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樓區東街口商圈張勇 攝
東南網2月22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鄭雨萱 謝婷)“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見群鷗日日來。”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
今年一開年,在福州市鼓樓區召開的2023年新春團拜會暨一季度重點招商項目簽約活動上,永輝科技總部項目、光莆區域總部項目等12個優質項目簽約成功,投資總額近百億元。
在省會城市的“心臟”,面對已日趨飽和的空間、土地,企業為何還源源不斷地落戶?日前,記者走進福州市鼓樓區,探尋“鷗逐春水”背后的招商引資磁吸效應。
拆“玻璃門、旋轉門”
解企業落地之惑
登錄“鼓樓智腦”APP,在企業服務一項中提交自己的需求。碰到困難時,這已經成為福州花間堂民宿老板陳龍思下意識的反應。“一般10分鐘內就能響應,比找誰都快。”
“企業碰到困難,不用到處‘找熟人’,政府幫你‘找人’。”“智慧鼓樓”服務中心主任鄭凈說。登錄APP,企業的需求被“服務專員”接單后,會上報到系統,系統馬上啟動屬地、部門多方聯動的“一線處置”機制,將需求派發到相關職能部門責任人,馬上啟動處置,處置的流程和結果也全程在系統中留痕。
得益于“一線處置”機制,去年6月花間堂民宿正式營業,比預計的時間整整提前了兩個月。花間堂前身是一家酒店,由于企業發展轉型為民宿,在審批和核驗流程上牽涉到多個部門。當這個問題上報到“一線處置”平臺后,安泰街道指揮分中心很快“呼叫”涉及的8個區屬職能部門進行“現場辦公”。通過現場協調,確認應對解決方案后,各部門全面加速聯合核驗進度,以最快速度協助企業完成了相關審批流程。
明明有條文,卻不知找誰辦;找到一個部門,卻被踢皮球到“下家”,在部門間轉得頭昏腦漲。過去,這些“玻璃門、旋轉門”曾一度是企業主投資發展最頭痛的問題,而鼓樓區給出了自己的解決方案。
早在2019年,鼓樓就在全國首創“一線處置”機制,從企業和群眾身邊的小問題切入,協同解決了區內3.02萬個“急難愁盼”事項,它成為解決企業難題的新抓手,對涉及營商環境的各類疑難問題、管理頑癥,讓相關責任單位、職能部門在規定時間到現場會商,一線處置企業訴求。
“通過這項聯動機制,區里的每一名干部都成為營商環境的營造者、代言人。”鼓樓區委書記黃建新介紹,平臺上線后重點解決了如何把城市治理當中的呼叫權、考評權、監督權串聯在一起的問題。(下轉第三版)(上接第一版)以前碰到一些城市治理中的問題,社區和街道“向上”的呼叫權不夠,碰到問題往往“叫不動”。而現在,平臺不僅全程留痕,還讓企業和群眾對問題的處理結果打分,同時每周發布一次“紅黑晾曬榜”,對處置不力的單位和個人進行通報。“通過監督機制的閉環,讓‘推諉’‘散漫’無處遁形。”黃建新說,目前,“一線處置”服務企業機制已覆蓋全區超15萬家市場主體。
“治未病”防范風險
解企業發展之困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必須更好發揮法治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保障作用。
前段時間,鼓樓區在海絲中央法務區福州片區舉辦了一場勞動人事爭議模擬仲裁庭,通過改編真實的勞動爭議案例,將仲裁庭審活動直觀地展現在企業面前,為20多家企業的代表帶來了一場沉浸式普法體驗。這場活動還通過網絡同步直播,為企業正確、高效處理勞動糾紛案件提供了借鑒。
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如今,這樣的普法活動已成為鼓樓區服務企業的“必修課”。
2021年4月,鼓樓區選取位于工業路的中央商務區,打造集法律服務、人才實訓等于一體的法治創新聚集區。在法務區服務大廳內,31個服務窗口不僅有法院、檢察院、公安、仲裁機構和公證處等入駐,各大律所及泛服務機構也配套設置窗口,提供商事立案、訴訟、檢察保護、仲裁、知識產權、稅務等180余項法務、泛法務服務。
“為扎實開展‘深學爭優、敢為爭先、實干爭效’行動,我們向行政服務大廳學習,通過法務服務的高度聚合,讓辦事的企業和群眾能夠‘只跑一次腿、只進一個門’解決相關法律問題。”海絲中央法務區福州片區負責人婁艷介紹,除了線下公共服務中心外,法務區還在線上打造智慧法務云平臺,目前線上線下已有530家法務、泛法務服務機構入駐,為企業提供“一站式”服務。
