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法名片】
打造鄉村振興“閩清樣板”
近年來,閩清縣聚焦“五大振興”,堅持黨委主導、農民主體、鄉村主抓,按照試點先行、典型帶動、全面推進,積極探索鄉村振興閩清模式,走出了一條具有閩清特色的高質量發展之路,為全省全市推進鄉村振興打造了可借鑒、可復制、可推廣的“閩清樣板”。
【“一把手”點評】
閩清縣委書記孫利:老百姓的幸福和快樂是閩清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閩清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殷殷囑托,牢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堅持把產業振興作為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著力推進心上蓮、橄欖湖小鎮、云溪漫谷等“六種模式”,全力打造鄉村振興“閩清樣板”,為老百姓帶來了實實在在的收益和好處,促進共同富裕。
鄉村振興怎么做?在去年底召開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各地推動產業振興,要把‘土特產’這3個字琢磨透。”
扎根“土”,體現“特”,形成“產”,面對這個宏大的課題,閩清各鄉鎮基于自身實際,學習借鑒浙江“千萬工程”經驗,因地制宜、分類施策,找到了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的最優解。
“土”——上蓮模式:全鄉統籌 村村“開花”
上蓮鄉是真的火了!“遇見·心上蓮”自春節試營業以來,累計接待游客15萬余人次,旅游收入200多萬元,吸引一撥又一撥周邊及省外的團隊前來考察學習,交流互鑒。這一切的變化都讓新村村黨支部書記彭時全為之驕傲、自豪,“介紹我們村的時候,都不用多說,就一句話,‘遇見·心上蓮’在我們村!”
話雖這樣說,彭時全內心十分清楚,新村村在上蓮鄉村振興“一盤棋”中,不是鶴立雞群,不是一枝獨秀,而是引領的龍頭。“我們是集鎮的所在地,扮演著全鄉游客集散中心的角色,要起到示范引帶動的作用,讓鄉村振興輻射其他17個村。”
如何示范帶動?經過幾年的摸索,上蓮鄉形成了“黨建引領、四位一體、五化同步”的鄉村振興上蓮模式。
為何“黨建引領”?上蓮鄉黨委書記黃偉坦言,第一年做鄉村振興是以村為業主,可一年下來,大家都在修道路、裝路燈,這與鄉村振興要聚焦產業發展的理念相悖,因此鄉黨委決定,統籌全鄉資金、資源、人才,抱團發展,“各村支部書記要帶頭發展產業,而不是去做工程”。
如何“四位一體”?就是實行黨委政府、企業、村集體和村民共享機制。鄉黨委政府決策,全鄉鄉村振興項目都由一個縣屬鄉管國企統一建設和運營,各村對資金使用全過程監督,發動村民直接參與項目建設、資源流轉、投資入股、合伙經營等。
何為“五化同步”?企業化運作、園區化示范、品牌化賦能、專業化服務、數字化管理。“比如園區化示范,我們正在建設五彩米、茶葉、花果、畜禽四大農業產業示范園,改變以前純一產的粗放種養模式,實行無公害綠色種養,結合農文旅,以三產鏈接二產帶動一產。”黃偉說。
了解鄉村振興上蓮模式后,回頭再看“遇見·心上蓮”那株由五彩米“繪”成的巨大蓮花。瓣瓣不同,卻瓣瓣同心,它是上蓮鄉村振興的生動縮影,是扎根這片土地的模式開出的振興之花。
“特”——雄江模式:梅臺融合 鄉建鄉創
說到突出地域特色,雄江模式脫穎而出。
