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海峽網>新聞中心>福建頻道>福州新聞
      分享

      古鎮,煥新——讓“嵩口模式”點亮鄉村之燈

      鶴形路航拍圖 永泰縣委宣傳部供圖

      每個人都有兩個故鄉,一個是地理上的故鄉,一個是精神上的故鄉。

      在小鎮青年的記憶里,故鄉是曲折起伏的石鋪小巷,溪畔的參天大樹,渾身是泥的同伴,推著板車的圩市……

      而對于許多中國人來說,小鎮也是他們的精神原鄉。“琴撥幽靜處,茶煮溪橋邊”,“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這些流傳了千百年的詩句,將田園審美烙進人們的DNA里。

      也因此,當小鎮青年回鄉,看到千篇一律的水泥路和樓房,村莊新了,人卻空了;當游客風塵仆仆到達一個個古鎮,看到一模一樣的仿古建筑,逛著一個個“披著古鎮外衣的小商品城”,內心的失落可想而知。

      在疾馳的城鎮化進程中,有沒有一種模式,能讓古鎮煥新避免“空巢化”和“千鎮一面”?

      近日,記者走進福州市永泰縣嵩口鎮(題圖,任奇志 攝),了解當地不一樣的古鎮“活化”實踐,深入探究“嵩口模式”是什么,又能給其他地方帶來什么樣的啟示。

      自己的故事

      “很普通。”這是許多人對嵩口的第一印象。

      這座背靠大樟溪的古鎮,曾因迎來送往的渡口和商隊而繁華。但隨著陸路交通逐漸發達,古鎮逐漸沉寂為一座普通的山中城鎮,出外求學打工的年輕人不愿歸來,老人們守著祖屋,和古鎮一起無可奈何地衰老。

      事情在近十年間有了轉機,從古鎮“活化”改造開始,這里對內對外磁吸效應明顯——屢登央視,被姚晨、洪晃等大V推薦,本地人口持續回流,外地創客不斷涌入。

      這段時間內,這里人沒搬、屋沒拆,整個古鎮的精氣神卻活了。

      這一切變化是如何發生的?

      2014年,在省直有關部門“穿針引線”下,嵩口鎮引進臺灣“打開聯合”設計團隊,開始了一場“活化實驗”。

      這場實驗遵循“二八法則”:20%啟用新東西,80%借助已有資源。在硬件上不大拆大建,用最小預算最小破壞針灸式改造活化古鎮。而在文脈上,則致力于留住“嵩口人自己的古鎮”,希望從既有村落和日常生活中挖掘傳統的生活方式、審美理念,與現代生活重新對話。

      說起來簡單,真正執行起來卻需要審美、經驗和定力。以古厝修復為例,既要小心翼翼修護里面的雕梁畫棟,又要精心植入適宜當代人居住的“現代骨”。年輕的本地水電技師阿基,每天都要站在工作梯上長時間仰頭,在一根根舊木頭縫隙里,尋找可以隱藏新水電零件的地方。加裝消防安全噴淋管道、空調電燈音響等,新建筑只需裝個吊頂,而在古厝里卻需要花上半個月甚至更長時間。

      盡量用原材料、原工藝、隱蔽的現代科技,既原汁原味保留歷史,又讓現代人住得舒適。在嵩口的古厝修復中,處處可見這樣的例子。

      對于現代的鋼筋混凝土建筑,也不簡單一拆了之,而是通過加掛騎樓、綠化遮掩等方式,使新舊自然過渡并存。(下轉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新舊共存本來就是當下鄉鎮最真實的狀態,我們要尊重現實,不能把它強推回歷史狀態。”“打開聯合”團隊派駐大陸前執行長、臺灣建筑師鄧海說。

      尊重,貫穿于整個活化利用過程中,每間古厝都留下了自己的故事。通往古渡口的直街上,“打開聯合”團隊租賃了當地一對老牙醫夫妻的老屋改造成文創概念店,老牙醫寫的字、貼的畫還保留著,“這是他們的獨有回憶,未來我們要把家完整還給他們”;在嵩口鎮中山村,一座老宅被改造成永泰李梅文化體驗中心。它的前身是一棟年久失修的木構祖屋,只剩破舊的一隅尚被屋主奶奶作為廚房使用,設計團隊對本體修繕加固后,特地保留了奶奶的廚房。

