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海峽網>新聞中心>福建頻道>福州新聞
      分享

      福州,海、江、湖、河一應俱全,水系蜿蜒前行,地下溫泉沸騰,與水有關的運動,更是熱度不減。千百年來,劃龍舟、看龍舟,都是備受歡迎的民間活動。

      福州:一槳劃千載 舟里讀水城

      龍舟競速。

      2023中華龍舟大賽(福建·福州站)剛剛收官。從蓬勃開展的龍舟運動,到越來越豐富多樣的龍舟體驗,再到對傳統文化的堅守傳承,在時代的更迭中,福州這座因水而生的城市,正以龍舟為鑰,在傳統與創新的碰撞之間,尋找新的思考與出路。

      守護與堅持

      農歷五月,端午將至,光明港、晉安河、浦下河等水系,都會迎來一年中最熱鬧的日子。一艘艘龍舟在就近的碼頭下水,好似原本分散各處的游擊隊員,聽到集結號,從城鄉各個角落,通過交織的內河水道,匯聚于此。

      河里的人,擊鼓揮槳、劈波斬浪;岸上的人,吶喊助威,激情四射,龍舟行處,泛起內河文化與龍舟文化相互交織的厚重漣漪。這樣的有趣互動,是陳勝兒時記憶里就有的景象。

      今年46歲的陳勝,來自福州傳統龍舟發源地之一的臺江萬壽鄉。早在清康熙七年(1668年)河口萬壽橋修建以后,這里的龍舟活動就很活躍,“扒龍船”是萬壽鄉間代代相傳的盛事。

      作為福州萬壽魁龍龍舟隊隊長,陳勝與龍舟的緣分,已有38年了。從看爺爺輩劃龍舟,到自己親自上陣,這種與水的親近感,他與生俱來。

      “除了提前2個月為比賽集結訓練,從農歷五月的初一到初五,我們還有‘劃端午’,祈求風調雨順,平平安安。”北光明港路晉安河橋下的龍舟池,是陳勝和隊員們的“老據點”,五月初四,36名隊員照例在此集合,一番熱身訓練后,“劃端午”在清脆的鑼聲中開場。

      開闊的晉安河水面上,龍立潮頭,劈波斬浪,聲聲吶喊與團結行進間,心底里的鄉愁,在此傳承留駐。“榕樹下聚一聚,吃餐龍舟飯,龍舟上坐一坐,水里拼一遭,這種滿足感無可取代。”陳勝說。

      無論是蕩漾在琴亭湖、流花溪,還是行進在晉安河、光明港,越來越好的內河水質,不僅讓龍舟劃手們如魚得水,也讓福州這座城市更顯親切、美好。

      “小時候晉安河、光明港的水質很好,后面一度黑臭,我們訓練起來挺不好受的,現在可是好太多了。”在陳勝看來,河畔的公園、河上的橋與清澈的水,都與龍舟相得益彰。

      改變源于一場久久為功的城區水系綜合治理。打通13條斷頭河、44條黑臭水體全部消除黑臭、115條河道建成開放,建設濱河綠道500公里,串珠公園379處……越來越暢通的內河水網,越來越美的訓練與比賽環境,也讓來自山東濟南的“新福州人”王翔宇更喜歡這座城市。

      “福州河網寬闊、水系發達,龍舟競渡和龍舟文化的發展有先天優勢,經過水系治理后,河道的寬度、深度、水質,都滿足了水上運動的要求。”王翔宇是福州長樂匯泉龍舟隊教練,從“百里水上福道”水上嘉年華龍舟巡回賽,到剛剛落下帷幕的2023中華龍舟大賽(福建·福州站),長樂匯泉早已成為擁有超高知名度、位列龍舟第一梯隊的新秀。

      近3年的“駐扎”,王翔宇見證了流花溪等河道的蛻變,更通過“龍舟里的福州”,看到了這座城市對傳統文化的堅定守護。“希望通過我們的努力,能讓更多群眾愛上龍舟,愛上福州。”

      傳承、和睦、團結……在陳勝眼中,這是龍舟的魅力,他送給兒子的小柳葉槳里,也寄托著內心的念想:“龍舟不僅是‘兒時的記憶’,更應該是福州不可替代的一道美麗風景。”

      福州:一槳劃千載 舟里讀水城

      流花溪游艇。

      沉淀與傳承

      剛剛過去的端午假期,閩都文化志愿者方杰十分忙碌。他受各方邀請,輾轉于上下杭、三坊七巷等地,為市民游客講解端午習俗,帶領大家體驗刺五毒、寫午時書等傳統活動。

      談論起貫通榕城內外的一條條河流,方杰十分感慨,他說,那是全體福州人的精神寄托與記憶鄉愁。“河上的橋梁以及沿岸星羅棋布的古跡、故事傳說以及民間信仰、民俗風情等經久不衰,可以說,漫步內河沿岸就是在品讀千年閩都。”

