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力滿滿的下沙馬上“回來了”
——探訪福州海濱旅游區的新生之路
海闊天空,沙鷗振翅,海塔聳立,風光旖旎的海岸是無數旅游愛好者魂牽夢縈的目的地。眼下,隨著福州新區全力推進福州海濱旅游區的建設,這片唯美浪漫的濱海度假區預計5月1日整體開放運營,為廣大市民游客帶來煥然一新的觀海體驗。
更新要素 激發景區新活力
“長樂有不少海灘,還是下沙的海灘自然條件最突出。”漫步海邊,看著來來往往的游客,“老長樂”鄒建秋發出了感慨。
是什么樣的海灘,能讓從小在海邊長大的長樂人念念不忘?“下沙的海灘沙子特別綿密厚實,小時候在沙灘上摸爬滾打很舒服,海灘面積很寬闊,綿延將近3公里。”說起記憶中的下沙景區,鄒建秋有說不完的話。造型各異的礁石、水天一色的海面、獨具風情的觀海建筑……這些都是他記憶中的觀海“寶藏”。
1986年建成開放的長樂下沙海濱度假村,是當時全省屈指可數的海濱旅游地,引來了無數省內外游客,高峰時期單天接待超過3萬人次。
“隨著各地海濱旅游資源的持續開發,缺乏成熟管理經驗的下沙沒落了。”回憶起曾經游人如潮的下沙海濱度假村,鄒建秋有說不出的遺憾。
不過眼下,讓他振奮的好消息來了。《福州濱海新城旅游總體規劃》《福州濱海新城核心區城市設計》《福州濱海新城下沙片區控制性詳細規劃》等出爐,提出構建海濱旅游區“一心、兩軸、三灣、多節點”空間布局,下沙海灘名列其中。
長達5公里的下沙片區防護林修復及景觀提升工程第一標段啟動了,海螺塔及周邊既有建(構)筑物保護修繕工程進場了,曾經沉寂的下沙海灘,將逐步恢復活力。
“我現在時不時就過來看看,期待全新的下沙海濱度假村早日開放,讓更多人看到我們美麗的海岸景觀。”鄒建秋說。
修繕建筑 守護看海老景觀
叮咚敲打聲、推車滾輪聲、勞動吆喝聲……近日,矗立在鳳母礁上的海螺塔迎來了久違的熱鬧。
作為長樂下沙海濱度假村的標志性建筑,這座高達24米的建筑內分7層,有螺旋式臺階68級,各層都有眺望臺。它就像潔白的殼尾鑲嵌在湛藍海面上,承載著不少市民的觀海記憶。由于建設時間較早、修繕不便,這座36歲“高齡”的海螺塔已經許久沒有接待游客。
如何才能讓珍貴的記憶景觀煥發生機,重新引來游人?去年,在新區管委會的推動下,下沙海螺塔及周邊既有建(構)筑物保護修繕工程啟動。強調生態為本、保護優先原則,項目將保留原有結構形式和使用功能不變,強化建筑的耐久性和耐候性。
“目前,我們已全面展開海螺塔、海蚌廳、沙堡、石棧橋及附屬用房的修繕加固工作,同步推進廣場、堤頂路面及游覽步道等修復,預計5月1日前完成外立面修復。”海螺塔保護修繕及周邊環境整治提升工程項目負責人林美輝說。
海螺塔下,30余名工人正在加緊施工。修舊如故,他們仔細地用汗水擦亮海螺塔、海蚌廳等老景觀中的記憶寶石,將為市民帶來新風貌。
多區串聯 打造國際度假區
山海相擁、湖島相映,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悠久的歷史文化帶給長樂得天獨厚的濱海旅游資源。江、海、山、沙、鳥等生態要素交相輝映,宛如一顆顆明珠點綴在福州新區超過35公里的海岸線上。
怎樣才能串珠成鏈,構建新區城市、生態、文化特色空間綿延的濱海文旅帶,為市民游客帶來沉浸式的濱海旅游體驗?
去年,《福州長樂濱海國家級旅游度假區總體規劃》出爐,規劃范圍北起長樂機場,東臨東海,西至東湖公園西側,南至松下港,總面積約40.62平方公里,同時向周邊延伸,將重要旅游資源等區域納入規劃研究范圍。
度假區建成后,將形成“一心、兩軸、三灣、多節點”的空間結構。“一心”即東湖畔度假綜合服務核心;“兩軸”即濱海旅游發展主軸和水上旅游發展次軸;“三灣”即濱海新城CBD風情度假灣、下沙休閑度假灣和東洛海島度假灣;“多節點”包括區域內多個重要旅游度假節點。
未來,以此為基礎,福州海濱旅游區還將結合場地實際規劃,形成綜合服務區、海灣度假區、生態休閑區、休閑度假區、海上度假區五大功能分區。
“目前,下沙、王母礁、三營澳—沙尾片區三大區域的項目建設正在全面推進,預計5月1日開放運營。長期來看,我們將進一步建設和完善沙尾海濱浴場、東湖濕地、內河游船等項目,舉辦系列主題活動,豐富海濱旅游區度假項目。深入挖掘濱海自然生態資源和人文資源,打造濱海風光優美、度假氛圍濃厚、產品體驗豐富和設施配套完善的度假區。”項目相關負責人說。(記者 吳樺真)
責任編輯:趙睿
- 第三屆數博會開啟全球招展 設置多個主題展區2023-02-13
- 念好“高效用地經”福州軟件園“版圖”煥新2023-02-13
- 福州新區向全球征集規劃方案 將建設國際知名、國內一流的海濱旅游區2022-12-10
- 最新福州新聞 頻道推薦
-
體育消費市場紅火 福州健身場所如何“量質齊2023-02-13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