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拓創新潮頭立 千億港城活力涌
連江經濟開發區可門園區手握“三個密碼”實現高質量發展
【項目名片】
連江經濟開發區可門園區通過聚力培育大集群,搶占未來發展制高點,運籌產業新格局,形成以申遠、溥泉、瑞玻等為代表的民營企業集聚區,實現了以化工新材料產業為主引擎,高端新能源新材料產業為轉型主陣地,電力能源、港口物流、綠色紡織、高端玻璃多產業集群齊頭并進的發展布局。
2022年,園區實現規上工業總產值 515.2億元,增長57.9%,增幅位列全市工業園區首位。2023年,園區在第一季度全市工業(產業)園區標準化考核中位列第二。
【“一把手”點評】
連江縣委書記陳勁松:作為絲路海港城的重要組成部分,可門園區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這個首要任務,以深化工業(產業)園區標準化建設為抓手,實現新材料、新能源、新建材、電力能源、港口物流等產業集群多箭齊發,現代化產業體系強勢崛起,闖出了一條強產業、強科技、強協同的創新發展之路,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奔向千億臨港產業新城、國際一流億噸大港,為強省會建設不斷貢獻連江力量。
連江可門,不只是一個地名。
可門是一塊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新高地——38家民企聚集于此,全球最大己內酰胺生產基地日夜運作不息、全球最大鋰電池綠色循環利用基地加速成形,兩大千億級產業“雙鏈共舞”,一個全產業鏈優化升級、全要素支撐有力、新經濟蓬勃發展的產業高地,正奮力書寫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可門有一股開拓創新勇立潮頭的魄力——2003年,華電可門電廠入駐,喚醒了沉睡的可門港,誕生首個“可門速度”;2013年,申遠新材料公司成立,打造己內酰胺生產基地,產量躍居全球第一;2023年,寧德時代配套項目溥泉新能源,從簽約落地到一期一階段項目投產,僅耗時10個月。眼下,開拓者步履不歇,奮斗者繼往開來,推動可門再建新功。
密碼一:
抓龍頭鑄鏈條 崛起世界級產業集群
高聳的鋼塔、遍布的管廊,從福州市中心往東北方向驅車向海,1個小時后,一座巨型工業城堡屹立于可門港以西、羅源灣南岸的連江縣坑園鎮。這里是申遠新材料一體化產業園所在地,占地6380畝,也是全球最大的己內酰胺生產基地。
曾經,己內酰胺依賴國際化工巨頭供給;如今,己內酰胺在連江已完全實現自主生產,年產100萬噸,打破制約中國錦綸業發展的瓶頸。
如何從全球規模最大到產業鏈布局最完整,從己內酰胺單項冠軍升級至全球龍頭?連江的解題思路清晰:通過“以園聚鏈、以鏈集群”,形成產業鏈組團打拼。
以龍頭企業申遠為鏈主,依鏈謀劃推動申馬環己酮、合盛氣體、恒誠聚酰胺等關鍵項目落子,打通上下游產業鏈,實現從“一滴油”到“一根繩”的創舉。“園中園”模式緊隨而至,在申遠新材料一體化產業園中再建綠色紡織產業園,“以園聚鏈”加速延鏈,短短數月就吸引9家高端織染及成衣企業入駐,順利實現由“一根繩”織就“一塊布”成就“一件衣”的全流程。
如今,由己內酰胺延伸的“錦綸6”九道產業鏈全面完成布局,園區總產值將于2025年突破千億元大關。
憑借水深港闊、不凍不淤,享有天然的港口運輸優勢,申遠一體化產業園配套有4個5000噸級化工碼頭泊位,已具備對外開放資質;正在建設3個通用碼頭,建設規模包含7萬噸級通用泊位2個,兼顧2個3.5萬噸級和1個2萬噸級通用泊位,這一世界級產業集群的地位愈發凸顯。
密碼二:
破壁壘強配置 產業人才要素集聚共享
