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海峽網>新聞中心>福建頻道>福州新聞
      分享

      在連江打造鋰電池產業鏈,在閩江構建示范應用場景

      福州電動船開足馬力駛向廣闊藍海

      路上跑的電動汽車已是司空見慣的交通工具,不過你有沒有想過,水上跑的船舶其實也可以實現“電動”。在全球清潔能源浪潮的席卷下,近年來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不斷創新高。現如今,這股風潮也吹向了船舶領域,電動船舶逐漸成為綠色航運市場新寵。

      去年,在工信部、發改委等五部委聯合發布的《關于加快內河船舶綠色智能發展的實施意見》中,福建被列為內河船舶綠色智能發展先行先試地區,閩江被列為示范應用流域。近日,省工信廳等十部門聯合印發了《全面推進“電動福建”建設的實施意見(2023—2025年)》,也將推動電動船舶全產業鏈發展作為“電動福建”建設的重要抓手。

      接連不斷的利好,觸發了電動船舶發展的引擎。面對廣闊的發展空間,福州電動船舶產業如何布局?面臨哪些機遇與挑戰?未來將駛向何方?對此,記者進行了調查。

      先行先試 打造電動船舶發展樣本

      夏日的夜晚,從臺江碼頭乘游輪夜游閩江,一邊感受迎面吹來的江風,一邊欣賞兩岸美景,成為打卡 “閩江之心”的絕佳方式。眼下,福州加快建設閩江流域電動游船示范應用場景,推動閩江游船電動化升級,打造一批滿足“閩江游”不同場景需求的標準化、系列化船型,帶領更多市民游客飽覽“閩江之心”的美麗景色——

      2月,由福州市內河旅游發展公司投資建造、長江船舶設計院福建綠色智能船舶研究分院研發設計的閩江首艘純電動內河游船順利開工。該船采取雙機雙槳純電動推進方式,能容納102名乘客,一層為客艙,二層設有可滿足15人至30人會議要求的 VIP室,將于今年8月底建成交付,填補福州在電動客船建造領域的空白。

      3月,閩江高端新能源游船“閩江會客廳”順利簽約。該船采用純鋰電池動力,可搭載乘客212人,依據福州古建筑文化所遵循的禮制格局構型和布局,計劃年底完工交付,將主要服務于福建水上旅游精品項目“閩江游”。

      這兩艘“福船”的建造,意義不凡。近年來,省委省政府作出建設 “電動福建”、推動電動船舶推廣應用和全產業鏈發展的部署,“電動閩江” 便是其中一個重要的示范應用場景。“作為福建省電動船舶試點示范項目,兩個項目的實施將對全面推進 ‘電動福建’建設,打造閩江電動船舶示范應用流域、加快內河游船電動化轉型升級起到重要推動作用。”市工信局有關負責人表示。

      實際上,福州在電動船舶領域早有布局。2020年,福建省首艘電動高端內河游船“閩江之星”在臺江碼頭成功首航,開啟閩江全域旅游綠色發展序幕。

      “閩江之星”為省港口集團旗下海運集團投資,由中國船舶集團 702 研究所負責總體設計,無錫東方高速艇發展有限公司承建并由寧德時代配套鋰電池,可謂凝聚了一線“國家隊”科研成果。 

      “老式柴油機輪的聲音和氣味,游客很難接受。電動游船不僅造型新穎、運行成本低,最重要的是震動小、無噪聲、無氣味,加上續航足以應付河流湖泊的定點線路,很適合用于旅游項目。”福建八方海上客運有限公司董事長陳清說,自正式運營以來,“閩江之星”已累計搭乘游客超10萬人次,并先后承接了第44屆世界遺產大會、數字中國建設峰會等重要活動。

      如今,示范項目不僅限于游船,福州電動船舶正從內河駛向更為廣闊的大海!

      在東南造船公司,5000馬力綠色智能型新能源混合動力拖輪已經下水,碼頭舾裝作業正如火如荼。據介紹,這是國內首艘同時滿足串聯式混合動力、綠色船舶、智能船舶附加標志的高技術高附加值拖輪,預計8月交船。

      該船由三臺1400馬力柴油發電機組組成,另搭載1960千瓦時電池,可在中國沿海航行、沿海拖帶并用于協助集裝箱船、散貨船、危化品船等靠離泊位及出入船塢。“該船配置的鋰電池組在純電航行模式下續航能力達2小時,可滿足單作業航次港區零排放、靜音航行等要求。”項目有關負責人介紹,混合動力拖輪投產后,預計年綜合節能率為26%,與常規拖輪相比,年均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653噸,一氧化碳約5.13噸,碳氫化合物、氮氧化合物約6.97噸,顆粒物約0.12噸。

