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的數字福州館。
4月,第六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在榕舉辦,高朋滿座,共賞數字中國建設成果,共探發展方向。
數字峰會期間,嘉賓們與福州企業深入交流,感受蒸蒸日上的數字福州。盛會告一段落,數字福州建設迎來新一輪浪潮。福州的大街小巷、產業園區、田間地頭,一個個項目加速推進,描繪數字福州新圖景。
數字拓展農業新空間
借助數字科技,福建好鮮蓀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葉大寶不僅讓原本生長在貴州山地的紅托竹蓀“住”進家鄉瑯岐的大棚,也讓原來只能在5月至10月收獲的竹蓀一年到頭都能出貨。
2020年,葉大寶投資的好鮮蓀生態菌菇農業創意園落地瑯岐,如今已完成一期40多個智慧大棚的建設。“二期土地平整已經完成,今年將繼續建設四五十個智慧大棚,讓數字科技為‘遠道而來’的竹蓀生長保駕護航。”葉大寶說。
走進好鮮蓀公司,顯示屏展示著各個大棚內部的具體情況。生長在貴州的竹蓀菌種,跋山涉水來到瑯岐,“水土不服”是肯定的。
葉大寶說,摸索竹蓀種植的過程并不輕松,“之前,我們嘗試在瑯岐室外用原始大棚種植竹蓀,溫度、濕度都不好控制,而且好不容易快收獲了,一場臺風又把竹蓀刮倒了”。
如今,借助數字的力量,工作人員只要打開手機就能查看大棚的各項指標。同時,運用物聯網遠程調控,還能實現精準控溫、控濕、控制二氧化碳濃度等,只需要四五個人就能管理40多個智慧竹蓀大棚。“竹蓀四季都能生長,產量比在貴州翻了三番呢。”葉大寶自豪地說。
回到瑯岐,方便快捷的交通運輸網絡也讓葉大寶驚喜,“以前在貴州山區種竹蓀,從產地到機場要好幾個小時。現在我從瑯岐到長樂機場只要半個小時,把竹蓀送上百姓的餐桌的時間大大縮短”。
數字讓企業管理更高效
同樣在瑯岐,離好鮮蓀生態菌菇農業創意園不遠,雪美數字農業項目也在施展“數字魔法”。在福建蔬美農業園區,不同的數字大棚各司其職,讓蔬菜從播種、育苗到收獲、打包,都實現數字化管理。
在播種車間,記者看到,播種機器將種子自動整齊地碼上苗盤,苗盤隨即轉移到種苗繁育中心和水培中心,這里是蔬美農業最核心的地方。這些車間、大棚借助物聯網技術,實現溫濕度調控、水肥智能調控的自動化。蔬菜在這里脫離土壤水培,遠離重金屬和粉塵污染,更加安全衛生。通過營養液及光溫環境調控,水培蔬菜生長期縮短,口感品質也更佳。
據了解,雪美數字農業項目已投入資金8000多萬元,年底將完成二期工程,繼續完善全鏈條數字技術,實現生產流程全線人工智能管理。
數字改變的不僅是農業生產。量子云碼(福建)科技有限公司的項目正助力構建高效的工業數字化追溯體系。
目前,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體系主要通過條形碼、二維碼等方式賦予每一個實體唯一的身份編碼。但二維碼極易被復制偽造,而條形碼僅能容納30個字符,稍有破損就無法讀取。
“量子云碼不僅具有極難復制、破損可讀、隱蔽賦碼等特征,還擁有嚴格的信息安全管理機制,是工業信息化堅實的底座。”量子云碼公司負責人表示,公司打造出防偽追溯與預警平臺,通過“一物一碼”把管理精確到產品最小單位,實現產品全生命周期管理。
據了解,量子云碼防偽追溯與預警平臺已為超過600家全球知名企業提供服務,年編碼量超過100億,日活用戶量超過10萬,日均防偽驗證超過5萬。
量子云碼不僅通過疊加可信溯源標識與雙層夾膠技術,幫助福耀玻璃解決了竄貨問題;幫助九牧集團對生產線進行可信溯源標識解析的智能化改造,解決了產品身份驗證系統失效的問題。
