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區積水風險點智慧監測預警平臺試運行
積水高于5厘米就會發出預警
智慧平臺上,37個積水風險點位一目了然,用鼠標點擊其中一處,現場實況就呈現在眼前。不久前,面對臺風“杜蘇芮”帶來的突破歷史極值的降水,試運行中的城區積水風險點智慧監測預警平臺,為城區科學排水防澇貢獻了力量。
除了打造數字平臺,近年來,圍繞城區路面積水風險點治理,福州持續開展多輪“一點一策”改造提升,結合一線應急搶險隊伍建設,力促路面積水快消快退。
市城區水系聯排聯調中心通過智慧平臺監控積水點位情況。 城投新基建集團供圖
智慧平臺
發現積水會“報告”
“當積水點出現積水時,它會及時發出預警。”城區積水風險點智慧監測預警平臺由市城區水系聯排聯調中心牽頭組織城投新基建集團共同開發打造,開發人員介紹,積水點出現不同水位時,平臺會收到不同等級的預警。
據介紹,水位5厘米至10厘米時,平臺會收到藍色預警;水位10厘米至15厘米時,會收到黃色預警;水位15厘米至20厘米時,會收到橙色預警;水位20厘米以上時,會收到紅色預警。當水位低于5厘米時,預警自動解除。
接收預警,得益于智慧平臺有一雙“千里眼”。據了解,通過智能物聯感知設備和智慧平臺的配合,降水來臨時,積水點位的地埋式水位儀,會根據不同的水位預警閾值,向平臺發出預警。
“收到預警后,可視化監測是平臺的另一大特點。”開發人員介紹,平臺在積水點位布置有AI視頻設備,收到預警時,工作人員只需點擊預警信號,就能“直達”積水點位。智能視頻設備通過對水位區的跟蹤拍攝,結合地埋式水位儀及點位周邊智慧燈桿的有線網絡、5G網絡信號的實時數據傳輸,決策部門就能第一時間遠程了解積水點位的現場實況,實時掌握降水量、水位等動態數據。
“平臺實現了對積水點位的線上監控,減少了降水時現場摸排的作業量,節省了人力,極大地提高了突發性積水的應急處置效率。”市城區水系聯排聯調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城區積水風險點智慧監測預警平臺對積水點全方位、可視化的監測,幫助中心第一時間發現城區積水情況,獲取第一手精準數據,迅速開展第一現場指揮處置,在中心排水防澇科學施策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7月29日上午“,龍吸水”在福飛下穿通道抽排積水。市城區水系聯排聯調中心供圖
記者了解到,平臺監測的37個點位中,鼓樓區有14個,臺江區有8個,晉安區有15個,具體包括九〇〇醫院東南門、國貨路沿線及梅峰路、梅峰支路、西二環、化工路泰禾廣場周邊、北三環福州七中、泰禾金尊府等重點道路、小區。
接下來,市城區水系聯排聯調中心將同城投新基建集團結合試運行情況,進一步提升平臺運行成效,為城區積水風險點的整治提供更多“數智”支撐。
智慧燈桿可遠程查看積水風險點位實況。
個性施治
“一點一策”治積水
作為今年城區10個積水風險點改造提升項目之一,晉安區泰禾金尊府東門附近約70米的潭橋路路段,雨水管網提升改造正在進行中,預計本月就能完成。
“這里管網排水不足,我們通過新增一條長約200米、直徑約半米的雨水快排通道,實現與附近鳳坂一支河的連接,加快路面雨水的外排速度。”項目負責人呂仕杰介紹,通過“一點一策”治理,金尊府點位以往每逢強降水就積水的情形,將得到有效改善。
臺風及強降水天氣下,如何確保路面雨水收得準、送得快?近年來,按照市城鄉建設局的工作安排,市城區水系聯排聯調中心牽頭相關單位,結合城區積水點檔案,按照“一區域、一片區、一條路、一點位”展開細分梳理,開展“一點一策”治理。
