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光燦爛,草木蔓發,江南水都中學的學子在農場觀察植物生長,感受生命的力量;與同學、父母、名師同讀書,在福州教育學院附屬第二小學教育集團,閱讀日益成為一種風尚……
“雙減”推動教育回歸本質。近兩年,福州大力推進“雙減”政策落地,越來越多的孩子可以體驗更加多元的教育實踐。各中小學更是立足本校實際教育情況,積極探索創新,涌現出一批優秀案例。
日前,福州市第二批落實“雙減”工作典型案例評選結果出爐,細細品讀這9個案例,背后是各校最大程度減輕學生學習負擔、提升學生綜合能力、讓教育回歸本質的生動實踐與努力。
臺江第二實驗小學教師評點孩子們的課后作業。
為學生減負
作業大幅“瘦身”
全面壓減學生的作業總量和時長,減輕學生過重的作業負擔是“雙減”政策的首要主張。為此,各校紛紛重構教學流程,為作業“瘦身”。
鼓山苑小學的“巴掌”作業注重學練結合。
福州市鼓山苑小學的“巴掌”作業成為“雙減”背景下教學工作提質增效的法寶。課前布置自學型“巴掌”作業,巴掌大的導學提綱,引導學生整體感知教材內容,整理出疑難之處。“巴掌”作業注重“學、練”結合,教師在備課時消化課后作業,把這些內容融入備課環節,并巧設課堂作業,在學生學習過程中穿插當堂練習。
教材的基礎知識、易錯點、簡單延伸點、上一節課重點內容復習點,都成為課中“巴掌”作業的內容。教師在課堂小結處、重難突破處進行當場訓練。每份作業題量可讓80%的學生在3分鐘內完成。低起點、勤練習、快反饋,促進學生有效掌握知識,幫助教師掌握教學情況,減少了學生課后作業量。
福州市臺江第二實驗小學打好“組合拳”,力促“雙減”出實效。學校充分調動教研組、集備組力量,圍繞“作業優化設計”研修主題,組織老師共學共策,把提升教師作業設計能力作為“必選動作”。同時,充分發揮教導處的組織管理作用,制定作業管理細則,實行作業總量審核監管制度,合理調控作業結構。
尊重學生差異將校本作業分為基礎鞏固題、能力提高題和思維拓展題三個層級,學生可以根據學情自主選擇作業。關注學生德、智、體、美、勞素養提升,搭建“學科+基礎”“學科+體驗”“學科+能力”“學科+融合”四大框架結構,創新作業內容,讓課內知識與課外知識相結合,讓課本知識與社會知識相銜接。
群眾路小學讓孩子在實踐中掌握知識。
福州市群眾路小學實施“三化三多”策略,打造作業新樣態、作業評價新形式。作業設計體系化,將作業設計納入教研體系,重構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作業布置分層化,根據學生的具體學情和綜合能力進行分層。作業形式多樣化,重視參與性、過程性、實踐性。
群眾路小學在教學過程中多關注過程,通過優秀作業評比、文化墻粘貼、精彩解答分享等進行有效的過程性評價。多關注個體,給予不同層次學生產生成就感的機會。通過“和喜愛的老師合影”等激勵形式,讓學生在作業完成中體會自我成長的樂趣與成就。
江南水都中學學生在“開心農場”觀察作物。
為校園添彩
課后服務亮點紛呈
作業少了、課外活動多了,這是不少學生的普遍感受。落實“雙減”,不少學校在課后服務上下功夫,讓學生更有時間、有機會全面發展。
福州江南水都中學讓教育在勞動中回歸本真。學校擁有約800平方米的“開心農場”勞動基地,讓學生自主認領菜地,利用每天的課后服務進行耕作勞動與田間管理。學校還創建了一支以教師為主、有種植經驗家長參與的勞育團隊。學生在勞動中初步了解農作物特點、生長周期等知識。
開展“二十四節氣”、農作物生長等中長期研究性學習,江南水都中學的課后服務實現課內知識的遷移與實踐,將勞動教育與學科課程創新融合。
永泰縣第二實驗小學開展葫蘆絲特色教學。
永泰縣第二實驗小學立足學生需求,開設葫蘆絲、陶笛系列課程。邀請知名老師擔任藝術顧問,無償承擔師資培訓任務,培養指導老師,組建特色機構——葫蘆絲陶笛工作室,有計劃推進民族樂器進課堂。
為加大推廣與普及的力度,學校編寫一套葫蘆絲與陶笛校本教材,將民樂教學安排進課程表。鼓勵每個學生每學期至少學會兩首新曲子。同時根據學生需求,以社團形式,每周二、周四課后服務期間開展葫蘆絲、陶笛特長培養課程,課上、課后協同發力。
福州教育學院附屬第一小學推行“3+N+1”課程模式。“3”指的是全體學生集體參與的“愛心班”課程,在全省推行的“作業輔導+體育活動”兩項基本服務的基礎上增加1項面向全體學生的動手實踐類課程;“N”選擇了“競技體育、美育藝術、科技創新、思維表達、傳統非遺”五大特色拓展服務;“1”則是面向18:00~18:30離校學生提供“暖心延時班”。