30多年前,因興建福建水口電站的需要,小鎮部分區域沒入水底。幸運的是,村民們的集體記憶和鄉愁并沒有隨之沉底。在福建橙翔文旅有限公司負責人曾芝穎領銜的臺灣團隊努力下,它們被珍存在江畔的庫區移民文化館內,可時時追憶、時時懷想。“庫區生活變遷是雄江發展的縮影,我希望和當地村民一起保存這段記憶,把這里打造成對外展示雄江特色的窗口。”曾芝穎說。
綠樹環抱,黃墻紅瓦房依山而立;綠水蕩漾,江對岸不時有火車鳴笛駛過。如今,雄江憑借著庫區移民新村的獨特風情吸引游客。每逢假日,橄欖湖大院、橄欖湖小院等民宿預訂火爆。梅雄村村民翁振美以前都在外打工,去年回到家鄉工作生活。如今她在一間民宿上班,負責前臺咨詢、客房登記、咖啡銷售等,也售賣一些當地特產。“周末或節假日,游客一撥又一撥,我經常忙不過來。”翁振美說。
得益于梅臺融合,如今的雄江不只是閩清的雄江,正成為福建的對臺窗口和海峽兩岸交流的平臺。去年底,閩清縣入選2023~2024年福建省閩臺鄉建鄉創合作樣板縣。當地選取雄江鎮梅臺村、梅雄村、梅洋村、湯下村這4個村作為主線,打造全省首批閩臺鄉建鄉創樣板片區。從舉辦海峽青年節活動,到開展兩岸建筑師聯合駐村計劃,推動閩清海峽鄉創街區落地,雄江鎮正發揮閩臺融合的特色優勢,成為深化兩岸融合發展的模范鄉鎮。
“產”——梅溪模式:招大引強 延伸鏈條
學習借鑒浙江莫干山先進經驗,梅溪鎮引進了“云溪漫谷”農文旅融合項目。該項目是閩清堅持“走出去”引進來,學經驗、尋商機、求合作、謀跨越,借勢、借智、借力發展的典范,總投資75億元,占地5815畝,分三期建設。
“大塊頭”入駐,沒有傲慢地舍棄當地資源稟賦另立爐灶,反而積極融入鄉村發展,助力優勢產業做大做強。項目所在的梅埔村以橄欖種植見長。全村現有橄欖種植戶638戶,種植面積6500畝,年產量3000噸以上,是全國橄欖主產區核心區。梅埔村的白河江自然村更是享有“中國橄欖第一村”的美譽,通過種植橄欖,戶均年收入達20萬元以上。依托這一優勢,“云溪漫谷”流轉部分村民的橄欖樹,打造了千畝橄欖研學親子公園。當地種植戶搖身一變成為老師,為小朋友們講述小小青果的奧秘,傳承閩清橄欖種植的千年歷史。
“來閩清之后,我慢慢喜歡上了橄欖青果。我們還將閩清的橄欖制品推廣到集團在全國其他城市的鄉村振興項目中,希望能進一步提升閩清橄欖的整體知名度。”“云溪漫谷”農文旅融合項目負責人祁明杰說。
不斷完善橄欖種植、加工、營銷產業鏈,梅溪鎮不斷激發橄欖的最大價值。梅埔村黨委書記黃榮介紹,該村計劃依托白河江橄欖園打造全國性橄欖交易市場。同時,圍繞“云溪漫谷”景區建立國家級森林康養基地,帶動周邊旅游經濟的發展,進一步促進鄉村振興。(記者 蔣雅琛 )
責任編輯:趙睿
- 林佳山:“寸土生金”的密碼2023-07-21
- 公示!閩清瓷天下·海絲谷擬確定為國家4A級旅游景區2023-07-18
- 福建古田水蜜桃迎采摘季 農旅結合助力鄉村振興2023-07-17
- “下黨媳婦”,鄉村振興中綻放“她”力量2023-07-17
- 省政府批準設立閩清經濟開發區2023-07-16
- 福建省政府批復同意設立閩清經濟開發區2023-07-15
- 南平建陽區:“黨建+綠色金融+科特派”助力鄉村振興2023-07-11
- 讓戲曲在鄉村振興中發揮更大作用2023-07-10
- 福清羅漢里舉行“七一”紅色尋跡行活動2023-07-08
- 廈門同安:鄉村振興穩步邁進 對臺合作持續發力2023-06-30
- 最新福州新聞 頻道推薦
-
福州靈響社區:酷暑送清涼 關愛沁人心2023-07-24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