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斗創造奇跡”——在加快推進瑯岐“菜籃子”工程建設,打造“立足福州、面向全省、輻射全國”的“種業硅谷”過程中,福州以實實在在的行動,詮釋著這句話的含義。
去年初,瑯岐種業創新基地首個項目開始平整土地,如今7個種業基地項目落地生根,多個建成并開花結果,一顆顆種子從瑯岐走出福州、走向全國。
“種業硅谷”蝶變已然開啟。
瑯岐種業創新基地。記者 林雙偉 攝
基地加快建
種業熱土強“芯”
“4個月,4個階段!”上周六,萬農高科集團(瑯岐)示范基地負責人林曉漩這樣形容基地建設“加速度”,從交地到第一季玉米新品種成熟,他們只用了4個月。
前往萬農瑯岐基地的途中,“端牢中國飯碗”“種子是芯片”等標語隨處可見,該基地由萬農高科集團有限公司投資建設,占地約100畝,是年初搬來瑯岐島的“新住戶”。
基地所在地過去是瑯岐島中部吳莊村的一個橘園,萬農瑯岐項目落地后,當地黨員帶頭對橘園進行土地流轉,2月1日土地交給萬農。之后這家足跡遍布全國的省重點種子企業,馬上在吳莊“退果還糧”,將拳頭產品“萬鮮甜330”“萬鮮甜6188”等鮮食玉米種子搬到瑯岐,3月份種下各式玉米。5月,玉米地里掛滿沉甸甸的果實。6月下旬,基地舉辦新品品鑒會,200多名來自全國各地的客商現場品鑒,包括30個新品種在內的500個玉米新組合受到歡迎。
林曉漩說:“基地100畝土地馬上要翻種第二季玉米,秋季將再次果實累累。”
“這里是種業熱土,政策好、扶持力度大。”萬農高科集團總經理汪文濱表示。
據悉,依托萬農集團在福建、海南、廣西,云南等不同類型生態區都有育種基地的優勢,萬農實現水果型玉米在福建和云南西雙版納地區全年不斷供應。如今借助瑯岐打造“種業硅谷”的影響力,進一步實現育種創新資源互通共享,將瑯岐基地打造成集種子研發、生產、推廣、加工、銷售于一體,具有完整產業鏈、多作物經營的現代化農業研發基地。
不只是萬農高科在瑯岐快速落地并結出碩果,瑯岐種業創新基地建設以來,吸引了省農科院、萬農高科集團、立信種苗公司等優勢科研單位和種業企業入駐,加快構建“育繁推”一體化現代種業體系。為此,馬尾創新基地項目建設助力模式,建立了“1+10+8”聯動機制,即成立一個“菜籃子”工程項目指揮部,設立綜合協調組、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組、資金保障組等十個專班組和八個包片小分隊,統籌推進瑯岐果蔬生產供給基地建設;還與銀行合作以服務三農的信貸產品,解決基地建設及農戶生產融資難題。
影響力擴大
獲評國家級基地
當前,瑯岐在西北片區建設研發共享區,在中部吳莊、海嶼片區打造孵化示范區,在東部金砂片區搭建品種推廣平臺對外展示交流。
在東部金砂片區,福建省種業創新中心(瑯岐)新品種展示評價基地占地311.5畝,由國企福州振興鄉村集團牽頭,聯合省種子總站、福建農林大學、省農業科學院、福州市蔬菜研究所等科研單位協作推進,致力于農作物科研育種創新、優質稻示范、優良旱地作物示范、設施蔬菜展示新品種品鑒評價、良種繁育推廣。
“作為‘種業硅谷’首個落地項目,我們去年2月平整土地,4月初開展農作物品種展示和評價,8月獲評‘國家農作物品種展示評價基地’,這是農業農村部種業管理司和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認定的國家級基地,目前省內的國家級展示評價基地只有四個,我們是兩個蔬菜基地中的一個。”福州振興鄉村集團基地負責人葉孝建說,這得益于瑯岐種業創新基地建設卓有成效,并且影響力不斷擴大。一年來,基地搭建起種子企業“看禾推種”和種植戶“看禾選種”的平臺,打通良種推廣“最后一公里”。
在新品種展示評價基地展廳,記者看到,這里展出了各種種子,包括“太空種子”優航1號。優航1號是福建省農科院稻麥研究所用航天育種育成的恢復系航1號配組而成的超級雜交稻新組合,2004年通過福建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