走進可門,不經意就會偶遇“大牛”級企業。提及扎根這里的原因,企業主不約而同會提到“一站式”產業服務、“兵馬未動,規劃先行”的超前謀劃、完備的配套設施以及資本技術的高效流動等。
申遠的迅速崛起,離不開可門在開創全省首個“政府+企業”服務管理模式基礎上,形成的定制產業規劃、定制招商政策、定制要素保障、定制配套設施、定制管理服務等5個定制化服務舉措。
何為定制?“就是以企業需求為導向,全面打通人才、資本以及技術壁壘,打造產業要素配置高地,爭創一流營商環境,迎接八方客商。”連江經濟開發區可門園區服務中心黨委書記劉然告訴記者,產業轉型升級,不是簡單的加減法,而是一項系統工程。在服務培育以申遠為鏈主的千億級化工新材料產業鏈過程中,可門不斷健全創新工作機制,梳理關鍵產業鏈的上中下游,查找產業鏈堵點斷點痛點,逐一攻破。
在可門探訪,青年公寓、學校、醫院、園區行政服務分中心、福建省特種設備檢驗研究院可門檢驗站、娛樂設施等一應俱全,全方位服務保障企業發展。
快馬須加鞭。去年底,在連江縣委縣政府的牽頭下,恒申集團與福建省中高職院校聯合首創省化工類產業學院,在人才培養方案制訂、實訓基地建設、教學模式改革、職業培訓等方面深度合作,實現人才招生招工一體化,訂單式培育千名新材料專業技能人才。
有了五個“金牌定制”,大企業紛紛落戶,項目建設加速跑——從項目簽約到主體結構封頂,運行周期從數年壓縮至20個月內,“可門速度”令人嘆服。
密碼三:
搶先機造生態 從零布局千億新能源產業鏈
完成了千億級化工新材料產業群布局,還遠遠不夠!秉持追江趕海的精氣神,連江繼續探尋驅動高質量發展的“第二引擎”。
電池新能源產業作為精細化工行業的新興領域,是我國實現綠色能源變革、完成“雙碳”目標的重要組成部分。
何不開辟該賽道,從零布局新能源產業鏈?
說干就干!可門聯合中閩國富基金探索“政府+基金”招商模式,由基金機構建立高匹配度、低風險性的招商線索,形成新能源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畫像。經過多番洽談,作為寧德時代配套項目,溥泉新能源成為可門園區高端新能源新材料產業園首個入駐項目。以溥泉為支點,沿鋰電池制造產業鏈上下游延伸,先后撬動上游硅砂材料,中游正極材料、負極材料、輔助材料,下游電池梯次利用項目接連落地。
祺添新材,這家總部位于江蘇、致力于鋰離子電解液添加劑生產的企業,將技術做到了國內領先。2021年與可門一拍即合,隨即開始建設全球規模最大、品種最全的鋰電池電解液添加劑生產基地。
“一期項目計劃今年10月建成投產,待一期和二期項目全部建成投產后,將為園區貢獻400億元產值。依托園區完善的設施配套,項目毛利將超過30%。”兩年前,福州祺添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總經理林曉文從江蘇來到福州,一頭扎進建設現場。對這個新項目,林曉文充滿信心。
一塊鋰電池,背后矗立著一流的新能源產業集群。目前,圍繞新能源產業鏈,可門先后引入溥泉、祺添、東恒、輝煌等8家新能源企業,總投資超300億元。
“我們將打造全球最大的鋰電池綠色循環利用基地,項目全部建成后,年產值超1500億元,年創稅超30億元。”劉然說。
風雨20載,可門見證了連江經濟不斷發展壯大的歷史,見證了福州企業,尤其是民營企業的成長道路。它也是“海上福州”建設的代表性門戶。在絲路海港城的催化下,這扇“門”正變得更寬廣更通暢,向世界顯示福州建設現代化國際城市的力度與質量。(記者 林文婧)
責任編輯:趙睿
- 最新福州新聞 頻道推薦
-
福建省直象峰幼兒園多彩活動喜迎新學期2023-09-04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