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作為福建首批12個省級農村產權流轉交易試點縣之一,永泰縣早些年便在福州市率先成立農村產權流轉服務中心。而今,該中心已建成政府主導、市場化和公益性相結合,集信息發布、資源交易、金融配套、監督管理等功能于一體的數字綜合服務平臺。
“資源—資產—資本—資金”金融轉化機制的暢通,是農村集體經濟發展和共同富裕的重要助力。永泰縣農村產權流轉服務中心通過建立數字交易平臺(產權交易中心)、多方互認體系、信息化管理盤活農村閑置資源,提升產權流轉綜合效益,為農村集體經濟發展強筋壯骨。
數字交易平臺:規范流轉機制
永泰縣森林覆蓋率高,自然條件優越,具有豐富野生菌類資源,被譽為“生態菌之鄉”。近年來,該縣通過林下種植、生態種植、仿生種植等多種種植模式,大力發展食用菌產業,帶動農戶就業增收,“林下靈芝”就是撐起“菌菇致富傘”的“傘骨”之一。
林下種靈芝,首先要有林。今年,主要經營食用菌種植的永泰縣嶺上家庭農場想要進一步擴大林下靈芝的種植規模,尋找合適的林地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
林從何來?永泰縣農村產權流轉服務中心將答案公示在數字鄉村平臺上。
5月24日,永泰縣塘前鄉嶺頭村壩頭園70畝林地在永泰縣農村產權流轉服務中心網站(永泰縣數字鄉村平臺)掛牌公示,在保留地上林木資產的條件下出讓林地經營權。經具有法定資質的第三方評估機構通過對林地的審查核實,評估單價為14元/畝/年。信息發布后,嶺上家庭農場有意受讓,將申請材料提交至永泰縣農村產權流轉服務中心進行審核。審核通過后,6月8日,出讓、受讓雙方舉行項目交易會并簽約成交。最后,產權交易中心出具《產權流轉鑒證書》,完成權屬變更。
自此,嶺上家庭農場成功取得該地塊15年經營權,將在此發展林下靈芝產業,帶動周邊村民就業及鄉村振興,嶺頭村也多了一筆村集體經濟收入,達成“一舉多贏”的喜人局面。
嶺頭村林地流轉項目,是永泰縣農村產權流轉服務中心眾多流轉項目中的一個縮影。
永泰縣農村產權流轉服務中心主任余開曉介紹,該縣成立產權流轉交易監督管理委員會,設置國有資產、林地林木、農業資源、土地資源、旅游資源等5個業務指導小組,引入紀委監委力量全程監督,確保產權流轉全過程合法合規。“有了政府‘背書’,能夠消除受讓雙方對資產流轉合法性的顧慮,讓雙方的權利得到更好的保障,義務得到更好落實。”
多方互認體系:完善增信機制
“只需提供身份證和產權流轉鑒證書,就能從縣農村信用合作聯社貸款50萬元,從申請、審核到放款僅用了3分鐘,真是雪中送炭。”日前,永泰縣長壽面制造商黃興華取得《產權流轉鑒證書》后,馬上通過縣農信社辦好融資貸款。
一張《產權流轉鑒證書》,是如何在3分鐘內“變”出真金白銀的?
產權流轉中,交易中心全程依法依規組織和指導、政府部門全程參與對交易監督和認證,《產權流轉鑒證書》是被交易中心和政府賦予并認可的合法憑據,也符合金融機構的認證條件。
黃興華在永泰經營面線廠多年,出于擴大經營的需求,需要租賃新廠房;而另一邊,葛嶺鎮黃埔村的綜合服務中心大樓由于歷史原因閑置多年,如今計劃出讓5年使用權換取村集體經濟收入。通過農村產權流轉服務中心平臺,雙方成功“牽手”,黃興華以一年10萬元的價格租賃大樓作為新廠房。
“大樓使用權的成功流轉,為我們村集體帶來很大的一筆收入,提升了農村集體資產承包收益,讓村民們有實實在在的獲得感。”黃埔村黨支部書記趙惠楓說。
但黃興華卻陷入了苦惱——裝修新廠房、購置新設備的大筆資金從何而來?