      記者了解到,福州正加快電動船舶示范應用,已投運一批電動“福舟” 服務于晉安湖—光明港、白馬河—西湖等精品悠游線路;福州古厝集團 “茉莉”號純電動游船計劃于年內投入使用;由福建億達食品有限公司與寧德時代電機科技有限公司聯合打造的電動海帶收成船將于8月在連江縣東洛島海域投用……福州電動船舶領域的技術革新進一步彰顯,電動船舶的“福州樣本”加快形成。

      搶抓機遇 擁抱百億級市場空間

      “雙碳”目標下,交通領域的碳減排舉足輕重,推動航運業減碳并在一段時間后實現脫碳已逐步成為全球共識。 

      “電動船舶是指以電池動力部分或完全替代燃料油,產生動力及能源的船舶,其應用可有效減少碳排放和噪聲污染,是船舶行業重要發展方向之一。”福建省船舶工業行業協會秘書長黃祥順說。

      政策方面看,2022年,工信部、發改委等五部委聯合公布的《關于加快內河船舶綠色智能發展的實施意見》明確,積極穩妥發展 LNG 動力船舶、加快發展電池動力船舶。福建省被列入內河船舶綠色智能發展先行先試地區,閩江被列入示范應用流域。

      此外,福建省近年來也陸續出臺政策,支持電動船舶產業發展。 2022年,省工信廳和省財政廳聯合出臺《2022年福建省電動船舶產業發展試點示范實施方案》,從加快試點示范項目建設、加強關鍵技術研究等方面加快電動船舶產業發展。2023年,省工信廳等十部門聯合印發了《全面推進“電動福建”建設的實施意見(2023—2025年)》,也將推動電動船舶全產業鏈發展作為 “電動福建”建設的重要抓手。

      接連不斷的政策利好意味著機遇來臨。據研究機構EVTank發布的《中國電動船舶行業發展白皮書(2022年)》預計,2026年,在原有船舶電動化改造以及新造電動船舶的帶動下,中國電動船舶的市場規模將達到367.5億元。在這片百億級的藍海市場,產業號角已吹響。

      福州擁有良好的內河航道和沿海港口條件,船舶工業歷史悠久、實力強勁。1866年在馬尾創建的福建船政是中國近代船舶工業的發端。近年來,依托扎實的船舶工業基礎和轄區內沿海、江河、內湖的多樣化應用場景,福州在國內較早謀劃發展電動船舶產業,并將其作為實現“雙碳”目標、深化生態文明試驗區和“海洋強省”建設的重要抓手和有力舉措。 

      “在全球減碳背景下和相關政策助力下,電動船舶產業前景廣闊。”福建省船舶工業集團有限公司企管部高級經理盧水根介紹,福船集團積極布局綠色船舶制造產業,充分挖掘利用公司資源優勢,設立福船集團電動船研制總裝基地,全面啟動電動船舶設計、建造等工作,拓展電動船舶研發制造業務。

      船舶電動化轉型將帶來動力系統改變,越來越多的企業將目光瞄向這一賽道。近日,福建省第十三屆民營企業產業項目洽談會在福州召開,輝煌新能源年產10萬噸碳酸鋰材料項目簽約落地。“碳酸鋰是動力電池的重要原材料,此次落地連江可門高端新能源新材料產業園的項目投資超過50億元,將采用固體礦石提取工藝,投產后企業有望成為全球碳酸鋰產量最大的企業之一。”福建輝煌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陳從德介紹。

      據悉,連江可門高端新能源新材料產業園總占地面積4594畝,以 “拆好一顆鋰電池”為理念,分析、摸透鋰電池的充放電過程所涉及的各項材料后開展招商引資工作,以實現鋰電新能源全產業鏈在園區的完整布局。目前已簽約落地福建輝煌、無錫東恒、祺添鋰電池添加劑等多個項目,力爭打造全球最大的鋰電池綠色循環利用基地。

      船舶工業是現代工業的集大成者。福州正在構建高質量電動船舶產業體系,將“內聯外引”作為產業發展的重要路徑。去年,武漢長江船舶設計院有限公司福建綠色智能船舶研究分院在晉安揭牌成立,旨在新能源船舶應用場景、營運特點、市場需求、經濟性、適應性等方面進行深入研究,助力福建開展電動船舶試點示范項目建設,打造兼具經濟性、安全性、實用性的電動船舶及其關鍵配套設施設備產業體系,發揮示范效應,積極拓展長江流域等省外應用場景,并輻射帶動全國。

      直面挑戰 多方合力攻克難關

      電動船舶潛力巨大,但其推廣過程并非一片坦途。

      省工信廳日前開展的一項關于公眾對電動船舶了解、應用情況的網上調查顯示,與燃油船舶比較,98%的參與者認為“綠色環保”是電動船舶的最顯著標簽,大部分參與者認為清潔環保、船舶智能化程度高、噪音小及運營成本低是電動船舶的主要優勢;超過一半的參與者認為電動船舶會代替傳統燃油船舶。