6月20日,新品種展示評價基地舉辦了一場鮮食玉米新品種聯合展示觀摩活動。活動中,瑯岐百余畝的田地里集中展示了來自省農科院、北京農林科學院等全國各地科研院所,萬農高科、立信種業、曉富種子等一批種子企業,以及省“十四五”種業創新與產業化工程項目等培育的多個品種,體現我國鮮食玉米育種方面的較高水平。育種專家、種子企業代表、流通商、種植大戶等齊聚一堂,走進玉米地,綜合外觀、蒸煮品質、田間生長等方面的表現,逐一評分。福州市農業農村局種子服務站站長郭德章表示,此舉為基地積極爭取申請承辦全國性的種業博覽會積攢一定的信心。
下一步,基地將繼續充分發揮國家農作物品種展示評價基地的功能,開展全省蔬菜、甘薯等作物新品種現場觀摩和品質鑒評活動。福州市還將推動瑯岐舉辦省級、國家級種業博覽會,并爭取成為永久性會址。
促鄉村振興
打造兩個“示范區”
隨著一個個種業基地項目落地瑯岐,當地群眾直接受益。
“從繁育種苗,到種植水培蔬菜,以及冷鏈環節預處理果蔬,我們瑯岐基地解決了近100人的直接就業。”在福建省種苗創新基地(雪美農業瑯岐基地),雪美農業董事長李向雪說,作為“種業硅谷”重點項目之一,福建省種苗創新基地總投資1.5億元,一期去年上半年動工,去年底已建成投用。
記者看到,種苗創新基地位于瑯岐鎮金沙村,基地一期建設了30畝智能溫控種苗繁育中心、100畝蔬菜水培中心,以及10000立方米蔬菜保鮮冷藏庫和5000多平方米冷鏈配送中心,形成“產、供、銷”全產業鏈的現代農業體系,推動鄉村振興。智能溫控種苗繁育中心采用自動化數字化溫濕度調控、水肥一體化控制,提高種苗繁育質量和效率。蔬菜水培中心采用先進技術,生產口感更細嫩、品相更好的優質蔬菜。在蔬菜冷鏈物流中心,當地村民忙于分揀、包裝白菜、上海青等果蔬,之后通過冷鏈運輸車和“互聯網+營銷”模式,銷往樸樸、美團、菜多多等商超平臺,在此過程中以“基地+農戶”方式帶動周邊6000多戶農戶種植果蔬。
“目前雪美集團已在多地布局基地,每年提供的秧苗種植2.4萬畝稻田,工廠化繁育的果蔬種苗達到2億多株,年供應蔬菜10萬噸。其中瑯岐基地建成不久,秧苗已供應種植5000畝稻田,接下來希望瑯岐基地達到年繁育蔬菜種苗8000萬株、水稻秧苗3萬畝,年供蔬菜3萬多噸的‘小目標’,助力福州‘米袋子’‘菜籃子’建設。”李向雪說。
“依托農業種植基礎和種業規模擴大,瑯岐鎮在去年成功入選全國農業產業強鎮。實施種業振興,成為瑯岐鄉村全面振興的實現路徑。”瑯岐經濟區、瑯岐鎮有關負責人說,自去年2月種業創新基地建設以來,瑯岐創新土地流轉模式,由群眾分散流轉,改為村集體集中統一經過國有企業流轉,快速完成流轉913.52畝。新品種展示評價基地315畝土地僅用2個月就完成流轉。隨著農業產業項目的落地、推進,瑯岐農民就業率已增加3%,一批農民在種業創新基地工作,其中50周歲以上占80%。農民在享受土地流轉收益的同時,獲得家門口的就業機會,增加了勞務收入。
下一步,馬尾瑯岐將根據市委、市政府“可參觀、可學習、可復制、可推廣”的要求,堅持“高起點”“新水平”定位,實施黨建引領,努力建設“產學研合力”“育繁推一體”的農業高質量發展新高地,同時打造集教育研學、農旅觀光、休閑采摘等多功能為一體的旅游休閑基地,奮力打造農業現代化示范區和全國鄉村振興示范區。(記者 歐陽進權 通訊員 林君 葉祥鏗)
責任編輯:莊婷婷
- 福州打造“種業硅谷”育農業良“芯”2023-07-17
- 瑯岐紅光湖公園“添丁” 3對黑天鵝孵出13只小天鵝2023-03-17
- 2023“瑯岐之春”文旅活動啟動 游客逛景點品果蔬2023-03-17
- 養殖業春耕大幕開啟 瑯岐養殖戶灘涂忙種蟶2023-03-07
- 福州首個紅托竹蓀智慧生產項目落地馬尾瑯岐2023-02-08
- 馬尾瑯岐種業創新基地新增成員 預計年產玉米種子20萬公斤2023-01-29
- 2022福州第二屆果蔬節落幕 這條街只賣正宗瑯岐果蔬2022-08-17
- 瑯岐種業基地入選國家農作物品種展示評價基地2022-08-11
- 國網福州供電公司開展講政策話安全 助力‘食’尚瑯岐文明實踐活動2022-06-15
- 馬尾瑯岐打造“種業硅谷” 建設農業現代化示范基地2022-03-18
- 最新福州新聞 頻道推薦
-
福州打造“種業硅谷”育農業良“芯”2023-07-18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