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制造”填補行業空白“福州技術”打破國外壟斷
福州產業科技創新體系持續健全
近日,第48屆日內瓦國際發明展舉行。這是一場創意與智慧交織的盛宴,近40個國家和地區參展單位共展出約1000個發明項目,創新之風吹拂著每一個創造者的心靈。來自福州的“大色域量子點背光顯示器關鍵技術開發”“應對大數據時代的多維全息數據存儲技術”兩個項目奪得金獎,受到世界頂級發明展肯定。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在現代化建設全局中具有核心地位。近年來,福州市通過實施促進龍頭企業改造升級行動、高新技術企業倍增計劃、扶持企業技術研發、推動科技成果轉化的行動計劃等,充分發揮政策引導作用,企業競爭力、內生動力、規模實力不斷增強,科研水平不斷提升,為加快建設現代化國際城市注入新動能。
鼓勵自主創新
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
走進斯坦途(福建)防火材料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內,一臺臺智能化設備正按照生產工藝有序運轉,同時在公司的試驗室里,研發人員正對新研發的透明木質防火涂料進行測試。
“正在進行測試的透明木質防火涂料,主要運用在古建筑保護領域。我們的標準相對國標要求的升溫曲線30分鐘內達到900度的試驗條件還要嚴苛。”斯坦途公司技術總工程師劉泓介紹,透明木質防火涂料在遇到明火時,隨著溫度升高會持續膨脹100倍左右,利用膨脹的碳層阻隔火焰傳播,可以讓木質材料不會遇火燃燒。
作為福建省唯一專業生產防火封堵及防火材料的廠家,斯坦途公司高度重視產品研發,核心研發團隊是來自防火材料國家級專家庫、著名國際企業的多名技術骨干以及國家電科院專家。公司持續提升技術水平,增加新品系列,引領市場需求導向。如今,產品已運用到福州地鐵、福州海峽文化藝術中心等公建項目,同時與國網福建電力、國網上海電力、肯尼亞建材城等達成合作。
放眼榕城,一件件“福州制造”填補行業空白,一項項“福州技術”打破國外壟斷,創新成果不斷涌現:福晶科技是世界上著名的LBO、BBO晶體生產商,核心產品被國際業界譽為“中國牌”晶體,公司多項產品和技術處于全球領先地位;新大陸繼發布全球首顆二維碼物聯網感知與信息識別芯片后,又陸續完成第二代主流二維碼和全部通用一維條碼功能的二維碼解碼芯片設計,獲中國專利金獎;坤彩科技全球首創萃取法氯化鈦白工藝,顛覆了鈦白粉行業100多年的工藝路線,引領行業取得革命性的技術進步……
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近年來,福州市企業科研水平不斷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持續增強,目前共培育國家技術創新示范企業8家,省級以上制造業單項冠軍87家,中央財政支持的重點“小巨人”企業12家,工信部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66家,省級“專精特新”企業245家。
搭建創新平臺
推動各類創新要素集聚
近日,位于長樂的福建阿石創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獲批設立國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成為行業內少數幾家獲批設立國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企業。
長期以來,阿石創圍繞行業需求,攻克了一批“卡脖子”關鍵技術難題,在新型顯示面板、半導體芯片和新能源等應用領域提供了一系列PVD鍍膜解決方案。“阿石創研究院”作為公司科技創新平臺,擁有行業先進的新材料研發和檢測設備,建設有薄膜實驗室和分析檢測中心,與多家科研院所、知名高校展開深度產學研合作,舉辦多種類學習培訓,營造出有利于科技創新的氛圍。
“此次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設立,是公司在打造科技創新平臺方面的重大突破,一方面證明了公司技術創新能力在行業的領先地位;另一方面也為公司乃至同行業培養高層次人才、創新研究成果、推動行業技術進步構建了一個更高的發展平臺。”阿石創有關負責人說。
