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全國水產大縣連江的2.5萬畝三倍體牡蠣迎來豐收季,將持續至10月,預計總產量可達10萬噸,預估產值達5億多元。漁民每天起早摸黑,打撈牡蠣,海上一片“夏耕”景象。
利用滑輪將吊養在海里的一串串三倍體牡蠣打撈上船,運到村莊碼頭邊,進行分揀、清洗、包裝、過秤;再利用吊車吊裝到大型貨車上,準備銷往市場……5日一早,連江縣官塢村漁民林哲同、林則渠等人駕船來到距離村莊約5公里的黃岐灣三倍體牡蠣規模化養殖區,開啟了一天的忙碌。
“今年大豐收,整個收獲時間可持續4個月。除了供應福州本地市場,還賣往全國各地,北到山東,南到廣東。”林哲同打開幾個牡蠣,個個脂白如玉,筋肉可見。每個三倍體牡蠣重250克到350克不等,品相好的售價在每公斤12元左右。
記者采訪中獲悉,連江三倍體牡蠣受市場青睞有兩個重要原因:一是地處閩江與敖江入海口,咸水淡水交匯,水質優良,營養物質充足;二是相比傳統牡蠣,三倍體牡蠣生長速度提高30%以上,且塊頭大、成活率高,又因糖原含量高,肉質也特別好。
連江縣海洋與漁業局工程師王為剛給記者算了一筆賬:傳統牡蠣一畝產量在2噸到3噸,畝產值4000多元;三倍體牡蠣一畝能達到4噸,產值在2萬元至4萬元,相當于原來的5倍到10倍。
王為剛介紹,連江縣在黃岐灣和定海灣海域建設萬畝三倍體牡蠣養殖示范區,同時推進育苗工作,目前育苗室、育苗池、配套育苗設施已建成。為促進漁民增收,提高海洋資源利用率,連江縣近年來積極引導漁民采取“塑膠浮球+裝籠吊養”的環保養殖模式,不僅解決了白色泡沫海漂垃圾污染問題,還有效解決了灣外海域風浪大串養三倍體牡蠣易脫落到海底的問題。
接下來,連江還將繼續優化養殖模式,推廣“塑膠漁排+裝籠吊養”新型養殖模式,帶動海上養殖向綠色低碳轉型升級的同時實現產值、顏值雙提升,營造綠色可持續的海洋生態環境。(記者 林文婧 通訊員 吳其法)
責任編輯:趙睿
- 連江古石村隧洞成避暑打卡點 黃岐鎮擬推進石頭村落“多點開花”2023-06-05
- 連江、馬祖將聯手舉辦兩岸端午節龍舟友誼賽2023-06-02
- 福建連江:端午龍舟贈馬祖2023-06-01
- 連江辰山村新添網紅露營基地 可一眼觀兩縣2023-05-31
- 連江“溫泉之鄉”再添打卡地 貴安夜色經濟示范區開街2023-05-29
- 連江“海洋刺客”順利出道 現代漁業再添“芯”動力2023-05-29
- 最近在短視頻平臺上火了!連江女兒井背后有“三奇”2023-05-28
- 連江160萬條馬面魚上市 形如馬臉味道鮮美2023-05-25
- 全省首艘養殖運輸船將在連江建造2023-05-25
- 水產種業“連江芯”再添新成員 中間球海膽培育成功2023-05-24
- 最新福州新聞 頻道推薦
-
“鄉村振興名師宣講”系列活動第二講在福州市2023-06-06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