舞,祈求新年風調雨順、五谷豐登。
“我們希望通過這樣的民俗活動,來倡導孝老愛親的傳統以及文明家風。”坂頂村黨支部書記黃宏基介紹,骨牌燈源于明朝永樂年間,由唐代連江第一進士張瑩的后人不斷完善,將《二十四孝故事》融入骨牌燈演示中,逐步形成獨具特色的民間習俗,如今是連江縣級非遺項目。
而在透堡鎮館讀村,則有元宵當晚斗花的民俗表演。斗花是連江縣級非遺項目,源自明代。據了解,斗花活動集煙花及音樂、舞蹈、武術等形式于一體,具有較強的表演性和娛樂性。
5日是元宵節,在潘渡鎮仁山村,省級非遺項目仁山拉線獅的驚艷表演,為游客呈現了一場視聽盛宴。
仁山拉線獅是一種集舞蹈、娛樂、體育于一體的民間傳統項目,始于清雍正年間,已有數百年歷史。與傳統舞獅不同,仁山拉線獅不用鉆入獅身中上下翻騰,而是用滑輪、鋼絲拉線連接舞動獅子,通過藝人們的密切配合,讓其控制獅子起舞騰躍。表演時,8公斤重的獅子在線控師的操作下隨著鼓樂騰躍,同轎頂上的龍爭奪燦爛奪目的龍珠。當獅子飛躍出來撲搶繡球時,突然噴出火焰形成一團火球,金光四射。
“在過去,仁山拉線獅的技巧只在親族間通過口傳心授來傳承。”傳承人趙名棋告訴記者,隨著藝人的老去和離世,仁山拉線獅一度瀕臨失傳。
為此,老藝人趙知德、趙唐德尋訪村中老人,一點一點地恢復了這項民俗活動。后來,傳承人對拉線獅的尺寸、結構、造型、材料以及表演形式進行了改良和完善,讓獅型變大,增添了“雙獅奪珠”等表演方式。
1992年,趙名棋的表演團隊迎來福州舞臺首秀——在南公園連演14天;2010年,仁山拉線獅又迎來國際大舞臺——參加上海世博會福建表演周的表演,受到游客的一致好評。
如何讓這項非遺技藝傳承下去呢?記者了解到,當地建成了仁山拉線獅非遺傳承示范基地,積極組建拉線獅團隊,吸收愛好拉線獅的年輕人。每逢重要節假日及活動,仁山拉線獅還會在魁龍坊街區等各大舞臺亮相。(記者 鄭瑞洋 通訊員 和金全 陳成志/文 連江融媒體供圖)
責任編輯:趙睿
- 海峽兩岸民俗文化節啟幕 兩岸非遺精粹將同臺展示2023-02-03
- 20億粒!福建連江鮑魚寶寶“分班”忙2023-02-01
- 連江可門打造又一“全球最大基地”2023-02-01
- 在津臺胞參加媽祖文化交流活動 共賞非遺攜手祈福2023-01-31
- 連江“耕海”:左手播種 右手收獲2023-01-31
- 全省首個智慧漁港項目在連江通過驗收2023-01-29
- 黃岐馬祖水產品交易中心嶄新亮相2023-01-29
- 福建連江:從“千山鳥飛絕”到萬鳥翔集舞動天空2023-01-28
- 連江:傳統年俗顯魅力 古街福滿賀新春2023-01-28
- 福州連江:非遺過大年 古厝萬象新2023-01-27
- 最新福州新聞 頻道推薦
-
福州倉山:陳靖姑金身祈福 市民許愿賀新春2023-02-06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