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喚醒”閑置蘑菇房 致富有道人氣高
長樂新覽村奏響鄉村振興“三部曲”
潺潺溪水流過蘑菇房,鄉間美景如詩如畫,引來游客趨之若鷺;地道鄉廚送上誘人美食,餐館人氣火爆,食客紛紛前來打卡;僻靜清幽的民宿,成為城市白領放飛自我的理想之地……走進長樂區鶴上鎮新覽村,一幅鄉村振興圖景已呈現在眼前。
“我們因地制宜,下活一盤棋,奏好三部曲,讓鄉村振興的藍圖一步步落地成為現實。”新覽村的喜人變化,讓村黨總支書記陳忠鋌感到自豪。
盤活資源 打造文化創意園
走進新覽村,一座座白墻青頂的蘑菇房格外顯眼。蘑菇房前,一塊“文化創意中心”的牌子在提醒過往之人,這些建筑不再是傳統的蘑菇作坊,而是高大上的文化創意殿堂。穿行期間,攝影基地、美術室、音樂館……多姿多彩的文化場所讓人目不暇接。
兩年前,室內設計師林樹杉來到新覽村,一眼就看中了兩間蘑菇房,租下來改造成了鄉村美術館和鄉村音樂館。“這里安靜,能為藝術創作帶來靈感。”林樹杉說。如今,越來越多的藝術從業者入駐于此,揮灑汗水、創造美好,打造一片富有詩意的棲居地。
曾經的蘑菇房,如何成了今天的文化創意中心?“早些年,新覽村是蘑菇種植基地,可隨著時代發展,粗放式的種植方式漸漸不合時宜。”陳忠鋌回憶,由于效益低,不少村民放棄了蘑菇種植業,導致蘑菇房閑置。惡臭難聞、污水橫流的蘑菇房,一度成了村莊的“頑疾”。
怎樣才能讓閑置的蘑菇房“活”過來?鶴上鎮和新覽村干部四處考察,還邀請了文旅部門專家前來“把脈問診”。經過交流碰撞與集思廣益,大家漸漸有了思路。
2020年底,新覽村干部看準時機,召集村民開了一場座談會,動員大家將蘑菇房租給村委會統一改造。得到村民支持后,村干部隨即籌措資金,將租來的11座蘑菇房修葺一新,推進招商。經文旅部門推薦,美術館、音樂館率先落地。這也讓當地干部堅定了信心,決定以文化創意產業作為蘑菇房改造發展的主攻方向。
有了先期項目的帶動,攝影基地、文化藝術交流中心……一個個新項目相繼落地。蘑菇房“活”了,但還要“熱”起來。當地干部鼓勵引導企業利用寬大辦公場地,辦起音樂、書畫、攝影等培訓和開展研學活動,實現辦公和創收的“雙贏”局面。
提升顏值 打造鄉村旅游圈
想吸引更多項目入駐,提升蘑菇房周邊的環境顏值迫在眉睫。
“龍溪從龍潭曉瀑流下,流經蘑菇房,溪水清澈見底。有了水,就有了靈氣。我們當時就想,沿著溪把公園建起來,可以為游客、村民提供休閑場所,也可以為文化創意中心營造優雅環境。”陳忠鋌說。
長樂區攝影藝術基地在蘑菇房文化創意園內,緊挨著龍溪公園。夕陽西下、晚霞映照的傍晚,基地負責人趙馬峰喜歡漫步于公園沿溪棧道。一側是涓涓流水,一側是大片蒼翠農田,鄉村如畫美景盡收眼底。
陳忠鋌告訴記者,在從前,這里可謂“臟亂差”,亂搭亂蓋,雜草叢生,部分河床還成了村民的垃圾堆放場。
一場拯救龍溪的行動就此打響。清理違建、拓寬清淤、修建護坡、種植綠化、修建涼亭棧道、安上夜景燈光……隨著“整容手術”持續推進,龍溪漸漸舊貌換新顏。
