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海峽網>新聞中心>福建頻道>福州新聞
      分享

      今天,國家文物局官方微信號推送文章點贊福州古厝保護工作。

      國家文物局點贊!福州古厝煥新生,守護城市“根”與“魂”

      國家文物局點贊!福州古厝煥新生,守護城市“根”與“魂”

      全文如下

      ↓↓

      福州有7000多年的歷史文化積淀和2200多年的建城史,古城總體格局“三山兩塔一條街”未湮可辨,古城中軸線保留至今。1986年,福州市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二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保護好古建筑、保護好文物就是保存歷史,保存城市的文脈,保存歷史文化名城無形的優良傳統。”20世紀90年代,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州、福建工作期間,提出了一系列文化遺產保護的重要思想與理念,進行了一系列開創性的探索實踐,一大批重點文物和古厝得到有效保護,并在2002年為《福州古厝》一書撰寫了序言,給福州留下了寶貴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

      30年來,這些前瞻性的工作理念、實踐方法,始終引領福州接續做好新時代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福州持續推進文物和古厝保護工作,并將建筑單體保護擴展為區域性歷史文化資源整合和集中成片保護利用,開展了三坊七巷、朱紫坊、上下杭等一系列歷史文化街區保護修復工程,以“全域推進、分類保護、活化利用、傳承弘揚”為工作策略,構建起全市域、全體系、全要素的歷史文化遺產保護格局。

      福州市現有4783處不可移動文物,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5處56個點、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36處、市縣(區)級文物保護單位696處;歷史文化街區5個、歷史風貌區8個、歷史建筑群13個;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名村6個、中國傳統村落51個;歷史建筑1306處、傳統風貌建筑243處。通過全面強化文物和古厝保護工作,創新機制活力,夯實保障舉措,守住城市的“根”與“魂”,彰顯福州千年古城歷史文化魅力,不斷打響閩都文化國際品牌。

      加強頂層設計

      推動文物事業高質量發展

      “評價一個制度、一種力量是進步還是反動,重要的一點是看它對待歷史、文化的態度。要在我們的手里,把全市的文物保護、修復、利用搞好,不僅不能讓它們受到破壞,而且還要讓它更加增輝添彩,傳給后代。”1991年3月10日下午,時任福州市委書記習近平在林覺民故居主持召開文物工作現場辦公會,決定將林覺民故居保護下來,并啟動修繕。這一場搶救文物的緊急行動,揭開了福州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劃時代的一頁。

      從這場現場辦公會開始,福州形成了文物保護“一個局、一個隊、一顆印、一百萬元”的“四個一”機制,即成立福州市文物管理局和福州市文物考古工作隊,城建項目立項時需要征求文物部門的意見,加蓋市文管會(后改為市文物局)的印章,文物修繕經費提高到每年100萬元。

      30多年來,福州持續傳承保護理念,成立了以市委書記為組長、市長為常務副組長的福州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建設領導小組,并聘請吳良鏞、阮儀三等國內知名專家為領導小組專家委員或古厝保護專家顧問,為“四個一”機制不斷注入新內涵——

      “一個局”全面加強。2021年新組建福州市文物局,作為市政府工作部門,在此之前還設立了市歷史文化名城管理委員會。“一支隊”壯大發展。2023年1月,市文物考古工作隊加掛市文物保護與考古研究中心牌子,增加文物保護和考古研究職能,編制數翻番,增至26人。“一顆印”加大保護。2017年至今為4000多個城建項目出具文物保護審查意見,實現城市建設與文物保護的協調發展。“一百萬”文保經費大幅增加。2020年市級年度文物保護經費增至1000萬元,2023年又增至1300萬元。

      乘著“數字福州”建設的東風,福州借力大數據,通過“多規合一”定點落圖,將全市不可移動文物、歷史建筑的本體范圍及保護區域納入國土空間規劃管理系統,全市歷史文化遺產家底一目了然,也讓福州一直以來施行的“所有歷史文化遺產應保盡保”的保護工作策略有了高效準確的數據支撐。

      線上著力,線下也發力。福州加強文物和古厝各項基礎性工作。基本完成了全市不可移動文物“四有”建檔、定線落圖工作,并全部立碑或掛牌保護;生成推薦歷史建筑建議名錄和推薦傳統風貌建筑建議名錄清單;組織開展古厝、古街巷、古驛道、古碼頭等歷史文化資源專題調查。2018年以來,福州市新增公布110處全國、省、市縣(區)級文物保護單位,80處不可移動文物。自2019年起,將古厝保護工作落實情況納入市對各縣(市)區和高新區績效考核指標,并強化考核結果使用,推動福州古厝保護責任落實落細。

