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海峽網>新聞中心>福建頻道>福州新聞
      分享

      眾所周知,福建人愛喝茶,更愛品茶論事。無論是逢年過節、走親訪友,還是商務洽談,大家都喜歡圍坐在茶桌邊輪式,仿佛所有的話題都會從一杯清澈溫情的香茗開始。

      新聞稿2:細品春秋千古韻,承襲盛唐香茗味92

      今天的主角就要從福州南郊的一個古縣講起。在那里,有一個藏在深山里的千年文化古縣,它的建縣時間為唐朝的永泰二年(公元766年),遂以“永泰”年號命名,也就是現在大家眾所周知的永泰縣。

      永泰之美,是高山繚繞云霧中的純凈自然之美,是在奇山秀水中“一茗驚人”的秀美。永泰之驕傲在于山水,永泰之名聲在于悠悠茶史。山清水秀造就了滿山茶香,使永泰成為全國第一批無公害茶葉示范基地,也是閩地十大名茶葉種植地之一。

      新聞稿2:細品春秋千古韻,承襲盛唐香茗味293

      千古卓絕,盛唐香韻永存

      茶起源中華,興于大唐,盛于宋代,固有“唐茶傳千里,唐茶入萬家”的民間美譽。唐代茶文化的形成與禪教的興起有關,唐朝茶圣陸羽所著《茶經》,是中國古代歷史第一部關于茶的書,標志著茶學和茶道的形成,也是唐代茶文化形成的標志,它在中國乃至世界茶文化史上占有崇高地位。其概括了茶的自然和人文科學雙重內容,探討了飲茶藝術,茶葉要好,制茶要精,煮茶要術,飲茶要美,把儒、道、佛三教融入飲茶中,首創中國茶道“怡”、“清”、“和”、“真”精神。

      福建地區的宗教信仰濃厚,深受茶道文化的影響,并最終依托此精神的催化,讓福建成為全國最大的產茶省份,更是作為“萬里茶道”的起源地,將中國茶帶向世界各地。

      據陸羽《茶經》、李肇《國史補》和《新唐書·地理志》記載,福建茶葉的發展最早始于福州。唐代茶對陸羽《茶經.八之出》敘述茶葉產區時稱“……嶺南生福州、建州……往往得之,其味甚佳。”也說明福建早已產茶;《唐史》云:“……福州有方山之生芽。”唐《國史補》也稱:“福州茶又稱方山露芽,列為貢芽,其品質甚佳。”福建省最早的地方志《三山志》引《唐書•地理志》云:“福州貢臘面茶,蓋建茶未盛以前也。”唐元和(860—820年)《孫樵送茶焦弄部書》中有“乘雷而摘,蓋碧水丹山之鄉,月澗云之品,慎勿賤用之。”之語。

      有史考證,福州早就在唐代成為了中國傳統的茶葉產區,產茶制茶歷史悠久,福州人種茶、制茶、飲茶,已經持續了一千多年。從茶事活動中衍生出來的茶文化氛圍濃郁,涉茶詩詞,茶諺語、茶聯,茶歌謠、茶傳說,茶俗、茶禮融入福州人民日常生活,茶文化遺存隨處可見,福州茶文化,成為“有福之州”的文化基因之一,融入福州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

      “名山圣地出名茶”,福州古城永泰高山云霧繚繞,群山林立,溝谷深切,溪流縱橫,有機紅壤肥沃,宜人的自然環境孕育了當地豐富的茶樹品種資源。永泰茶葉種質資源豐富,具有悠久的產茶歷史,也早在唐代就有生產佳茗記載,明洪武間“永泰細茶”曾被列為貢品。據永泰縣志記載,永泰“姬巖茶”距今已有800年以上的歷史,“藤山茶”也有300多年的生產歷史。有民謠云:“喝好茶,上藤山。”永泰悠久的茶葉生產歷史,逐步孕育出了頗具口碑的“永泰綠茶”。2015年,“永泰綠茶”獲得農業農村部農產品地理標志。

      新聞稿2:細品春秋千古韻,承襲盛唐香茗味1251

      葉長千年茂,根扎大地深

      2014年,永泰縣梧桐鎮坵演村芹菜湖自然村古茶樹群被發現,并經省市專家實地考察調研論證,確定最大古茶樹樹齡可溯源至2500年前的春秋時期左右,是福建省樹齡最老的古茶樹。