公園旁邊的龍溪路和龍馬路,聯通龍溪公園和吳航十二景之一的龍潭曉瀑,也是歷史建筑九頭馬古民居等景點的重要路線。經拓寬改造,龍溪路和龍馬路兩側遍植綠樹、花海,搖身一變,成了游客喜歡前來打卡的“網紅路”;經連片統籌,整體規劃,龍潭曉瀑、長樂民俗藝術博物館“九頭馬”古民居與龍溪公園“串珠成鏈”,成為新覽村的“旅游圈”,為鄉村振興注入更多活水。進村游玩的游客、前來考察的客商日漸增多。
看中這里的生態資源、優美環境,做餐飲生意的劉巧兒也在這里實現了經營民宿的夢想。民宿掩映在青山綠水間,每天迎來不少“鄉村游”一族的問詢和預訂。“有山有水,村莊環境這么美,我們對投資也更有信心了。”劉巧兒說。
做強餐飲 撬動產業旺消費
有了人氣,美食自然有了效益。引入鄉廚館,是新覽村朝著鄉村振興邁出的新一步。
“我們將蘑菇房改造為餐館對外招商,吸引在外地經營餐飲生意的鄉賢回歸,取名為‘招賢里’,意思也是希望更多的鄉賢能回來助力家鄉建設。”陳忠鋌告訴記者。
“招賢里”就坐落在龍溪邊。夜幕降臨,燈火璀璨的鄉廚館內傳出陣陣飯香。食客接踵而至,邊品嘗特色菜肴,邊觀賞龍溪夜景,好不愜意。
“和鄉廚館剛剛開張時相比,現在的客流量更多了,每天都有四五百人,最多時需要同時接待30多桌。”經營者陳國清正在廚房忙碌著,笑意連連。
曾在國外做生意的華僑陳國清,被家鄉的優美環境與逐漸完善的配套所吸引,萌生出返鄉創業辦鄉廚館的想法。這個想法與村里的規劃不謀而合。不久之后,村集體出資對龍溪邊上兩座共1200多平方米的蘑菇房進行改造,出租給陳國清辦起了鄉廚館。陳國清也將長樂菜與粵菜創新融合,賦予美食新的內涵。
特色的美食、別樣的鄉廚體驗,讓開業后的鄉廚館成為游客心目中的必吃地,四方來客絡繹不絕。“這里的芋頭搟面口味一絕,隔三差五我都愛帶家人來品味美食。”游客林先生說。
鄉廚館只是陳國清歸鄉創業的起點,他十分看好新覽村文旅產業的發展前景。憑借新覽村現在的人氣,他又在龍溪旁做起燒烤露營基地。“我準備在龍溪平臺上再建個音樂餐吧,并在河道上設置水幕電影。這個項目已在籌備中,希望將來,我們的客源輻射范圍可以從周邊村鎮逐漸向全福州拓展。”說起下一步的打算,陳國清眼里充滿期待。
餐飲旺了人氣,也撬動了文旅大消費。“我們打算租下村民更多的蘑菇房,壯大產業規模,為鄉村振興持續注入活力。”陳忠鋌表示。(記者 余少林 宋亦敏)
責任編輯:趙睿
- 長樂探索推行垃圾分類“階梯式執法”2023-07-25
- 《福建省鄉村振興責任制實施細則》印發:鄉村振興怎么干?指揮棒來了2023-07-25
- 鄉村振興的“閩清模式”探索高質量發展之路2023-07-24
- 助力閩臺鄉建鄉創再上新臺階2023-07-21
- 林佳山:“寸土生金”的密碼2023-07-21
- 錦綸產業的高精尖發展之路2023-07-18
- 福建古田水蜜桃迎采摘季 農旅結合助力鄉村振興2023-07-17
- “下黨媳婦”,鄉村振興中綻放“她”力量2023-07-17
- 福州長樂:保護開放、文旅加碼 “梅”麗古城煥發青春活力2023-07-14
- 重磅消息!福州長樂國際機場綜合保稅區獲批2023-07-13
- 最新福州新聞 頻道推薦
-
堅守15小時 公路搶險“奇兵”冒雨開道2023-07-31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