      完善長效機制

      以全生命周期保護福州古厝

      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囑托,近年來,福州市委、市政府牢固樹立“保護文物也是政績”的科學理念,以人民日報重刊《〈福州古厝〉序》和舉辦第44屆世界遺產大會為契機,打出一套組合拳,統籌好文化遺產保護與經濟社會發展,完善長效機制,推動保護傳承。

      ——規劃引領,政策護航

      福州編制《福州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等32項專項規劃,實現規劃管控全覆蓋,將名城保護納入城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布局,并將文物和古厝保護要求納入片區規劃、控制性詳規等各類規劃,處理好文化遺產保護利用和城市建設的關系。公布實施《福州市海上絲綢之路史跡保護管理條例》《關于進一步加強古厝保護工作的意見》《福州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條例(2021修正)》等一系列名城、文物、古厝保護的法規、規范性文件等,為福州文物和古厝保護利用工作提供了政策依據與具體指導。

      ——多規合一,文物優先

      針對城市建設用地審批,福州始終堅持“文物保護優先”原則,將文物同國土、環保、林業、水利、園林等部門規劃成果及審批數據,落實到“福州市‘多規合一’協同工作管理系統”這一共同的空間管理平臺上。所有建設項目實施前,文物部門提前介入,明確選址范圍是否涉及不可移動文物,出具相關保護意見,并跟蹤落實。同時,文物部門關口前移,配合城市基建開展考古調查勘探、發掘工作,保護地下文物。

      ——建立智庫,培養匠師

      福州健全古建人才培養機制,成立了由129名專家組成的“福州市文化遺產保護專家庫”,充分發揮專家智庫作用,參與古建筑認定、修繕方案審查、施工指導等;連續6年開展古建筑修繕一線技術工匠培訓,培養古建匠師362名,為福州古厝保護修繕提供強有力的專業技術支持。成立福州市古厝研究會和三坊七巷歷史文化研究會,充分調動社會力量,共同挖掘、保護、傳承好福州歷史文化。

      ——以點擴面,立體保護

      福州已投入400多億元用于名城、街區、文物及古厝保護工作,完成500多處重點文物、478處古厝修繕,打造精品工程。2018年,永泰愛荊莊榮獲亞太地區文化遺產保護優秀獎;2022年,永泰谷貽堂、紹安莊和積善堂列入世界建筑文物保護基金會的“2022世界建筑文物觀察名錄”。以“延續城市歷史文脈,保護城市特色風貌”為目標,對三坊七巷、朱紫坊、上下杭、冶山、煙臺山、梁厝等歷史街區內的文物建筑,進行重點保護修繕,并以此輻射帶動集中成片保護,形成17個特色歷史文化街區、2個遺址公園、261條傳統老街巷、1200多處重點文物和古建筑的全方位立體保護體系。

      ——社會合力,共同守護

      福州市鼓勵和支持社會力量參與文物保護利用,以“政府主導、社會參與、成果共享”為原則,引進社會資金參與文物建筑本體保護修繕、歷史風貌維護、旅游文創開發、文化傳承發展等,同時獲得一定年限的文物建筑管理使用權。探索開展文物保護志愿者、文物保護專員、文物守護人、古厝認養、文物+保險等做法舉措,積極引導企業、團體、社會組織、個人等參與文化遺產保護利用,凝聚全社會力量共同守護福州古厝,讓更多的文物和歷史建筑在延續歷史中煥發新生。

      激活福州古厝

      打響閩都文化國際品牌

      福州古厝何以千帆過盡后依舊耀眼?與時偕行、活化利用為福州古厝注入新活力。福州率先在全省公布實施《福州市文物建筑活化利用管理辦法》《福州古厝不動產權辦理工作指引(試行)》,在做好文物和古厝保護的基礎上,結合各自特色,探索活化利用的新模式、新方法,增強社會參與積極性,講好福州古厝故事。

      ——發展文旅融合,助推鄉村振興

      圍繞“文物+旅游”模式,將歷史文化融入現代文明與旅游經濟發展。深入挖掘本地文物資源、內涵和價值元素,合資源,串珠成線,設計旅游精品路線,開發適應現代旅游需求的原創文化創意產品,打造品牌。引導產業植入,積極引入福州傳統老字號、特色商業、時尚生活、旅游商品、民俗體驗、文化休閑等業態進古厝,讓古厝煥發生機。助力新農村建設。以歷史文化名鎮名村和傳統村落為重點,推動文物和古厝保護利用與新型城鎮化、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相結合,探索鄉村古厝、非遺保護與村民生產生活發展、基礎設施條件改善、環境綜合整治等協同發展。

