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文物插上科技的翅膀,豐富的沉浸式交互場景體驗,吸引著越來越多人走進文博場館。
通過數字化呈現,一件件珍貴文物讓人大開眼界;借助互聯網媒介,觀眾與文物“親密交流”……在數字時代,福州多處文博場館加快數字化建設,在展陳形式、文物保護等方面迭代更新,推動觀展體驗持續優化升級。
動態展陳館藏精品
走進市博物館,一塊巨大的顯示屏上,館藏精品琳瑯滿目,這就是“數字多寶閣”展示平臺,“儲存”了100件文物瑰寶。動動手指,輕點屏幕上的文物圖片,它就會“活”起來——文物的高清圖片、身份信息、3D模型立體呈現在屏幕上,給觀眾最直觀的視覺沖擊,讓觀眾更有興趣了解文物背后的故事。
“這是福州首次使用三維掃描技術采集高精度文物數據,并將文物數字化成果在線上集中展示,讓觀眾通過虛擬互動,零距離觸摸文物、觀察文物、感受文物魅力。”市博物館館長張振玉說。
一到周末,“數字多寶閣”的大屏前,總是博物館最熱鬧的地方,觀眾們尤其是小孩團團圍聚,在寓教于樂的氛圍中沉浸在文物背后的故事里。有的孩子還會掃描文物的二維碼,把喜愛的文物“帶回家”細細品味。據市博工作人員介紹,點擊率排在前三的文物,分別是清康熙青花黃釉葫蘆瓶、宋蘭料菊瓣形小碟、林壽煁“夜游赤壁”田黃薄意雕。
據了解,市博物館還將對160件館藏珍品進行3D建模、對360件藏品進行2D高清拍攝及數據采集。未來,這些采集的數據將陸續運用到線上展示和榕博的新館建設中,從而建成一個有數量、有廣度、有深度的數字博物館,也為福州市文物的可持續保護利用奠定基石。
此外,該館網上展覽“閩都華章——福州歷史文化陳列”獲國家文物局推介,“古城印記”數字展示平臺被福建省文物局選送參加第九屆中國博物館及相關產品與技術博覽會。
沉浸式體驗引人入勝
走進閩侯縣博物館,一臺運用“聲、光、電”技術的全息投影儀映入眼簾。在VR、AR等數字化技術手段加持下,近日來此研學的王樂樂身臨其境地體驗了福州非遺——詠春拳體感互動項目,“跟著視頻現學了一套詠春,很有意思”。
隨著科技發展,博物館摒棄了單一陳列的展陳形式,避免了“囫圇吞棗”式的逛展模式。“運用數字化技術,閩侯縣博物館設置了閩侯歷史延展互動地踩屏、閩劇幻影成像、考古挖掘小游戲等互動項目,更好地增強了與觀眾的交互性。”閩侯縣博物館相關負責人陳香說。
閩侯頗具代表性的古洋遺址旁,考古體驗游戲一體機吸引了不少觀眾的注意力,許多孩子排隊參加體驗。記者看到,王樂樂沉浸式擔任起考古隊員的角色,操作半人高的機器,先“挖出”一件件文物碎片,再細心修復,文物隨即恢復了恢宏厚重,文物的故事也由此娓娓展出。
“相比以前走馬觀花地參觀博物館,這種參與感讓孩子們能夠靜下心來體會,激發他們探究文物的熱情。”市民李琴贊嘆,“這些考古小游戲很有意思,家長都想體驗一把”。
數字化已成大趨勢
在張振玉看來,通過數字化技術讓歷史與現在、未來跨時空對話,拉近了文物與普通觀眾之間的距離,讓觀眾更容易也更樂于去了解文物背后的文化,從而感知“博物館的力量”。
數字化建設已成為當下博物館發展一大趨勢。
走進林覺民故居,游客戴上AR眼鏡,就能看到《與妻書》寫作場景,林覺民在故居的生活場景也一一重現。從廣東帶孩子來旅游的方先生覺得非常驚艷,“以前只是在書中看過林覺民烈士的故事,如今來到他的故居,通過AR技術了解他的生平故事,對烈士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孩子接觸到的歷史文化知識也更加鮮活了”。
修繕后的梁厝街區梁敬玖宅,成為第44屆世界遺產大會展示館,是福州呈現世遺精彩、展現中國形象、弘揚閩都文化的重要窗口。通過“時空之門”,游客可以在元宇宙的漫游體驗中,通過VR全景欣賞中國、福建的代表性世界遺產,重溫第44屆世界遺產大會的“福州印記”。
“許多文博場館都在積極開發全息投影展示、VR虛擬現實、體感互動等數字化技術,在助力文化傳播與共享、增強公眾互動性和體驗感等方面進行積極探索。”市文物局相關負責人說,隨著數字技術的不斷發展,數字文物和智慧博物館“崛起”,閩都文物風華將在數字化手段的推動下得到盡“數”顯現。(記者 燕曉)
新榕語絲
讓文物活起來,把文脈傳下去
輕點大屏幕,原本“沉默高冷”的文物,“開口說話”作自我介紹;借助考古體驗游戲一體機,孩子們猶如身臨其境,體驗逼真的現場考古,在游戲中增加對文物的了解……一個個數字技術賦能的場景,讓我們欣喜地看到,科技拉近了觀眾與文物的距離,讓觀眾更直觀、便捷地了解文物,感受文物的魅力。
在福州,文物的魅力,并不僅限于此。2022年8月,“共飲一江水——長江流域青銅文明特展”在榕展出,市民觀展熱情高漲,不到90天就吸引了觀眾20余萬人次,福建博物院首開延展先河;《如果國寶會說話》《我在故宮修文物》《中國考古大會》等高分紀錄片的播出,更是在榕城掀起一場場“追劇熱”,孩子們在探尋一個個故事的同時,也推開了一扇奇妙世界之門,增加了對文物、歷史的興趣。
文物,是文化的重要物質載體,是歷史文化的記憶,是老祖宗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產。科技賦能,讓收藏在博物館里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來、火起來,在不斷豐富社會文化滋養的同時,也讓歷史文脈更好地傳承下去。(方兵)
責任編輯:趙睿
- @福州教師 這份節日“大禮包”請簽收2023-09-07
- 福州營商環境改革邁入6.0版 首次將宜居、保障、協同納入改革范疇2023-09-07
- 最新發布!福州將防暴雨應急響應降為Ⅳ級2023-09-07
- 今天起調整!福州地鐵最新公告2023-09-07
- 緊急提醒!福州暴雨后,這些事千萬別做!2023-09-07
- 來聽聽專家解答福州暴雨“三問”2023-09-07
- 受臺風“海葵”影響,9月7日福州火車站停運部分旅客列車2023-09-07
- 福州一高校宿舍區發生山體滑坡?假的!2023-09-07
- 暴雨中挺身而出的身影2023-09-07
- 救援!救援!福州城市救援體系大聯動2023-09-07
- 最新福州新聞 頻道推薦
-
福州機場第二高速通道全線開建 預計于2026年2023-09-07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