數字匯聚產業新高地
眼下,位于馬尾的聯東U谷·馬尾智能制造產業園項目建設正酣,8棟單體建筑正在進行主體結構施工,預計9月封頂、明年8月投用。
聯東U谷·馬尾智能制造產業園占地面積約43畝,總投資約3.2億元,新建標準化廠房及配套設施,著力打造以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儲能、高端裝備制造等為主導的智能制造產業基地。
該項目通過收儲低效地塊,引入國內知名產業園區運營機構——北京聯東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建設標準化產業園。招商過程中也嚴把審核關,入園企業須符合產業定位。
距離該項目不遠處,同樣致力打造產業高質量發展聚集地的聯東U谷·福州物聯網產業園已經引鳳來棲。
目前,園區已落地30家企業,計劃近期全面投產。園區還搭建產業服務平臺,提供金融服務、產業政策服務、人才服務等體系化、專業化服務,不僅要引得來企業,還要留得下企業。
數字讓城市治理更智慧
在鼓樓,遇到無法解決的事情拍照上傳“鼓樓智腦”,通過“一線處置”機制呼叫區直、市直部門乃至黨建共建單位、社會組織共同解決,這已經不是新鮮事。
得益于鼓樓智慧城市建設項目(“鼓樓智腦”)的建設實施,鼓樓的居民小區、大街小巷、公園河湖等布設了成千上萬的物聯網感知設備,打通城市精細化管理的“神經末梢”,讓城市治理更加智慧。
小區內,居民樓里的住戶有了標簽畫像,黨員、老人等一目了然。在數字加持下,對獨居老人的用水、用電、門禁數據等進行對比分析,如出現數據異常,掛鉤黨員和社區工作人員就能及時收到消息上門查看;街道上,利用視覺AI智能分析,通過車載視頻和沿街視頻,對兩車違停、占道經營等違法事件實現自動預警,上報平臺并推送給相關部門;公園里,依托多樣的物聯感知設備,對環境參數、水質參數進行監測,對異常指標及時自檢報警……
如今,“鼓樓智腦”建立了100多類數字資源庫,打造了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等領域的30多項應用子系統,成為福建省首個區縣級“城市大腦”。
通過打造物聯感知、數據中心、人工智能、數字孿生四大能力平臺,“鼓樓智腦”形成城市統一的數字底座,不僅成為城市治理的“大腦”,還成為福州智慧城市治理的品牌。“基于打造‘鼓樓智腦’的經驗,我們已經在沈陽、鄭州、銀川等多地落地城市智腦的產品。”長威信息科技發展股份有限公司售前總監黃河說。
(記者 馮雪珠 實習生 李顏玥涵 圖片由記者池遠提供)
責任編輯:趙睿
- 《福州市大氣污染防治辦法》獲批2023-06-01
- 漁業周·漁博會6月2日福州開幕2023-06-01
- 福州37家符合條件的養老機構全部納入醫養聯合體2023-06-01
- 福州兒童游樂場所消費體驗測評報告出爐 都存在哪些問題?2023-06-01
- 福州開展兩岸家庭教育主題活動2023-05-31
- 2023“清新福建行”首站到訪福州 臺媒:這里充滿向前發展的活力2023-05-31
- 福州開展兒童用品專項檢查 一款三無盲盒被下架處理2023-05-31
- 福州主城區出現今年首個高溫日 看看這份防暑指南2023-05-31
- 第十八屆福州市青少年機器人競賽成功舉辦2023-05-31
- 福州在全省首推普貨車輛網上自動年審2023-05-31
- 最新福州新聞 頻道推薦
-
漁業周·漁博會十五周年研討會今日在榕召開2023-06-01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