2月6日,在服務大廳,記者遇到了福州榕耀建筑公司的負責人王先生,并跟隨他走完了辦事的全流程。他與某施工單位存在500萬元的工程款糾紛,在大廳律師窗口咨詢如何立案。律師告訴他,按照常規流程,他需要先到保險公司辦理訴訟保全,然后再到法院提交立案,但這些程序目前都可以在服務大廳一次性辦理。
果然,在審核完相關材料后,保險窗口不到40分鐘就向王先生出具了保單保函,在律師的陪同下王先生在法院窗口很快提交立案材料。“本來要跑幾趟的事,現在半天就解決了,我心里的壓力少了一半,現在就等立案了。”現場,王先生長舒一口氣。
同時,在“一站式服務”之前,法務區還提供許多前置性的服務,為企業做定期的法治“體檢”。“等到企業找上門了,往往就是遇到大問題了。在此之前,我們可以‘治未病’防風險,把許多問題扼殺在萌芽狀態。”婁艷介紹,過去一年,法務區開展企業合規性培訓等名師講堂73期,線上線下咨詢交流3000余次,為企業完善頂層設計,做好風險規避提供各項法律依據。
建“朋友圈”生態圈
解企業長大之難
外表古樸的古厝,內里風起云涌。一些企業在這里找到資金、項目,更多企業則在這里擴大了“朋友圈”,快速長大、騰飛。
2020年10月,以朱紫坊歷史文化街區為平臺,以古厝為載體,全省首個省、市、區三級共建的基金集聚區——朱紫坊基金港在鼓樓區成立。
這個“港”,為各類基金機構與實體經濟架起一座橋梁。“公司上市后,如何有效利用募集到的資金,讓發展再上新臺階?我們想到了通過投資來打造強有力的產業鏈。”福建福昕軟件開發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熊雨前說,良好的地理環境與政策配套吸引他們來到朱紫坊基金港,并注冊成立了一家投資公司。投資公司出資成立了兩家基金,分別投向不同領域的上下游企業與生態鏈企業,都與福昕核心技術、應用場景緊密結合。在此過程中,他們不僅將技術推廣到更多領域,還在相互碰撞中生成了多個新項目。
項目越來越多,“朋友圈”越來越大。在朱紫坊基金港,鼓樓區政府先后與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福建省金投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等開展戰略合作,著力將基金港打造為資源、資金、人流、信息流集聚的高質量發展平臺。
“發揮基金紐帶作用,以基金引基金、以基金引項目、以基金引企業、以基金引產業,我們不斷招引基金合作伙伴及所投產業落戶,加速優質資源落地。”鼓樓區金融辦主任俞婕介紹,基金港成立以來,迅速吸引資本集聚,累計落地基金項目110個,基金管理規模超1200億元。
優質資源的強勢導入,為鼓樓區乃至省內外的企業和優質項目發展提供了源源不斷的資金、項目活水。2022年以來,基金港分別與中國銀行、郵儲銀行、光大銀行、海峽銀行簽署戰略合作協議,為轄區企業提供2100億元的授信額度,并助力2252家中小微企業獲得貸款,大大助推區內上市企業、上市后備企業加速發展進程。
“政府服務‘扶一把’,企業發展就能‘快一程’。”黃建新表示,未來鼓樓區將以招商蓄后勁,為企業打造全生命周期服務體系。
責任編輯:趙睿
- 權威認證!福州愛爾檢驗科再次榮獲省臨床檢驗中心室間質量評價合格證書2023-02-22
- “中國金魚之都”福州發布城市金魚IP形象2023-02-21
- 莆田經貿代表團出訪招商 簽約項目13個總投資218.1億元2023-02-21
- 臺江市場監管“柔性執法” 助企業紓困解難2023-02-21
- 福州長樂區進一步提高教師待遇 教師待遇經費投入增長一倍多2023-02-21
- 福州:讓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更好融入有福之州2023-02-21
- 外出露營,文明規范不可忘2023-02-21
- 第二屆福州木雕非遺展舉辦 展出86件精品佳作2023-02-21
- 福州市氣象臺發布大風黃色預警 注意防范2023-02-21
- 福州“西湖百貨”老樹發新枝 打造“懷舊之地”2023-02-21
- 最新福州新聞 頻道推薦
-
福州市氣象臺發布大風黃色預警 注意防范2023-02-22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