      ——培育示范案例,激活古厝活力

      進一步挖掘福州古厝歷史文化內涵,將開展文物和古厝活化利用列入市為民辦實事項目,培育推出一批文物和古厝利用活化示范案例,讓人民群眾共享更多文化遺產保護成果。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發動廣大市民積極參與福州古厝活化利用示范案例評選,讓更多的人參與保護利用古厝的熱潮中。如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林森公館辟為兒童繪本圖書館,成為深受孩子們喜愛的第二課堂;區級文物保護單位曾氏祠堂辟為“蒼霞人家”生活館,成為新思想教育實踐基地;煙臺山亭下山37-49號民居辟為文創基地等,成為新晉網紅打卡地。近年來,三坊七巷、北山寨等5處文物建筑利用案例入選國家文物局《文物建筑開放利用案例指南》《文物建筑保護利用案例解讀》。

      ——保護利用并舉,點面協同發力

      在保護中利用,在利用中保護。福州古厝活化利用不止步于單座古厝,而是以點擴面,將修復后的古建筑融入文旅理念,激活坊巷乃至街區活力。如三坊七巷文物和古厝被辟為福州傳統文化展示中心、交流平臺、文創產業基地,成為傳承弘揚閩都文化的范本,連續多年接待游客量超千萬人次,入選“2021全國文化遺產旅游優秀案例”“全國非遺與旅游融合發展優選項目名錄”等殊榮;梁厝特色歷史文化街區以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永盛梁氏宗祠及周邊文物建筑群為重點,輻射帶動周邊環境的成片保護,重現已綿延千年的耕讀文化村落。通過解讀古厝價值,挖掘歷史內涵,激發內在活力,推動城鄉歷史文化遺產“活起來”。

      ——注重導向引領,擴大宣傳影響

      福州古厝需要“活起來”,更需要有市場“叫好”,傳播“叫座”,讓更多的文化遺產被發現、被看見。2021年福州成功承辦第44屆世界遺產大會,期間舉辦多場專題邊會,以及三坊七巷沉浸式演出《尋夢·坊巷》等系列配套活動,突出了中國、福建、福州特色,向世界展示了文化遺產保護利用的“福州樣本”;舉辦福州古厝保護與文化傳承論壇、重溫學習《〈福州古厝〉序》重要精神座談會等,持續凝聚保護福州古厝思想共識;編輯出版《敘事——福州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的集體記憶》《福州市文物志》,制作《福州古厝保護紀實》宣傳片等,在人民日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新聞聯播》等中央主流媒體展示福州文物和古厝保護工作成效,提升了城市影響力。

      責任編輯:趙睿

      最新福州新聞 頻道推薦
      進入新聞頻道新聞推薦
      真我 GT7 屏幕參數:邊框比iPhone 16 P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一周熱點新聞
      下載海湃客戶端
      關注海峽網微信
      ?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14 舉報郵箱:service@hxnews.com

      本站游戲頻道作品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本站將在3個工作日內刪除。

      溫馨提示:抵制不良游戲,拒絕盜版游戲,注意自我保護,謹防受騙上當,適度游戲益腦,沉迷游戲傷身,合理安排時間,享受健康生活。

      CopyRight ?2016 海峽網(福建日報主管主辦) 版權所有 閩ICP備15008128號-2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編號:20070802號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海峽都市報(海峽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版權說明| 海峽網全媒體廣告價| 聯系我們| 法律顧問| 舉報投訴| 海峽網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友情鏈接:新聞頻道?| 福建頻道?| 新聞聚合
      国产偷国产偷亚洲清高动态图| 7777久久亚洲中文字幕| 亚洲欧洲无卡二区视頻| 亚洲欧洲国产成人精品| 亚洲欧洲国产精品你懂的|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精品无码区| 中文字幕亚洲综合久久男男| 亚洲人成色7777在线观看不卡 | 亚洲国产高清视频| 亚洲成av人影院| 久久精品国产96精品亚洲| 亚洲国产a∨无码中文777|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VJULIA| 亚洲色欲色欲www在线丝| 国产亚洲人成网站观看|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 久久国产亚洲观看| 亚洲成在人线av| 亚洲电影一区二区|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电影| 91久久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性色 | 亚洲综合精品一二三区在线| 亚洲国产高清人在线| 亚洲高清视频免费| 亚洲精品熟女国产| 亚洲人成综合网站7777香蕉| 最新国产成人亚洲精品影院| 亚洲不卡影院午夜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精品日韩av不卡在线| 亚洲爆乳AAA无码专区| 亚洲 自拍 另类小说综合图区| 亚洲国产综合人成综合网站| 国产成人综合亚洲AV第一页| 日韩va亚洲va欧洲va国产| 亚洲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人妖| 97亚洲熟妇自偷自拍另类图片| 亚洲午夜久久久精品电影院| 亚洲日本成本人观看| 亚洲av无码成人精品区在线播放| 亚洲日韩精品无码专区网站| 亚洲精品狼友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