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觀點薈萃,創新成果云集……在6月20日的海創會上,記者感受到“雙碳”目標下,科技創新正帶來綠色之變。
作為海創會配套活動之一,由福建師范大學、福建省碳中和學會主辦的第二屆福建碳達峰、碳中和發展高峰論壇在福州舉辦。來自政府部門、企業、高校、科研院所的200余名與會代表,圍繞如何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展開探討。
“通過可再生能源的開發和利用,減碳減排,促進福建碳達峰、碳中和進程,希望學術圈與企業界進一步密切交流。”論壇上,加拿大皇家科學院院士、福建師范大學地理科學學院教授陳鏡明認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是一場廣泛而深刻的經濟社會系統性變革,需要包括政府、高校、企業等社會各界共同努力。
福建是全國首個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森林覆蓋率高,碳匯優勢顯著,節能減排氛圍濃厚。本屆海創會上,福建省冶金工業設計院有限公司就展示了他們的防污減排解決方案。“我們有一套環境監測與治理數字系統,結合環境影響評價報告,可以助力冶金、建材等工業企業加快綠色低碳改造,在企業生產全過程和各領域,大力推動節能減排。”該公司工業安全數智中心經理鄭斌斌介紹。
人不能吃的“地溝油”給車“喝”?在院士及主賓高校專題館,來自同濟大學的樓狄明教授團隊展示了他們的創新成果——將餐廚廢棄油脂轉化為生物柴油,并給汽車使用,在解決廢棄油脂回流餐桌的食品安全和環境治理難題的同時,減少汽車二氧化碳排放,助力實現“雙碳”目標。
“這項技術能夠在不改變發動機結構的前提下,利用生物油脂和礦物油脂混合而成的調和燃料,讓汽車跑起來。”現場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使用生物柴油后,不僅汽車尾氣排放明顯改善,汽車發動機的關鍵零部件也沒有積碳。在這項技術的推動下,首次實現特大型城市(上海)餐廢油脂應收盡收、應用盡用的閉環管理。
海洋碳匯也是實現碳中和的重要途徑,但廈門大學環境與生態學院教授王新紅提醒:在海洋領域,污染物帶來的生態風險應引起重視。
針對海洋領域的污染問題,廈門大學海洋監測與信息服務中心帶來了他們的解決方案。
在近岸海域,海漂垃圾不僅影響海岸景觀,威脅航行安全,還會使水體缺氧、水質惡化,威脅海洋生物的生存。廈門大學海洋監測與信息服務中心團隊研發了海漂垃圾智能識別技術。該技術通過預測海漂垃圾的漂移軌跡,從而給出海上垃圾的最佳收集時間及地點建議。目前,該研究成果已在九龍江口、廈門灣海域開展了業務化應用,為海漂垃圾日常管理和精準治理提供了技術支撐。
助力“雙碳”目標實現,是一項長期工作。據了解,福建師范大學將聯合福建省碳中和學會,今后每年舉辦1次至2次碳達峰、碳中和發展高峰論壇,搭建好省內碳中和科技工作者創新交流與合作平臺,助力我省加快碳中和高端人才引育,促進碳中和相關領域人才鏈、技術鏈、產業鏈、創新鏈的深度融合。(記者 馮雪珠 林榕昇)
責任編輯:趙睿
- 千億融資支持福建創新“加速跑”2023-06-20
- 蓄勢,以“數智”技術推動項目高質量發展;揚帆,以“建工體系”打造發展新格局2023-06-20
- 海創會為中馬產業合作牽線搭橋2023-06-20
- 新老朋友齊聚海創會:一場科技的盛宴 一次重大的商機2023-06-20
- 從海創會看福建產業發展趨勢:鞏固支柱產業 激活創新動能2023-06-20
- 前沿科技成果亮相海創會 璀璨“新”光照亮美好生活2023-06-19
- 海創會融資對接會上一批項目簽約2023-06-19
- 福建海創會加快科技成果轉化 助推經濟高質量發展2023-06-19
- 第二十一屆中國·海峽創新項目成果交易會開幕2023-06-19
- 海創會期間 7條公交線路加密班次2023-06-18
- 最新福州新聞 頻道推薦
-
福州屏山社區開展“黨建共建聚合力 幸福鄰里2023-06-21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