      自家的老房子原來可以這么修,可以這么用,可以這么美。種種實驗讓古鎮人開了眼界,也讓他們越來越自信。

      古鎮也有自己的故事,尋找文脈更是當務之急。“我們不能把自己的歷史丟了,更不能在旅游開發中靠‘編故事’‘抄作業’‘加美顏’來填補內容。”秉承這樣的信念,鎮村干部和設計團隊、群眾一起走村入戶,對全鎮所有的傳統建筑、傳統技藝、非遺文化進行普查登記、摸底建檔。同時,舉辦嵩口故事會,請老嵩口人講古鎮往事。

      “以前嵩口野豬多,我們林氏先祖組成打獵隊,祖祖輩輩傳了十幾代。新中國成立初期,打獵隊成了鎮上的民兵連。早期沒有消防隊,十里八鄉要撲火搶險,打獵隊總是第一時間到……”在故事會上分享的這些舊時光不僅被記下,還被制作進燈光秀里,讓年輕的孩子聽老一輩的故事,讓游客看見不曾斷流的古鎮文化。

      “把這些真實的文化留住,嵩口的根就立住了,嵩口人的鄉愁就有處可依。”永泰縣委書記雷連鳴說。

      看不見的地方

      找到根基的力量,延展也同樣重要。一個衰老的古鎮想要新生,縱橫全身的毛細血管要通暢,每個細胞都要抖擻起來。

      一開始,嵩口有2650萬元省市縣配套改造資金,這些錢就是“煥新”的最初家底。

      這些錢,一半用到了“看不見的地方”——改建、加建污水管網、管線下地等基礎項目。改建過后,一根根管道像新的血管,讓古鎮的肌體迅速回春。

      面對這種“回春”,本地群眾的感知最為敏銳。“大環境變好了,‘小家’是不是也要有新氣象?”慢慢地,他們的心思也開始活絡了。

      在古鎮改造的游道規劃中,鶴形路是很重要的一部分,這條路上有鄭氏家族的龍口祖厝。鄭氏家族以此為起點發展出1000多人,但都已陸續遷出。改造之前,這條路坑坑洼洼,龍口祖厝也破敗不堪,半邊屋頂塌陷,厝里僅剩兩戶年邁的老人。

      “政府修路,你們來修厝,我們一起把這里的風貌恢復了,怎么樣?”福州市農業農村局副局長、時任嵩口鎮鎮長鮑瑞坊積極做起了鄭氏后人的工作。2013年,村民鄭瑞文發起重建龍口祖厝的建議,得到了族人的積極響應。與此同時,鄭瑞文等人還從自己的族人里找到曾有多年夯土墻經驗的工匠,協助政府共同完成鶴形路的修復。

      循古法改造后的鶴形路仙氣飄飄,很快成為網紅打卡點。而龍口祖厝也修葺完畢,坍塌的幾間房被改造成一個大空間,變成族內新的公共活動和議事場所。重建完成后,鄭家人在祖厝舉辦了一場盛大的謁祖慶典,許多常年在外的宗親回來后,看到重修成的鶴形路和祖厝大為感動,現場就有人再次給祖厝理事會捐資。

      “對于老百姓來說,屋子新了,人氣聚起來了。而對于政府來說,用小投資撬動了民間力量的共同參與,將整片區域打造成了鎮里的示范景點,是一次雙贏的嘗試。”鮑瑞坊說。

      他發現,在許多看不見的地方,群眾的共識在凝聚,愛家的情懷在開花。

      墻體開裂的舊醫藥公司大樓,政府想改造成民俗博物館。骨架搭好了,展品從哪來?

      “我們一倡議,鄉親們就踴躍捐。”鮑瑞坊說,如今館內的600多件展品都是嵩口鄉親們家中的“私藏貨”。

      月洲村水電站的舊址要改造成圖書館,木匠張明通主動建議,主樓部分保留傳統木結構,同時可以用細木的方式做大木,這樣做出來的吊頂是工藝品。

      在當地傳統匠人的參與下,改造后的“月溪花渡圖書館”成為遠近聞名的“最美圖書館”,吸引了絡繹不絕的游客……

      群眾不僅自發組建起“老年人詩歌協會”“少兒合唱團”,還有更多的人陸續參與到古鎮的管理運營、宣傳講解、志愿服務等活動中。

      “人心齊了,人氣旺了,古鎮才算真正地活了。”當地老百姓感慨地說。

      而對于游客來說,滿大街上還晾曬著細細的面線,原住居民如常生活的古鎮顯然吸引力匪淺。2022年,嵩口鎮旅游總收入達20263.9萬元。

      更多的可能

      活起來的古鎮吸引了游客,裂變出更多的業態,也為當地人和“新村民”的生活提供了更多可能。

      林記竹藝店位于古鎮橫街和直街的拐角,占據了古鎮最醒目的位置。73歲的林登炎是當地家喻戶曉的手藝人,他制作的竹籃、淘箕、蒸籠等物件,曾是鎮上家家戶戶的必備品。

      但隨著社會發展,竹制品在家居中慢慢被淘汰,老手藝失去了用武之地。而借著游客日益增多的契機,“打開聯合”團隊建議林登炎放棄傳統農具,將竹藝用在工藝品、手提包、茶器、玩具等上面。

