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日,“加強非遺保護傳承 守護共有精神家園”——2023年福州市“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主題活動,在上下杭歷史文化街區啟幕。“七十二變”紙翻花,冷凝合香制作研學,經典閩劇演出……福州非遺結合新時代元素創新發展,受到市民游客的喜愛。
據介紹,近年來,福州深入挖掘非物質文化遺產價值,拓展思路,讓非遺項目不斷融入現代生活、跟上時代步伐,在傳承創新中煥發新活力。
閩劇表演《牡丹亭》。記者 張旭陽 攝
平臺 讓非遺走出“深閨”
活動現場,“福滿乾坤 百花齊放”民俗展演匯集十番音樂、閩劇、福州語歌曲、武術串燒等精彩節目;“了不起的非遺匠人”非遺市集設置脫胎漆器髹飾技藝、壽山石雕、軟木畫、油紙傘制作技藝、捏面人制作技藝、福州木雕、角梳制作技藝、冷凝合香制作技藝等項目攤位,打造好看好玩的零距離展示平臺。
在“了不起的非遺匠人”非遺市集,精巧典雅的茶具、絢麗多彩的手鐲和項鏈等漆藝飾品吸引不少市民游客圍觀。攤主葉聰告訴記者,以往脫胎漆器多以莊嚴大氣的瓶罐形式出現,但藝術品融入百姓的生活才更有生命力,所以他采用脫胎漆器髹飾技藝,創新制作生活中的器物,讓大家對“大漆”不再陌生。
“怎么樣變?七十二變……”福州非遺紙翻花傳承人郭遠峰拿起一個紙翻花,手指靈活地“變”,“魔術”般的表演驚艷不少人。帶著孩子游覽非遺市集的市民陳偉也連聲叫好。他告訴記者,這樣的非遺展演非常有意思,也能激發孩子對非遺文化的興趣。
“我們會利用相關節日搭建起文化交流平臺,讓群眾零距離接觸非遺、了解非遺、愛上非遺。”市非遺保護中心副主任李君說。
創新 非遺裝點生活
走進國家級非遺項目軟木畫區級代表性傳承人林清韻的工作室,一個美輪美奐的工藝品十分“吸睛”。“這是‘福文化旋轉置物架’,主體由漆器制成,以軟木畫為表現形式,配以福花(茉莉花)香插,形成的‘福文化’生活美學作品。”林清韻介紹。
林清韻認為,軟木畫不只是藝術品,更應該融入我們的生活,成為日常用品。以往軟木畫都是以亭臺樓閣的樣式出現,而林清韻大膽創新,制作了一批兼具實用性、美觀,富有時代氣息的軟木畫,包括軟木畫燈光(床頭燈)系列、音樂盒系列、筆筒系列、相框系列、鐘表系列等。
創意在更新,受眾也在不斷擴大。“不光外省,甚至很多外國人都來詢問。有一名外教想給家人帶禮物,看到我的實用型軟木畫后贊不絕口,于是定制了一批當作禮物。”林清韻說,這名外教回到福州后告訴她,他的家人曾在幾十年前買到過福州軟木畫作品,兩相對比,可以看到軟木畫的創新和成長。
弘揚 “非遺+”好戲連臺
近日,梁厝歷史文化街區一間古厝內,香濃的中草藥味引起不少市民游客關注,“中藥哪有愛情苦”的趣味標語讓人忍俊不禁。這是壺山林氏中醫藥特色涼茶鋪,貨架上擺滿了銀耳羹、玉米汁、酸梅湯等產品,還有二十四節氣茶。
“這間古厝之前就是一家中藥鋪,我選擇把它整修并活化利用為中藥茶鋪,讓其以一種新姿態接力傳承弘揚中醫藥文化。”壺山林氏健康管理師陳友和告訴記者。
這是福州加大融合創新力度,讓非遺煥發新生機的生動實踐。福州堅持以“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傳承發展”為指引,積極探索“非遺+節慶”“非遺+景點”“非遺+研學”等路徑,開展2023“茶和天下 共享非遺”“有福之州 博物館之夜”等主題活動,推動“非遺進校園”“非遺進古厝”,將非遺與旅游、科技相結合,讓更多人感受到非遺的魅力。
市非遺保護中心主任池小霞對非遺的保護與傳承充滿信心,她說:“我們貫徹‘在提高中保護’‘非遺走進現代生活’‘見人見物見生活’三個重要理念,為非遺的傳承夯實基礎、注入生機與活力,擴大‘后世遺’效應,不斷提升閩都文化國際品牌影響力。”(記者 燕曉)
責任編輯:吳美麗
- 兩部門開展專項行動防范重大商漁船碰撞事故發生2023-06-02
- 2022年泉州市“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主場活動舉行 逛集市看演出 盡賞非遺之美2022-06-13
- 2022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福建主會場活動在南平舉辦2022-06-12
- 泉州市將舉辦2022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活動2022-06-10
- 11日是文化和自然遺產日 邀你看考古展參與文物鑒賞2022-06-10
- 福州組織多項文博活動迎第17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2022-06-08
- “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福建主場活動在泉州舉辦2021-06-13
- 《世遺在福建——2020“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特別報道》今日推出2020-06-13
- “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文化瑰寶,綻放“福建光彩”2020-06-13
- “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泉州將舉辦系列活動2020-06-12
- 最新福州新聞 頻道推薦
-
從“榕”城到“蓉”城 閩菜宣傳推介會(成都2023-06-11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