“愛心班”課程架構涵蓋完成作業和個別答疑、體育大鍛煉、分年級動手實踐。課程大部分由任教本班老師負責,在完成作業的前提下,設計出各具特色的學科類課程。嚴把外聘教師入門關,要求他們提供相關任教資質證明,并定期開展安全教育培訓。
前嶼小學舉辦親子郊游活動。
為家長“賦能”
解鎖家校共育密碼
“雙減”背景下,守好家庭教育陣地,首要是升級家庭教育理念,為孩子提供更高質量的家庭教育。
晉安區前嶼小學開設家長沙龍,針對家庭教育中存在的困惑和疑問,安排家長與專家面對面探討交流,消除家長的教育焦慮。與此同時,每周開展一期“家長課堂”家教好文推薦,從家長開始培養家庭閱讀氛圍。同時讓孩子們督促家長完成“作業”,形成家長和孩子良性互動,提升孩子學習主動性。
陪伴是最好的教育,前嶼小學還著力提升家長親子陪伴意識,開啟每日親子陪伴時光和每周戶外親子陪伴日活動,引導家長與孩子良性互動。
福州教育學院附屬第二小學教育集團引導學生科學閱讀。
福州教育學院附屬第二小學教育集團融閱讀于育人,上好每周一節“鰲峰閱讀課”,形成導讀課—推進課—讀后交流課—閱讀拓展課的“融閱讀”課程體系,讓閱讀真正在課堂發生。閱讀課程雙線融合,形成班子引領、教師共讀,教師引領、師生共讀,名家引領、老少共讀,學校引領、親子共讀,聯盟引領、合作共讀的多維融合共讀模式,打造“鰲峰一脈·書香二附”家校社網閱讀聯盟。
二附小依據不同學段特點,開展同文體系列閱讀、同主題縱深閱讀、從單學科到跨學科閱讀、從書本到生活的探究性閱讀。從讀到寫、從讀到演、從讀到做、從讀到創,該校引導學生“把書讀活”,助力綜合素養提升,帶動育人方式變革。
為校外培訓引路
治理機制發揮作用
過去一年多來,長樂交出“雙減”漂亮答卷——全區原有26家學科類培訓機構,現在壓減到9家。其中,義務教育階段學科類培訓機構僅剩下2所,壓減比例達到92.3%。這背后是一套行之有效的治理機制。
長樂建立健全聯席會議和聯絡員工作制度,通過定期召開聯席會議,研判形勢。教育、市場監管、民政、文體等部門協同發力,采用“聯查+抽查”“日查+夜查”等形式,深入開展專項治理。同時,注重依托社區(村)干部和樓(片)長開展網格巡查,充分用好網格化治理工作機制,通過鄉鎮(街道)召集所轄相關單位共同整治違規培訓,著力破解隱形變異培訓存在的發現難、查處難等問題。
對于校外培訓服務行為,長樂“三手”齊抓。第一手抓資金監管,認真落實資金監管要求,培訓機構專項風險保證金及預收學費實行銀行專戶監管,在“全國校外教育培訓監管與服務綜合平臺”上的資金核驗率與支付開通率均達到100%。第二手抓日常管理,落實課程備案制度、簽訂《中小學生校外培訓服務合同(示范文本)》、加強培訓材料和從業人員的管理、發揮年檢“戒尺”作用。第三手抓宣傳引導,宣傳正確育人觀,提醒家長理性選擇培訓機構,不參與、不支持違規培訓。
與此同時,長樂還優化學科類培訓機構生態,通過勸導、約談等方式,引導機構健康轉型或剝離退出學科培訓。
不負“雙減”好時光,減負增效一直在路上!市教育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下一步,福州市還將持續評選具有學習借鑒意義,具有“本土”特點,彰顯“雙減”成效的好經驗、好做法、好樣本,全力推進“雙減”落地落實,惠及萬家。(記者 謝薇 馮雪珠 市教育局供圖)
責任編輯:趙睿
- 福州倉山:萬名干部下基層 構建“四級貫穿”治理體系2023-03-30
- 福州內河游將“上新” 打鐵港—達道河—南公園游線開建2023-03-30
- 福州市婦女事業和婦聯工作發展五年回眸:巾幗心向黨 綻放她精彩2023-03-30
- 福建省第七屆紅十字應急救護大賽在榕舉辦2023-03-30
- 《在希望的田野上》新書首發式暨2023年講好鄉村振興故事啟動儀式舉行2023-03-30
- 福州召開推進全域治水建設更加美好海濱山水城市現場部署會2023-03-30
- 福州建設青年發展型城市 推動更多青年成長成才2023-03-29
- 福州發布課后服務收費標準 從今年春季學期開始執行2023-03-29
- 福建省第七屆紅十字應急救護大賽在榕舉辦2023-03-29
- 珍愛文化遺產,守護福州的“根”與“魂”2023-03-29
- 最新福州新聞 頻道推薦
-
福州倉山:萬名干部下基層 構建“四級貫穿”2023-03-30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