      思路一變,生意興隆。現在林登炎的店里就擺滿了這些新物件,成為游客們最鐘愛的伴手禮之一。

      鎮里的低保戶林香玉在鎮上的“松口氣”民宿做房務整理,民宿生意紅火的日子里,她每月能賺到2400元。嵩口的土特產也火了,附近村民鄭良艷成了梅餅、梅子酒、李干這些農特產品的包裝工人,拿上了計件工資。短短幾年時間,鎮上新開了十多家鄉村民宿,其中超過1/3都由本地村民“主理”。

      連江姑娘謝方玲,旅游規劃專業出身,之前在福州和北京的規劃院都工作過。曾計劃去日本,“證件都辦好了”,結果在嵩口一待就是近十年。

      在這里,她和合伙人一起經營著“松口氣”客棧,投資改造了“黎照居”研學空間,并把這兩者都打造成了嵩口名氣最大的“地標”之一。

      她把自己的男友,北大建筑與景觀設計學院畢業的石浩男也帶到了嵩口,在這里成家立業。石浩男創辦了“一村文創”,為嵩口及永泰其他鄉村的規劃改造等提供方案及具體運營。

      他們以自己的實踐探索:在城市之外,優秀年輕人在鄉村是否能找到發展舞臺和精神空間?

      一切都尚未有定論,有一些年輕人離開了,但也有許多年輕人躍躍欲試地走進來。嵩口本是基于鄉村記憶的活化實驗,希望重塑一種鄉村生活的現代形態,這注定了它不可能急于求成。

      一切都還是“進行時”,一切都有可能。

      但這不就是最真實的“煥新”嗎?朝氣蓬勃地煥新,古鎮的未來就在現在的每一分努力中。(本報記者 謝婷 通訊員 李閩濤)

      責任編輯:趙睿

      最新福州新聞 頻道推薦
      進入新聞頻道新聞推薦
      晝夜溫差10℃!福州清明天氣指南來了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一周熱點新聞
      下載海湃客戶端
      關注海峽網微信
      ?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14 舉報郵箱:service@hxnews.com

      本站游戲頻道作品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本站將在3個工作日內刪除。

      溫馨提示:抵制不良游戲,拒絕盜版游戲,注意自我保護,謹防受騙上當,適度游戲益腦,沉迷游戲傷身,合理安排時間,享受健康生活。

      CopyRight ?2016 海峽網(福建日報主管主辦) 版權所有 閩ICP備15008128號-2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編號:20070802號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海峽都市報(海峽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版權說明| 海峽網全媒體廣告價| 聯系我們| 法律顧問| 舉報投訴| 海峽網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友情鏈接:新聞頻道?| 福建頻道?| 新聞聚合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一久久区| 亚洲日韩在线观看免费视频|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久久久久| 亚洲日本一区二区一本一道| 亚洲AV无码专区在线观看成人| 亚洲国产a∨无码中文777| 亚洲精品国产综合久久久久紧| 亚洲av福利无码无一区二区| 亚洲不卡AV影片在线播放| 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专| 国产v亚洲v天堂无码网站| 亚洲午夜无码久久久久| 成人亚洲性情网站WWW在线观看| 亚洲色偷偷综合亚洲AV伊人蜜桃| 亚洲激情中文字幕| 亚洲亚洲人成综合网络| 最新亚洲成av人免费看| 亚洲人成色4444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亚洲综合久久综合|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乱码| 亚洲精品亚洲人成在线观看| 亚洲AV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sm另类一区二区三区| 人人狠狠综合久久亚洲|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中文| 亚洲欧洲日产国码一级毛片| 亚洲毛片av日韩av无码| 亚洲精品成a人在线观看夫 | 亚洲色偷偷偷综合网| 在线观看日本亚洲一区| 亚洲另类无码专区首页| 亚洲AV成人无码网天堂| 国产亚洲Av综合人人澡精品| 一区二区亚洲精品精华液| 在线亚洲午夜片AV大片| 色偷偷噜噜噜亚洲男人|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综合野外| 2048亚洲精品国产| 亚洲精品夜夜夜妓女网| 亚洲影院在线观看| 亚洲av日韩综合一区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