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電影的票房收入僅是起到‘火車頭’作用,真正能賺錢的部分是后續的放映窗口和衍生品開發環節。”這樣的電影產業“火車頭”理論生動詮釋了電影在大文旅產業鏈中的拉動作用。在電影強國的新時代使命下,如何提升電影這個特殊“火車頭”的馬力,促進文旅產業融合發展?26日,參加“一帶一路”電影文旅融合發展論壇的嘉賓進行了深入探討。
“20多年來,中國電影走過一條充滿活力、激情與挑戰的不平凡之路。”中國電影基金會理事長張丕民說,2000年左右,全國電影總票房不到10億元,影片年產量百余部。隨著院線制改革和制片開放等一系列改革措施的推進,中國電影產業飛速發展,如今全國銀幕突破8萬塊,電影年產量1000多部,年度總票房數百億元。
“十四五”中國電影發展規劃提出,到2035年中國要建成電影強國。“在對外交流方面,建成電影強國的路徑是非常清楚的,就是中國電影的國際影響力和國際票房占有率顯著提升。”張丕民說,這就要求電影人承擔起責任,多把中國的故事講給世界聽;加強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交流,進行合作拍攝,講好世界故事。
中國電影走出去的效果有目共睹。“最近幾年,越來越多的中國攝制組前往非洲拍戲,也帶動了當地的就業。”非洲電影協會駐華首席代表呂克·本扎表示,希望有更多的中國攝制組到非洲取景拍攝,帶動當地電影市場和旅游業發展。
“中國的所有產業中,旅游業是電影發展的最大受益者。”旅游業資深從業者殷旭認為,旅游和電影的結合是最天然的,也是影響最大的,“中國電影票房以百億元的速度增長,不僅意味著觀眾規模的增加,也意味著影視和旅游結合將給旅游產業帶來巨大變化,這是其他產業做不到的。”
中國電影家協會影視基地工作委員會副會長陳建瑜提醒,對劇組來說,影視拍攝取景更多的是滿足劇情的需要,而不是考慮這部劇火了以后給當地帶來的經濟效益,“當地政府要主動促進文旅融合發展”。
中國電影家協會理事、北京電影學院教授穆德遠表示,影視劇帶火地方文旅具有偶然性。“橫店和象山的成功是否可以復制?我認為,大部分的復制是失敗的。”穆德遠表示,影視產業應該把重點放在當地的生活故事上,把當地獨特的生活印記所蘊含的生活意義挖掘出來,并植入文旅產業,“影視要和人有關系,要有故事,給世界留下這個城市的影像。”(記者 馮雪珠)
責任編輯:趙睿
- 既要高大上又要煙火氣 “11537”構想福建文旅發展2023-09-20
- 舒克貝塔首部大電影定檔跨年,鄭淵潔經典IP改編2023-09-13
- 電影《爸爸的謊言》福州舉辦首映禮,戲骨集結詮釋小人物的大情懷2023-09-09
- 全國首臺船政歷史題材立體演藝年內首演2023-09-08
- 五部電影聯合抵制網絡黑水軍 懸賞征集網絡水軍相關線索2023-08-25
- 福建文旅(成都)推介會舉辦2023-08-24
- 2023年我國電影暑期檔票房創影史新高2023-08-18
- 電影《孤注一擲》被指侵權:對方稱原版系《捕魚行動》引發關注2023-08-18
- 福建:解鎖“沉浸+”,賦能文旅新形態2023-08-15
- 光影越山海·攜手共發展 中柬電影文化交流周活動在金邊開幕2023-08-15
- 最新福州新聞 頻道推薦
-
2023年閩清縣“閩之福地 清韻山水”秋季村晚2023-09-27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