      永泰縣的古茶樹是福建省發現最大、也是資源最豐富的古茶樹群落,核心區域15km,采集到不同生態型的種質資源17份,最大古茶樹樹樁地徑82cm。茶樹葉型有大葉型、中葉型、小葉型;芽葉色澤除綠色外,還有紫芽等幾種類型。古茶樹林中保留有大面積的原始森林,物種資源極其主富,林木除杉、松、竹外,還有眾多種類的雜木和許多古稀珍樹。

      新聞稿2:細品春秋千古韻,承襲盛唐香茗味1510

      永泰古茶樹群于2019年列入省農業農村廳茶樹種質資源保護項目

      古茶樹植根較深,不需要人工澆水施肥,它所需水分及營養都是靠樹根吸收土壤深層養分而成。因此茶葉本身所含的礦物質相對比較高,古樹綠茶葉相對于其他茶葉來講更自然,無污染。同時古樹綠茶的新鮮茶葉是在古老茶樹上采集來的,它比普通的綠茶營養價值更高,口感滋味更淡雅滋味純爽,茶葉干茶條索,沖泡后葉面完整肥厚,富有彈性。所以永泰的古樹綠茶相對于市面上的綠茶來說,來得更尤為珍稀,千年古韻,一茗難求!

      新聞稿2:細品春秋千古韻,承襲盛唐香茗味1736

      茶綠峰青,開放幾更今古

      宋代文學家蘇轍曰:“閩中茶品天下高,傾身事茶不知勞。”永泰綠茶,作為八閩佳茗的代表,流于舌尖的是嫩綠的醇厚,流入心間則是高山的風味,而其蘊含著的悠遠的古茶歷史,凝聚著地理靈性的唐茶文化,則成為福建乃至中國的一味茶道精神文化符號。

      新聞稿2:細品春秋千古韻,承襲盛唐香茗味1865

      責任編輯:楊林宇

      最新福州新聞 頻道推薦
      進入新聞頻道新聞推薦
      情聚八閩,共啟新程!福建省姓氏源流研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一周熱點新聞
      下載海湃客戶端
      關注海峽網微信
      ?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14 舉報郵箱:service@hxnews.com

      本站游戲頻道作品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本站將在3個工作日內刪除。

      溫馨提示:抵制不良游戲,拒絕盜版游戲,注意自我保護,謹防受騙上當,適度游戲益腦,沉迷游戲傷身,合理安排時間,享受健康生活。

      CopyRight ?2016 海峽網(福建日報主管主辦) 版權所有 閩ICP備15008128號-2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編號:20070802號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海峽都市報(海峽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版權說明| 海峽網全媒體廣告價| 聯系我們| 法律顧問| 舉報投訴| 海峽網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友情鏈接:新聞頻道?| 福建頻道?| 新聞聚合
      国产V亚洲V天堂无码久久久| 亚洲国产综合精品中文第一区| 亚洲综合色丁香麻豆| 亚洲精品无码av人在线观看| 亚洲美女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亚洲欧美在线观看| 亚洲区日韩精品中文字幕| 亚洲资源最新版在线观看| 亚洲AV综合色区无码二区偷拍| 亚洲激情视频网站| 亚洲狠狠狠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午夜未满十八勿入|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久| 亚洲精品线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不卡青青草原| 亚洲春色在线视频| 久热综合在线亚洲精品| 亚洲av无码成人黄网站在线观看| 亚洲AV永久精品爱情岛论坛| 亚洲AV日韩AV高潮无码专区| 亚洲成人精品久久| 久久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性色| 精品亚洲A∨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综合婷婷久久| 亚洲欧洲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欧洲日产韩国在线| 77777午夜亚洲| 亚洲熟妇丰满xxxxx| 亚洲中文无码永久免费| 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语音| 亚洲第一永久AV网站久久精品男人的天堂AV | 亚洲熟妇无码AV不卡在线播放|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爆乳app| 中国china体内裑精亚洲日本| 亚洲欧美不卡高清在线| 日韩精品成人亚洲专区| 亚洲精品国产日韩无码AV永久免费网| 亚洲免费日韩无码系列 | 亚洲五月丁香综合视频| 7777久久亚洲中文字幕| 337p日本欧洲亚洲大胆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