      誠如方杰所言,翻閱福州內河這部深遠悠揚的“畫卷”,我們看到豐富的文化內涵、深沉的文化力量:安泰河兩岸達官顯貴和歷史文化名人聚居,多有詩情畫意和歷史的厚重感;三捷河沿河的上下杭街區,具有濃厚的市井文化和商貿文化;打鐵港達道河是福州古城主要的對外通商的內河河港,沿河分布有對外通商的歷史遺存,更多了一份多元文化融合的特色……

      根據市城區水系聯排聯調中心課題組的研究,福州內河上有不同朝代的古橋60座,各類古樹名木1000多株,有關內河的詩詞歌賦250多篇,歷史典故、民間傳說近百個,更涌現出許多與水相關的重要歷史人物,這些歷史人物與神祇共同成為內河居民的崇拜對象,形成了近30種民俗信仰與傳統節日。

      歷史文化積淀深厚,如何創新發展使其煥發生機?望向白馬河面,一艘龍舟從歷史深處緩緩駛來,為我們提供了啟示。

      今年4月開通的“西湖—白馬河—東西河”航線,保留了傳統龍舟龍骨、舵、枙等元素,不過將魚梁改良為邊簽,縮小了龍舟整體尺寸,提升了龍舟的舒適度。更明顯的變化是,劃船人不用柳葉槳,只需一人坐于船尾掌握方向,龍舟依靠微動力緩慢向前。

      從市政務服務中心游船碼頭出發,乘客沿岸可見喜鵲橋、桂芳橋等11座橋梁及“缺哥望小姐”雕塑、“白馬河畔人家”雕塑、白馬三郎雕塑、西關水閘等建筑,大約一個小時后,抵達西湖公園。抬腳上岸,游客服務中心還有更多驚喜。“福州傳統龍舟頭不僅有龍,還有白馬、紅馬、獅子、大象、白蛇、青蛙等等神獸,根據這一特有文化,我們開發了龍舟頭盲盒這樣一個文創產品,很受歡迎。”游客服務中心工作人員介紹。

      福州市水務文化旅游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公司不斷豐富旅游業態,以福文化為主題拓展水上嘉年華、“尋·福”“福舟悠游”等特色文旅產品,開展“尋福”主題研學活動、水上槳板節、濱水演繹等形式多樣、文化氣息濃厚的引流活動,并在市政務服務中心、黎明湖等站點推出河畔茶館服務,讓市民游客暢享花樣水上樂趣。

      不僅如此,記者在采訪中發現,傳承內河沿岸閩都文化,還有許多自發力量:位于白馬河沿岸的小柳小學開設了校本課程《讀小柳厝邊故事多 聚新時代正能量》,任課老師帶領學生們游覽學習白馬河的歷史文化;西湖社區極力打造西湖文化品牌,圍繞西湖的“春雅、夏趣、秋吟、冬頌”開展文化活動……

      福州:一槳劃千載 舟里讀水城

      一艘艘游樂龍舟滿載乘客,在東西河上行駛。

      期望與出路

      香港清荃橋下的海灣,由福州同鄉創立的菁英龍舟隊破浪前行,聲聲鼓點以慰鄉愁,隊長鄭慶晃懷揣一份希望:“通過這項運動吸引更多年輕人,來了解、接觸中國傳統文化。”

      當古老的龍舟推開時間波浪,福州的內河也從過去流向未來,文化傳承在探索中迸發生命力和創造力。

      “內河文化‘文章’仍大有可為。”市人大代表高洪義從小生活在流花溪畔,不斷從內河文化中汲取成長的養分。如今他從事市政園林建設行業,參與了福州內河標桿段——臺嶼河公園建設。河兩岸保留了千年古榕,搭配上垂柳、香樟、樸樹等名木,呈現出“十里碧波、繁花煙柳”的景致。

      提“顏值”,更要強“內涵”。高洪義說,在2200年歷史文化積淀下,內河兩岸不僅有各類古樹名木,還留下許多對外通商的碼頭遺址和古厝,都值得繼續深挖內涵。同時,要讓內河文化“走進”博物館、圖書館、藝術館……讓內河歷史代代傳承。

      他還欣喜地看到流花溪等河段舉辦了龍舟賽,“要常態化開展具有內河文化特色的活動,并以此為抓手,加強內河文化的宣傳。”