在梳理過程中,匯水面積大、路面收水能力不足、地勢低洼、雨水排水管管徑不足等積水點的不同成因被發現,一系列應對舉措相繼出臺:增設雨水行泄通道、增加路面雨水排口、管網清疏、建設截留溝……這些形式多樣的措施,因地制宜組合成各不相同的改造提升“措施包”,成為各積水點整治提升的有效舉措。
位于臺江區的省血液中心門前路段,曾因地勢低洼和排水設施不完善,成為福州的積水點之一。在“一點一策”治理中,通過新增排水口、鋪設雨水支管、在排水管網末端新建排水閘門等舉措,這里的雨水外排能力獲得有效提升,在“杜蘇芮”影響福州期間,該點位僅出現短時積水。
近年來,福州持續推進城區積水風險點治理,編制了《福州市城區內澇治理系統化實施方案(2021-2025年)》。按照方案,截至去年底,城區完成了梅峰支路、金巖路、金達路、雙湖高架橋、金山大橋下、齊安路、首山路北段、黃山公交站、登云路等35處易積水點的專項整治。同時,新建的一批雨水快排通道和一批雨水口的擴大改造,進一步提升了城市道路路面排水能力,這也成為福州有效應對“史上最強降水”的一大關鍵。
地埋式水位儀可感知積水水位并預警。
快速響應
排水防澇有“鐵軍”
受臺風“杜蘇芮”影響,7月28日11時至7月29日11時,福州城區最大累計雨量達426.6毫米,突破歷史極值。
7月29日上午,城區出現了一定范圍的積澇。也是從當天上午開始,風雨之中,一條條積水路段搶通的消息不斷傳來。
從當天7時40分市區公交臨時停運到15時20分公交恢復運行,面對“史上最強降水”,僅用約8小時,城區社會公共秩序就基本恢復正常。這背后,離不開一支響應快速、善打硬仗的排水防澇“鐵軍”。
據了解,著眼于加快惡劣雨水天氣下的排水速度,市城區水系聯排聯調中心自2017年成立起,就著力加強排水防澇搶險隊伍的建設。
目前,市城區水系聯排聯調中心已組建起12支黨員突擊隊,并依托市排水公司組建了320人的排澇搶險常備隊伍。同時,中心還與市屬國企合作,引進省防指直屬機動救援支隊,建立機動應急搶險隊伍。
“保證應急力量建設的同時,我們還從制度層面不斷完善排水防澇應急預案,壓實各方責任,建立起運轉高效的城市排水防澇應急規程,確保應急隊伍快速響應。”市城區水系聯排聯調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防抗臺風“杜蘇芮”期間,按照響應等級,各支應急搶險隊伍攜帶裝備值守在城區29處積水風險點,連續值守超70個小時,當強降水來臨時,他們第一時間投入排水防澇的戰斗中,1000余名奮戰一線的搶險人員,是這次“福州速度”背后最堅實的力量。
排水防澇應急搶險時,“龍吸水”等大型移動排水裝備在積水路段攻堅排水的情景,給不少市民留下了深刻印象。這同樣得益于近幾年福州對應急排水裝備建設的投入。
據了解,2016年福州市移動排水能力約為3萬立方米/小時。如今,福州共有28臺“龍吸水”大型抽排設備、60臺動力站、33輛高揚程泵、21臺潛水泵,總移動排水能力達8.6萬立方米/小時,是原來的近3倍。
有了這些移動排水裝備的“加盟”,結合福州已啟用的5個存儲應急搶險物資的道班點,在相關應急預案啟動后,二環內區域可于半小時內、二環外區域可于1小時內完成積澇點現場部署,迅速開展排水搶險工作,最大限度減少積水對市民生活的影響。(記者 李錦清 文/攝)
責任編輯:唐秀敏
- 福州市房管部門:推廣智慧監測系統 筑牢疫情防控屏障2022-12-06
- 最新福州新聞 頻道推薦
-
曝光!太離譜了!福州一貨車竟有98次違法未處2023-08-06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