      但從電動船舶發展趨勢看,大部分人認為,充電基礎設施、技術成熟度、續航能力、價格和充電時長等是電動船舶產業發展需重點關注的方向。其中,88%的參與者認為充電基礎設施不完善是目前制約電動船舶發展的一大因素。

      因為起步快,福州遇到痛點比其他地方更早一些。為補齊短板,福建“電動閩江”首個電動船舶直流充電示范場景去年底在閩江水口壩區的海事碼頭正式啟用。這套充電設備是閩江流域首個“水陸一體”充電設施,采用高壓變充一體大功率充電系統,將助推電動船舶上下游產業快速發展和閩江航運效益提升。

      目前船用動力電池壽命一般在10年內,但船舶的壽命可以達到30年,這也就意味著船舶全生命周期內需要更換幾次電池,運營成本、電費再加上更換系統費用等都將成為船舶電氣化過程中的攔路虎。

      在一些業內人士看來,以換電模式引入“電池銀行”概念,采用租賃的形式,是解決初期成本過高的一種辦法。換電模式可增加船舶航程、減少船舶在港充電時間,是解決續航里程焦慮的重要手段。

      從更長遠的發展來看,電動船舶電池的續航里程、充電速度等技術問題仍需持續改進。武漢長江船舶設計院福建綠色智能船舶研究分院院長湯文軍表示:“電動船舶目前只是解決了基本技術和功能性問題,簡言之,就是讓船造出來、跑起來,但還有很多難點要去突破。”

      科技攻關是鑰匙。湯文軍等業內人士建議,進一步加強電動船舶前沿技術特別是船用電池、電力系統、智能化大功率充電系統、精準消防系統等關鍵技術攻關,提升電動船舶的續航能力和舒適性、安全性。同時,著眼全球競爭和可持續發展,加大燃料電池研發力度,并及時布局下一代船用動力電池研發。

      采訪中,不少船舶制造企業認為,電動船初期投資成本遠高于傳統船舶,也成為“油轉電”進程中的一道坎。對此,電動汽車發展路徑中的成熟經驗或將為船舶電動化的發展指明方向。

      “目前應用于電動船舶的鋰電池價格高昂,企業初期投入的負擔較大,通過政策引導和相關補貼,建造電動船舶的積極性將有效提升。”盧水根認為,隨著國家相關政策的持續完善、核心技術的協同攻關以及航運環保要求的不斷提高,船舶電動化的普及之路將越走越遠。(記者 顏瀾萍)

      責任編輯:趙睿

      最新福州新聞 頻道推薦
      進入新聞頻道新聞推薦
      福州老人替父輩臺灣老友掃墓70多年 一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一周熱點新聞
      下載海湃客戶端
      關注海峽網微信
      ?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14 舉報郵箱:service@hxnews.com

      本站游戲頻道作品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本站將在3個工作日內刪除。

      溫馨提示:抵制不良游戲,拒絕盜版游戲,注意自我保護,謹防受騙上當,適度游戲益腦,沉迷游戲傷身,合理安排時間,享受健康生活。

      CopyRight ?2016 海峽網(福建日報主管主辦) 版權所有 閩ICP備15008128號-2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編號:20070802號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海峽都市報(海峽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版權說明| 海峽網全媒體廣告價| 聯系我們| 法律顧問| 舉報投訴| 海峽網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友情鏈接:新聞頻道?| 福建頻道?| 新聞聚合
      亚洲色欲啪啪久久WWW综合网| 亚洲成A人片77777国产| 亚洲欧美第一成人网站7777| 久久久久亚洲精品无码蜜桃|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无码影院|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A片苍井空| 亚洲另类自拍丝袜第1页| 亚洲人成在线电影| 亚洲2022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 亚洲精品成人无限看| 亚洲日本va在线视频观看| 亚洲情XO亚洲色XO无码| 亚洲国模精品一区|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影院| 国产成人高清亚洲| 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亚洲国产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高清视亚洲精品| 国产亚洲3p无码一区二区| 亚洲无人区午夜福利码高清完整版 | 亚洲女人影院想要爱| 亚洲黄网站wwwwww| 久久亚洲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日韩图片专区第1页| 亚洲人成电影在线天堂| 亚洲视频一区在线|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精品视频| 亚洲国产精品免费观看 | 亚洲AⅤ优女AV综合久久久| 亚洲国产日韩在线观频| 久久久久国产亚洲AV麻豆|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影院| 亚洲av日韩av无码黑人| 亚洲美女自拍视频| 亚洲日本中文字幕天堂网| 中文字幕亚洲不卡在线亚瑟| 国产亚洲av片在线观看16女人| 亚洲电影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成年人电影在线观看| 亚洲色欲色欲www|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第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