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臨近,圍繞涉疫、“種草”、醫美三大熱點消費投訴領域,省消委會與福州市場監管部門相繼發布典型消費維權案例,針對性分析點評,且提出詳細的“避坑指南”,幫助更多消費者擦亮眼睛,遠離陷阱,保護自身權益。
涉疫消費糾紛多
謹防落陷阱
案例:消費者向晉安區市場監管局舉報稱,在一診所以每盒100元的價格購買了四盒連花清瘟膠囊,而進價僅為每盒20.2元。經執法人員檢查,當事診所在成本未明顯增加的情況下大幅提高藥品價格。依據相關法律法規,當事診所被監管部門責令改正,罰款1300元。
點評:2022年涉疫類消費投訴呈現階段性特點:前三季度集中在消費合同履行障礙或履行不能方面,包括酒店、票務、餐飲、婚慶等退訂,美容美發、健身、教育培訓等預付式消費無法正常使用等;隨著疫情防控進入新階段,抗原試劑、體溫計、醫用酒精、血氧儀等防疫物資需求激增,消費者求購心切,不良商家“借機生財”,哄抬物價、捆綁銷售、虛假宣傳、生產銷售假冒偽劣商品。
指南:消費者要科學理性購買涉疫物資,切勿大量購藥囤藥,防止藥品、醫療器械過期失效。線上、線下消費均應選擇正規商家提供的產品或服務,杜絕從無資質銷售渠道購買藥品醫療器械,避免買到偽劣商品,甚至遇到詐騙。
“種草”模式存隱憂
甄別需仔細
案例:消費者廖女士在社交分享平臺被一名博主宣傳的腹直肌分離修復儀“種草”,按照博主的推薦添加了商家客服微信。然而她收到貨后發現,商品漏電嚴重,聯系客服卻被拉黑。由于不知道商家具體信息,無法登記受理,當地消委會只能建議廖女士通過其他渠道維權。
點評:一些短視頻平臺、社交筆記分享,成為誘導消費者交易的新渠道。消費者在瀏覽此類信息時,防備心理較低,往往容易“種草”對方分享的商品。后期如果遇到消費糾紛,卻因為無法掌握商家準確信息或原購買鏈接,維權難度加大。
指南:要仔細甄別網絡平臺流行的“種草筆記”,避免被營銷廣告誘導;以營利為目的虛構“種草筆記”的行為涉嫌虛假宣傳,相關網絡平臺要加強內容審核。根據廣告法、反不正當競爭法等規定,利用虛假宣傳欺騙、誤導消費者的,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醫美消費有風險
選擇要審慎
案例:周先生舉報,福建某醫院在微信公眾號發布醫療廣告,涉嫌違法。經查明,該醫院在微信公眾號上發布的醫療廣告內容未經衛生行政部門審查。當地監管部門責令該醫院停止發布違法廣告,并處罰款3萬元。
點評:大眾對醫療美容的需求與日俱增,醫療美容廣告隨處可見。一些無良商家投機取巧,通過向消費者虛假宣傳、夸大宣傳、販賣焦慮制造需求。由于醫療美容行業的特殊性,在很大程度上涉及公民的人身安全,很可能會侵害不特定多數人的健康權、生命權等合法權益。
指南:選擇醫美有五大須知:醫療美容性質當明確,有著嚴格的醫療安全和質量要求;開展醫療美容診療業務須具備“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等相關醫療資質;發布醫療美容廣告應當真實、合法,廣告發布前要由有關部門對廣告內容進行審查;醫療美容手術追求感官化,其價值判斷所面臨的主觀性難以避免,對美容效果要有合理預期;遇到醫療美容侵權問題,要通過合法途徑及時維權。(記者 沐方婷 通訊員 徐小靜)
責任編輯:趙睿
- 女子注射6針玻尿酸致殘 注射到血管里造成中央動脈堵塞2023-02-14
- ?福州重拳整治醫美行業亂象 4家非法醫美機構被取締2022-12-16
- 公安機關嚴打非法制售醫美產品等違法活動2021-11-25
- “三正規·放心美”醫美行業規范化論壇福州站召開2021-11-11
- 省消委會提醒:“醫美”需謹慎 維權先“留證”2021-02-23
- 鼻整形大師羅德豐入駐福建醫美2020-08-03
- 種草日記造假、整形致人死亡 醫美不那么“美”2020-01-08
- 廈門一女子為美打“瘦腿針” 劑量超標中毒2019-03-04
- 最新福州新聞 頻道推薦
-
福州最長內河游線路亮相 單程航線長約10公里2023-03-15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