“聽說永泰金融機構認同服務中心出具的鑒證書作為授信依據,我就抱著試一試的態度來看看。”黃興華說。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永泰縣金融機構與農村產權流轉服務中心簽訂戰略合作協議,推出配套專屬金融產品。永泰農信三農事業部負責人林智元介紹,該類金融產品為信用貸款模式,對比其他種類金融產品,產權租賃專屬金融產品的貸款額度更高,原則上自然人貸款額度最高達1000萬元,企業貸款額度最高達1500萬元;融資成本更低,貸款利率降低約1%;審批程序更便捷,無需抵押物,憑借《產權流轉鑒證書》等材料即可申請辦理。
為避免陷入“借出容易收回難”的困局,永泰縣農信社多措并舉推動該類金融產品的可持續健康發展。“通過綜合風控判斷后,銀行才會對客戶授信。若判斷風險過高,可追加縣域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提供的擔保。”林智元說。
截至今年6月,永泰縣農村信用社等推出的“福權貸”等產權租賃專屬金融產品已通過服務中心授信39筆,總計6448萬元。
信息化管理:實現透明運行
一直以來,農村產權領域有“三難”:資產認定難,交易服務難,產權融資難。
“信息差導致農戶不了解市場價格、企業不清楚農村資產、銀行不敢貸款給缺少有效擔保的經營者。”余開曉解釋,規范機制的缺位,切斷了“資源—資產—資本—資金”的金融轉化鏈,阻礙了農村集體經濟發展。
修復“四資”融合發展,是農村產權流轉機制改革的重要抓手。而農村產權流轉服務中心的建立,進一步推動了產權機制的創新發展。
為推動農村集體資產信息化管理,永泰縣成立專項調查小組,深入各鄉鎮、村(社區)進行數據收集,經排查優選出可進入市場流轉的資產共2136宗,優質閑置農房47座,預估總價值達75億元;同時,將集體資產信息錄入產權交易中心平臺,讓市場主體隨時隨處查閱全縣國有、集體資產資源情況,并要求全縣農村集體資產均須進入產權交易中心進行流轉,實現集體資產管理透明運行。
最新數據顯示,該平臺已覆蓋全縣21個鄉鎮,累計完成產權流轉1259宗,總金額13.51億元。(記者 林張清 陳巧玲)
記者手記
打通流轉“經脈”練好創業“內功”
如何巧妙地將農村產權“物盡其用”,是激活鄉村振興動能的關鍵。過去,農村產權流轉市場缺少標準和規范,難免讓農戶、企業、金融機構三方之間產生信任問題,甚至導致資產認定難、融資難、擔保難等一系列連鎖反應。永泰縣積極完善農村產權制度和要素市場化配置機制,建立健全農村產權流轉服務中心,扮演了“裁判員”“聯絡員”“擔保者”等多面角色,充分激發農村經濟發展內生動力,有效打通了農村產權流轉過程中的堵點。
值得注意的是,在幫助農村產權流轉打開局面的同時,各地農村主管部門也面臨著“寬進嚴管”的考驗。在掀起鄉村創業熱潮的背后,需要規避“流轉易、融資易”帶來的盲目投入、重復建設等方面的風險。各地政府部門應當未雨綢繆,通過舉辦技術培訓班等方式,引導鄉村創業者在充分了解市場的情況下進行創業規劃,并提前在技術升級、經營管理等方面下功夫,盡可能地降低創業風險,為推動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
(記者 陳巧玲)
責任編輯:趙睿
- 永泰法院:“司法+保險”傳遞法治溫暖2023-08-04
- 農業農村部茶葉指導組專家在福建永泰設立工作站2023-07-28
- 永泰紅星鄉西寨村:以積分制促治理良性循環 小積分激發環境整治大動力2023-07-13
- 永泰城鄉緊密型教育共同體建設穩步推進 四項工作完成率達100%2023-06-28
- 永泰為游客提供多樣消暑納涼選項2023-06-28
- 永泰長慶鎮高山片區18公里盤山路拓寬基本完成2023-06-27
- 未張貼擺放反食品浪費相關標識 永泰一餐飲店被警告2023-06-21
- 永泰舉辦農產品質量安全宣傳暨全市2023年放心農資下鄉進村宣傳活動2023-06-20
- 永泰全力打造省內會議目的地城市2023-06-14
- 永泰:打造啤酒主題特色工業小鎮2023-05-26
- 最新福州新聞 頻道推薦
-
中印尼“兩國雙園”9個項目集中簽約2023-08-07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