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耕明在采收龍眼。通訊員 杜勝健 攝
又是一豐收季,長樂區鶴上鎮青橋村的山坡地里,一棵棵龍眼樹上掛滿沉甸甸的果實。被村民稱為“龍眼大王”的陳耕明與工人們穿梭在果園里,忙著采摘早熟的龍眼,臉上寫滿豐收的喜悅。
“這里的龍眼不愁賣,很多果子還在樹上,就早早被預訂了,每天都有專車來運貨,價格最高的時候一公斤能賣到40元。”陳耕明笑道,今年是龍眼“大年”,當前已進入“小采摘”階段,待白露節氣過后將迎來“大采摘”。
“最初的青橋龍眼,是從茉莉花田里‘長’出來的。”陳耕明說,青橋村自唐朝開始種植各種水果和茉莉花。早些年,采摘茉莉花的花農們會聚在一起吃水果,其中常吃的便是龍眼,吃剩的龍眼核落在花田里,長出了村里第一批龍眼樹,青橋村與龍眼的不解之緣也就此結下。
青橋村多數龍眼屬于晚熟品種,以“皮薄、肉厚、核小、多汁”聞名,由于其與全國主要產區的龍眼上市時間錯開,更顯珍貴。與此同時,由于茉莉花市場需求有限、產能過剩,花農利潤漸趨微薄。為爭取較大收益,花農們紛紛轉型,有的把花田改種龍眼,有的外出發展。
“從花農到果農,能轉型多虧了村委們幫助。”陳耕明說,近年來,在青橋村委的牽橋搭線下,村里有意擴大生產的果農順利與在外村民達成協議,將其閑置土地流轉過來種植龍眼。
青橋村還充分發揮“青橋龍眼”的晚熟特色,通過邀請農業專家下鄉指導,積極引導村民改良品種,嫁接新品,進一步提高果品品質、產量。
如今,口感甜美、種類多樣的青橋龍眼,逐漸成為鄉賢、村民送客戶、親朋的首選特產,也因品種優質爭得一批批“回頭客”,贏得市場青睞。
產業興則鄉村興。青橋村還立足自身文化傳承與自然資源優勢,深挖品牌內涵,以“龍眼+文旅”為著力點,結合采摘產業大打“青橋龍眼”這張特色名果文化牌,將自然資源優勢轉化成美麗鄉村建設動力。
“接下來,我們將持續深耕精細加工,豐富產品種類、打開產品銷路,并結合青橋村的文旅發展,讓青橋龍眼、青橋茉莉、青橋番薯這‘鶴上三寶’走出福州、走向全國。”青橋村黨支部書記陳國仕說。(記者 宋亦敏)
責任編輯:唐秀敏
- 漁溪龍眼:致富黃金果 豐產又豐收2023-08-30
- 漳州龍眼迎豐收 價格親民銷售旺2023-08-23
- 福清漁溪鎮建新村發展特色龍眼產業帶動村民增收2023-05-23
- 白露:夜寒日熱宜添衣 秋燥口干食龍眼2022-09-07
- 連江龍眼中稻雙豐收2021-09-24
- 2021福州(長樂青山)龍眼文化節等你來2021-09-10
- 新晉“龍眼王”將在福州(長樂青山)龍眼文化節上揭曉2021-09-08
- 福建省建成世界最大龍眼基因庫2021-09-08
- 龍眼新品種“寶石1號”在福州通過專家鑒評2021-09-06
- 福清漁溪鎮建新村:龍眼喜豐收 農戶采摘忙2021-09-05
- 最新福州新聞 頻道推薦
-
從“家族膚色”讀懂福州地鐵的五彩寓意2023-08-31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