      在習俗逐漸淡化、城市化發展的當下,市政協委員、福州第八中學高級教師陳志忠有些擔憂——人們對于福州歷史與內河的關系不甚了解,內河文化意識相對淡薄。

      “內河沿岸景觀不少,名人軼事甚多。”陳志忠四處收集材料,才得知白馬河有被譽為臺江十景的“白馬觀潮”,有“白馬三郎”的傳說,還有“雙拋橋”“荔枝換絳桃”的故事;安泰河被寫入宋代福州知府曾鞏的詩作:“人在畫樓猶未睡,滿船明月一溪潮”,河邊朱紫坊住有宋朝為官的朱氏兄弟,民國海軍總長薩鎮冰等名人……呈現出豐富歷史內涵。

      他建議,沿河增設文化碑(欄)或內河廊亭,將閩都文化展出來;招募志愿者作為船游講解員,將歷史典故講出來;開發特色紀念品,將內河風光傳出去。

      承載著眾多期待,“百里水上福道,千年閩都畫卷”不斷延伸。水上嘉年華龍舟巡回賽持續開展中,也將迎來更多游客登上龍舟體驗“水上福道”。

      “目前,福州已在內河游航線下水多類型游船170余艘,并繼續新增購置22艘新型游樂龍舟。”福州水務文旅負責人李招群介紹,圍繞產品拓展,將適時購置增加各類適應實際需要的新游船,2025年底前再增購200艘。

      內河不僅可以串起美好生活體驗,也能在碰撞中續寫城市多元文化。福州計劃打造西湖—白馬河—東西河精品文化航線、晉安河—光明港黨建精品航線,更積極拓展內河旅游產品,水上會客廳、水上運動中心、水上競技、岸上商業、水上救援、創業幫扶等產品業態方興未艾。

      李招群劃出重點,“圍繞水上會客廳和水上運動,將推出‘內河游+非遺展示’‘內河游+特色美食’‘內河游+閩都文化’‘內河游+運動健身’等體驗。以‘福’文化為主題,將設計開發更多特色鮮明的福州內河文創產品。”

      福州的龍舟,連接著這座城市的過去、現在與未來;龍舟里的福州,也在江流雋永、煙光成詩里寫下對傳統文化的無盡熱愛與用心傳承。(記者 孫漫 蔣雅琛 莫思予/文 陳暖/攝)

      責任編輯:莊婷婷

      最新福州新聞 頻道推薦
      進入新聞頻道新聞推薦
      福州老人替父輩臺灣老友掃墓70多年 一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一周熱點新聞
      下載海湃客戶端
      關注海峽網微信
      ?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14 舉報郵箱:service@hxnews.com

      本站游戲頻道作品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本站將在3個工作日內刪除。

      溫馨提示:抵制不良游戲,拒絕盜版游戲,注意自我保護,謹防受騙上當,適度游戲益腦,沉迷游戲傷身,合理安排時間,享受健康生活。

      CopyRight ?2016 海峽網(福建日報主管主辦) 版權所有 閩ICP備15008128號-2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編號:20070802號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海峽都市報(海峽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版權說明| 海峽網全媒體廣告價| 聯系我們| 法律顧問| 舉報投訴| 海峽網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友情鏈接:新聞頻道?| 福建頻道?| 新聞聚合
      亚洲黄色片在线观看| 亚洲AV无码成人精品区天堂| 亚洲AV综合色区无码一区爱AV| 在线亚洲精品视频| 亚洲成_人网站图片| 亚洲人成电影网站久久| 亚洲国产精品日韩在线观看| 亚洲视频免费在线播放| 亚洲久本草在线中文字幕| 亚洲a一级免费视频| 亚洲AV美女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午夜成人影院老师机影院| 亚洲一区精品无码| 亚洲熟妇无码AV在线播放| 丁香五月亚洲综合深深爱| 国产偷窥女洗浴在线观看亚洲 | 亚洲欧洲国产成人精品| 亚洲色成人网一二三区| 亚洲国产福利精品一区二区| 亚洲成年人电影网站| 亚洲一卡2卡4卡5卡6卡在线99| 亚洲嫩草影院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亚洲AV久久久无码| 亚洲天堂2017无码中文| 亚洲精品永久在线观看| 久久亚洲中文无码咪咪爱| 亚洲?V无码乱码国产精品 | 亚洲欧洲日产专区|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αv忘忧草| 国产亚洲玖玖玖在线观看| 亚洲日韩精品无码专区加勒比 | 亚洲综合自拍成人| 亚洲高清不卡视频| 亚洲AV无码专区在线亚| 亚洲欧美乱色情图片| 无码专区一va亚洲v专区在线| 亚洲伦乱亚洲h视频| 亚洲乱码日产一区三区|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 亚洲国产精品yw在线观看| 亚洲一卡2卡三卡4卡无卡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