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邊是福州魚丸、福州鰻鱺、連江鮑魚、連江海帶等十大漁業特色品牌,做精做強,加快水產品“賣全球”;一邊是宏東漁業、正冠漁業等10多家遠洋漁業,逐夢深藍,加快水產品“買全球”……
20世紀90年代,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州工作期間親自擘畫了建設“海上福州”的宏偉藍圖。乘著建設“海上福州”的東風,2022年福州市海洋生產總值達3300億元,居全國第三;漁業產值675億元,居全國第一。
大黃魚有了“深海住宅”
8月16日開漁以來,滑皮蝦、紅花蟹、大黃魚等“蝦兵蟹將魚大王”大量上市,其中大黃魚備受青睞。
連江是大黃魚深遠海養殖基地。9月8日,福州市委網信辦聯合連江縣委宣傳部(網信辦)組織2023年“溫暖榕城·網絡大V行”活動,走進連江。網絡大V們紛紛點贊大黃魚深遠海養殖平臺“閩投1號”。
據悉,“閩投1號”是全省首個深海智慧漁旅平臺(如圖),配套了網紅打卡點、海景客房、海上餐廳、親水平臺、露天水吧、智慧漁業體驗中心、休閑垂釣區等,實現了漁旅融合。在連江,這樣的平臺有不少,如“定海灣”“乾動”“泰漁”等。
為何要建造深遠海養殖裝備呢?對于大黃魚來說,木頭漁排是“第一代住宅”,塑膠漁排是“第二代住宅”,都屬于近海養殖,養出來的大黃魚品質一般,售價不高。而機械化、智能化、可抗風浪的深遠海養殖平臺是“第三代住宅”,養殖區域從200米的近岸向3公里的外海拓展,養出的大黃魚品質和口感都接近野生大黃魚,產值、售價也更高。人民日報、新華社、央視等多次報道了該養殖平臺。
大黃魚養殖是福州水產業做精做強的一個縮影。除了大黃魚,福州的鮑魚、海帶、魚丸等特色產品也進軍國際市場,打響“海上福州”品牌。
家門口有了漁業基地
在福州馬尾港,遠洋漁獲在此靠岸,包括南極磷蝦、阿根廷魷魚、金槍魚等全球各大洋的海鮮,每年集散交易遠洋漁獲超過50萬噸。
早在1985年,我國第一支遠洋漁業船隊就從馬尾港啟航,赴西非海域從事生產。如今,福州市已擁有遠洋漁業企業13家、遠洋漁船450多艘,并在東盟、非洲等地區投資建成9個境外漁業基地,規模和數量均居全國前列。其中,宏東漁業在非洲建起了我國海外最大的漁業基地;正冠漁業建造了全國最大的專業南極磷蝦捕撈加工船。
然而,目前福建省大部分遠洋漁獲仍需繞道浙江舟山、山東榮成等地,上岸后再運回來。“福州(連江)國家遠洋漁業基地建成后,福建省遠洋漁獲上岸難、卸貨難等問題就解決了,未來遠洋漁獲進關量將達100萬噸,更多全球海鮮將‘直達’福州市民餐桌。”福州(連江)國家遠洋漁業基地建設指揮部工作人員介紹。
據悉,該基地是繼舟山、榮成之后的第三個國家遠洋漁業基地,規劃面積2.3萬畝,計劃建設現代化國際遠洋漁業母港、國際水產品交易中心、智能冷鏈物流中心等功能區。
據連江縣國家遠洋漁業基地服務中心主任何宗敏介紹,今年以來,基地建設33項基礎設施,爭取年內竣工人才公寓等16個項目,新開工國際水產品交易中心一期等6個項目,謀劃國家遠洋漁業博物館、福斗山公園等11個前期項目。
同時,該基地以“鏈”招商,落地馬船電動船舶修造中心、國際水產品智能冷鏈倉儲中心、宏東智慧冷鏈倉儲中心、正冠南極磷蝦產業園等。
打造世界知名現代漁業之都
根據《福州市“十四五”漁業發展專項規劃》,福州戰略定位為踐行“大食物觀”理念的先行示范區、漁業綠色發展的先行示范區等,目標是打造“世界知名現代漁業之都”。
根據規劃,到2025年,福州市水產品總產量、總產值將分別達到345萬噸、648億元,遠洋漁業產量達到42萬噸,深遠海養殖平臺達25臺以上。(記者 鄭瑞洋/文 原浩/攝)
責任編輯:趙睿
- “福州藍”本周回歸 涼爽不少但晝夜溫差大2023-09-11
- 福州臺江區兩個地塊將啟動征收 涉遷戶數約577戶2023-09-11
- 福州機場第二高速公路全線施工 全長24.3公里2023-09-11
- 福州公積金繳存提取可用數字人民幣結算2023-09-11
- 福州三坊七巷景區新增兩處旅游大巴停車場2023-09-11
- “好年華”學子超600個微心愿被點亮2023-09-11
- 福州探索長護險 為失能老人撐起“保障傘”2023-09-11
- 福州:全面優化營商環境 激發“菜籃子”新活力2023-09-11
- 福州網絡安全領域發展取得新成效,展現新氣象!2023-09-11
- 2023年國家網絡安全宣傳周開幕式在福州舉行2023-09-11
- 最新福州新聞 頻道推薦
-
福州機場第二高速公路全線施工 全長24.3公里2023-09-11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