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力爭年內推動老舊小區改造居民共建基金在四城區全面落地,引導各縣區結合自身情況,推出適合所在區特點、符合居民要求的共建基金籌集和使用模式。這是近日記者在福州老舊小區改造和長效管理等會議上獲悉的。
近年來,通過創新制度平臺、完善工作方法,福州在老舊小區改造、長效管理、完整社區建設上亮點頻出,走出了一條新路。今年,福州在引入社會力量以市場化方式參與、引導居民出資等方面取得明顯成效,被住建部作為老舊小區改造可復制政策機制經驗做法,進行全國推廣。
老小區蝶變 開心!
這幾天,傍晚到樓下的中心花園里散步,成了楊橋西路碧水源小區居民陳玉斌的新習慣:“現在改造好了,綠化漂亮,路面平整,雨后也不積水。看著舒心,住著也安心。”
經過精心改造,這個建成于2000年的小區,于近日完成了蝶變:雨污管網分流完成改造,纜線全面下地,部分未硬化的路面得到了改造提升,新鋪設的透水磚有效解決了排水問題,公共視頻和公共照明燈具也配備齊全……
近年來,在福州主城區的眾多老舊小區,類似的“華麗轉身”都在上演。在改造各小區內部設施、景觀的同時,建設部門還結合實際,拆除打通相鄰封閉小區圍墻,拓展公共活動空間。提升小區周邊道路沿線景觀、挖掘區域文化,點線相連形成特色街區,并增設便民設施、提升功能配套、引導智慧管理。
“2022年,鼓樓區已實施了230個老舊小區改造。今年,我們計劃實施171個老舊小區改造,基本實現2000年以前建成的老舊小區應改盡改。”鼓樓區房管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養老錢”共管 放心!
除了硬件上的改造提升,在動員居民參與、探索長效管理機制上,福州同樣妙招頻出。
位于華大街道的省商務廳宿舍小區,是建于上世紀80年代的老小區。這里沒有專門的物業管理,小區的“生命力”該如何更加長久?
“小區每戶按每平方米5元來算,平均每戶交500元,這筆錢取之于業主,用之于小區,就像小區的‘養老錢’!”小區黨支部書記、業委會主任林衛國說。
林衛國提到的這筆錢,是鼓樓區在全省率先探索設立的老舊小區共建基金。它由業主交存或通過其他途徑依法籌集資金,專項用于老舊小區黨建、硬件維護、民生事項等公共事務支出。
鼓樓區房管局黨組成員陳俊鋒說,老舊小區實施改造前,按房屋面積每平方米最低5元標準,由小區全體業主一次性交存共建基金,資金使用、收益管理公開透明、接受小區業主監督。
目前,鼓樓2022年改造的230個小區已完成老舊小區共建基金收繳,并統一存入家在鼓樓小區事務服務中心開設的各小區專戶。“共建基金的設立,能有效保證改造工程質保期滿后,繼續對小區公共設施設備進行維護,形成改造模式的良性發展。”市房管局相關負責人說,今年福州將在其他城區大力推動居民籌資形式的小區共建基金的收繳,以此為抓手,推動老舊小區長效管理。
好社區共建 舒心!
入暑以來,鳳湖新城二區一樓的“鳳湖樂享鄰里中心”分外熱鬧。在這里,聊家常、看書報、樂健身已經成為老年居民的生活常態。“吃飯有長者食堂,學習有長者學堂,醫療服務免費,閑暇時還可以打打乒乓球,真是太幸福了!”25日,剛上完一節扇子舞課的居民黃建茹依姆高興地對記者說。
走在小區里,社區綜合服務站、托兒所、老年服務站、綜合超市等配套一應俱全,環境優美宜居、物管全面覆蓋,“15分鐘居家生活圈”的便利觸手可及。近日,鳳湖社區成功入選國家住建部等7部門公布的完整社區建設試點名單,成為全市唯一入選社區,也是全省5個入選社區之一。
“我們依托黨建聯盟,突出便民、智能雙引擎,完善便民設施,提升行政服務,依托物聯感知設備,為智慧社區建設提供基礎支撐。”鳳湖社區黨委書記張蕾說,專家學者、熱心群眾、法務工作者等多方社會基層治理力量的融合、聯動,讓社區真正實現共商、共建、共享。
此外,依托智慧社區平臺,在房管部門等指導下,社區還建設了智能安防管理分析和智慧物業管理服務系統,實現小區的數字化、智能化、網格化、精細化管理和服務。
“下一步,我們將積極總結鳳湖完整社區建設的經驗、做法,力爭在全市其他有條件的社區、小區進行推廣,讓更多群眾享有更優質、溫馨的居住環境。”市房管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短評
讓家園常住常新
有辭
近日,老舊小區改造和長效管理等會議在福州召開。經過實踐檢驗,一些先進經驗脫穎而出,將在全市范圍內有序推廣。
在多年老舊小區的改造提升工作中,福州已積累了豐富經驗,取得顯著成效。后續的改造工作,應繼續總結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做法,形成事半功倍的效果,并結合各小區實際情況與居民需要,一區一策制定方案,打造精品工程,展示“福州速度”,體現“福州溫度”,以完善的配套功能和優美的環境讓群眾滿意。
老舊小區的長治久安,離不開全體小區居民的共同參與。老舊小區改造,要修好硬件的“面子”,更要提升“軟件”的里子,推動社區治理與物業管理融合共進,引導更多居民參與基層自治,養成文明習慣,提升文明意識,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格局。
風物長宜放眼量。提升改造,只能換來一時的改頭換面,長期的維護和管理才是慢功夫。若是疏于照管,再新的小區也終不免破敗之虞。相反,即使小區年歲再長,只要每位居民自覺熱愛共同家園,保護社區環境,積極參與共建共治業務,與社區、物業共同開展修繕工作,小區也可“歷久彌新”,成為我們割舍不下的溫暖家園。(記者 胡一晟)
責任編輯:趙睿
- 全省防溺水安全宣傳主題日活動在福州舉行2023-07-26
- 中國經典舞劇《絲路花雨》答謝演出亮相榕城2023-07-26
- 福州近300名中小學生參加航空運動競賽2023-07-26
- 福州年輕人掀起Citywalk新潮流2023-07-26
- 臺風洶洶而來 福州細細準備2023-07-26
- 積極創新轉型升級 福州民營經濟“換擋提速”2023-07-26
- 福州市中招辦提醒:初三畢業生異地就讀有風險2023-07-26
- “杜蘇芮”逼近閩中南部沿海 27日夜至28日全市有暴雨2023-07-26
- 福州中招五年制高職學校分數線公布2023-07-26
- 福州暫停教育教學培訓、集訓研學、夏令營、暑期班等活動2023-07-26
- 最新福州新聞 頻道推薦
-
臺風“杜蘇芮”逼近 明后天留意航班調整2023-07-26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