新平臺孕育新發展,新高度蓄力新動能。眼下,閩都創新實驗室正在籌建產業技術創新聯盟,第一批聯盟聚焦光電信息、新型顯示、集成電路三個領域,由行業領域具有一定代表性和較強影響力的企業和投融資機構、科技服務機構組成。
“聯盟成立后將開展聯合攻關研究,突破共性關鍵技術,完善、集成與優化單元技術,建立完整的標準化體系,搶占技術制高點。通過技術輻射,帶動形成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知名品牌和較強市場競爭力的骨干企業群。”閩都創新實驗室副主任鄭發鯤表示,聯盟的成立將進一步促進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協同發力,推動閩都創新實驗室更多創新成果轉化。
創新離不開平臺支撐。市工信局有關負責人介紹,福州市已建成福建光電信息科學與技術創新實驗室(閩都創新實驗室)、海峽創新實驗室、清華數據技術研究院等創新平臺,建設省級行業技術開發基地5家,省級小型微型企業創業創新示范基地3家,省級中小企業公共服務示范平臺16家,各類創新平臺數量得到提升,科技創新平臺體系更加完善。同時,以企業為主體的創新平臺不斷增多,共擁有市級以上企業技術中心342家,市級以上工業設計中心38家。
加強協同創新
提高科技成果轉化效率
激光能切電池和寶石,新材料可防電磁輻射,捕魚燈能在水下500米作業……不久前,“成果轉化直通車”光電信息行業專場推介會在閩都創新實驗室舉行。推介會上共征集到閩都創新實驗室可落地產業化科研成果9項,12家企業提出成果對接意向,3家企業與相關成果推介人簽訂合作協議。
“我們主動對接省內外光電信息企業和行業協會,把更多科研成果轉化為產業發展優勢,促進產學研精準對接。”閩都創新實驗室常務副主任曹榮表示,實驗室聚焦光電信息產業關鍵共性技術難題,探索“揭榜掛帥”“賽馬”攻關機制,突破了制約光電信息產業發展的一系列關鍵核心技術,累計申請中國發明專利371件,產出具有推廣價值和市場前景的重大創新成果28項,帶動新增產值120多億元。
近日,由深圳大學/四川大學謝和平院士團隊與中國東方電氣集團有限公司聯合開展的全球首次海上風電無淡化海水原位直接電解制氫技術海上中試,在福清興化灣海上風電場獲得成功。這不僅破解了近半個世紀的世界性難題,更打開低成本綠氫生產的大門,向世界展示零碳能源的中國方案。
據了解,海水無淡化原位直接電解制氫技術成果由謝和平院士團隊于2022年11月30日在《自然》(Nature)正刊發表,被評為2022年中國科學十大進展之一。2022年12月16日,中國東方電氣集團有限公司與謝和平院士團隊簽署協議,正式開展該項技術聯合創新,并由中國東方電氣集團有限公司負責成果轉化和產業化。
“本次海試成功,標志著這一顛覆性、革命性直接海水制氫技術產業化邁出了堅實的第一步。”東方電氣(福建)創新研究院有限公司執行董事、總經理劉泰生表示,將盡快開展更進一步的產業化工作,使其能盡早投入實際應用。
市工信局有關負責人介紹,福州市持續開展“院士福州行”“產業鏈走進科學城”專場對接等活動,共征集企業技術需求87項。同時,推動產業關鍵核心技術攻,2022年共組織實施技術創新重點攻關及產業化項目168項,其中57項入選省級項目庫。下一步,將聚焦新型顯示、紡織功能新材料、高端精細化工等重點產業鏈,充分發揮福州大學、中科院海西研究院等高校和創新實驗室的創新資源優勢,探索更加高效的產學研用協同創新合作機制,加快推動產業鏈上中下游、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記者 顏瀾萍)
責任編輯:趙睿
- 終于有座了!福州達明路美食街C區提升改造后重新開街2023-06-12
- 第六屆“吳清源杯”決出四強 中國隊兩人晉級半決賽2023-06-12
- 福州:夜市招聘重開 企業“挑燈求賢”2023-06-10
- 覆蓋4種變異毒株!新疫苗即將在福州開打2023-06-10
- 福建省首家菌草微生物技術產業研究院揭牌2023-06-10
- 最新!福建福州、莆田兩地發布一批人事任免2023-06-10
- 全國職工數字化應用技術技能大賽決賽閉幕2023-06-10
- 人力公司開展“青春圓夢正當時,愛心助考顯擔當”高考志愿服務活動2023-06-09
- 福州地鐵6號線東調段工程首臺盾構機始發2023-06-09
- 福州地鐵6號線東調段工程首臺盾構機始發2023-06-09
- 最新福州新聞 頻道推薦
-
第六屆“吳清源杯”決出四強 中國隊兩人晉級2023-06-12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