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海峽網>新聞中心>福建頻道>福州新聞
      分享

      日前,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公布“全國紡織行業技術能手”和“全國紡織行業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貢獻單位”名單。其中,來自長樂的福建長源紡織有限公司高級技師孫遠秀獲評“全國紡織行業技術能手”,福建永榮錦江股份有限公司獲評“全國紡織行業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貢獻單位”。

      紡織是長樂的支柱產業,數據顯示,2022年,長樂規上紡織業實現產值2574.48億元,同比增長7.67%,占全區規上工業經濟總產值的70.7%。

      據介紹,長樂是全國最大的錦綸民用絲生產基地、全國最大的經編花邊面料生產基地、全國最大的化纖混紡紗生產基地,全球錦綸行業的兩大領軍企業都位于長樂。在2022年我國棉紡織行業營業收入排名百強企業名單的前15名中,長樂有3家企業榜上有名。

      數據顯示,2022年,長樂化纖業實現產值1264.82億元,同比增長11.5%。

      在長樂區化纖協會會長陳飛看來,這個亮眼數據似乎在意料之中。“從‘草根工業’起步到如今的參天大樹,長樂傳統紡織在瞬息萬變的市場中闖出了一片天。”陳飛說,這些年,長樂傳統紡織產業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程度之高,已超出了他的想象。

      近年來,在長樂,插上數字“翅膀”的企業比比皆是。這些企業為何轉型、如何轉型、轉型后迎來哪些新機遇?記者深入長樂多家紡織企業,尋找答案。

      從效益看——

      數字化改造帶來降本增效

      這些年,長樂的傳統紡織產業正經歷一場大變革——從設備自動化到生產智能化,數字化轉型已成為不少傳統紡織企業發展的重要路徑。

      走進位于漳港街道的景豐科技有限公司,智能化生產車間內,一臺臺自動化設備忙碌運轉,從投料、紡絲到檢測、包裝,整個生產線全部實現全自動化運行,偌大的生產車間基本看不到紡織工人。

      “過去,企業生產設備相互‘孤立’,設備數據難以反饋指導生產,精細化管控難度大。”景豐科技廠長李鑄龍介紹,現在,數據“孤島”被打通,生產、包裝、品控等各環節都發生了變化。他給記者算了筆賬:“智能化系統和設備費用大約增加投資20%,但是實現全流程智能自動化管理后,每噸產品加工成本下降30%,企業利潤增長40%,即使人工、電力等成本上升,智能化效益還在逐年遞增。”

      與景豐科技一樣,為適應工業數字化發展潮流,福建凱邦錦綸科技公司也開始了智能化改造的探索。2020年1月,該公司引入福建聯通公司技術以及廣州東信軟件,發展“5G+工業互聯網”智慧工廠項目。截至目前,該項目已完成各項生產數據采集,并實現了生產全流程端到端的數據聯通,陸續上線了SCADA平臺、大數據平臺、MES系統、設備管理系統、能源管理系統等,構建起了較為完整的5G工業互聯網平臺。

      “系統上線后,產品廢絲率下降30%、設備故障停機時間下降25%、呆滯庫存下降30%、備品備件壽命延長30%,降低作業人力成本200萬元,降低原料切片成本80噸,降低現金流占用960萬元,增加產能200噸。”福建凱邦錦綸科技公司信息部主任林松同樣也用一組數據概括了改造后的直觀成效。

      有的企業選擇引“外援”推行技改項目,有的則選擇“自力更生”——福建省鑫港紡織機械有限公司堅持自主研發,現已成為國內紡織機械裝備制造引領者。

      “轉型,我們也是被硬逼出來的。”該公司常務副總經理鄭春樂坦言,通過多年來的創新探索,企業打破了德國人曾在提花經編機市場的壟斷地位,先后推出40多款產品,獲得了超過140項國家專利,目前產品已占據國內一半以上市場份額,還遠銷土耳其、印度、韓國、印尼、巴西等地。

      當下,紡織行業正處于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整個行業面臨人口紅利消失、原材料價格上漲、環保壓力增大、出口縮減等現實問題。“在如此背景下,企業技改和智能化轉型帶來的效益是多重的。”對此,長源紡織董事長鄭洪深有感觸。他說,對于長樂傳統紡織行業來說,如今數字化轉型已經不是“選擇題”,而是企業的“必答題”和“搶答題”。

      從趨勢看——

      “智慧大腦”指引綠色升級方向

      除了顯而易見的提質增效,數字化也讓更多企業捕捉到了市場變化需求,踏上了綠色發展之路。

      在恒申合纖,“IoT(物聯網)+SaaS(軟件集成)+AI(人工智能)”系統應用,推動企業升級再造。通過這個“智慧大腦”,不管是位于長樂、連江的子公司,還是位于江蘇南京或荷蘭馬斯特里赫特的工廠車間,生產情況、庫存情況、銷售情況各種實時數據可一手掌握,為企業決策提供支持。

      “如果把企業發展比作行船,過去更多是依賴經驗和感覺來掌舵,如今有了數字化管理,就能更直觀、更準確地調整航船的馬力和方向。”恒申集團副總裁梅震說,通過“智慧大腦”可以看到,消費市場對綠色環保產品越來越青睞。

      根據大數據對市場需求的預判,恒申及時調整生產方向,化纖板塊已從傳統產品向綠色環保產品升級。此外,恒申還開發資源可再生、生產過程清潔、廢棄物可降解的纖維,企業生產的綠色產品系列,實現了資源的循環再利用,能減少海洋垃圾污染,降低碳排放。

      梅震介紹,在同等質量下,綠色產品的市場售價要比單純的原生紗高得多,少則一兩千,多則上萬元。“盡管投入大,但從長期來看,這樣的轉型也讓企業在市場上更具競爭優勢。”梅震說。

      伴隨著綠色發展理念深入人心,以大健康、可降解、可循環再生等為特點的綠色纖維正成為“潛力股”。

      今年8月,中國國際紡織紗線(秋冬)展覽會在上海舉行,作為參展企業之一的凱邦錦綸科技有限公司展位前人頭攢動,尤其是展出的1+N多功能復合纖維、抗紫外纖維和發熱纖維三款功能性新品更是吸引了不少新老客戶的關注,銷售訂單紛至沓來。

      公司產品為何能深受市場青睞,新產品屢獲好評?答案就是綠色創新。

      “現在大家對服飾的性能要求越來越多樣化了,我們根據掌握的市場數據情況,不斷研發功能性產品,也在技術工藝上創新,滿足市場的不同需求。”凱邦公司技術部部長吳平文向記者介紹,多功能復合纖維突破了傳統的單一功能纖維性能,以1+N新型復合技術,將“抗紫外線、涼感、抗菌抑菌、吸濕排汗、親膚柔軟”五大功能集于一體,重塑了運動面料新體感。

      凱邦錦綸堅持綠色環保可持續發展,生產注入綠色環保工藝,產品得到了GRS/OEKO認證。2023年,凱邦錦綸以品牌價值27.55億元上榜福建首屆品牌價值百強榜第30名。

      從困局看——

      行業互聯網數字平臺成破題之舉

      數字化轉型是大勢所趨,但要參與其中,也意味著更多的投入與研發。對于此,中小企業面臨著“不想轉、不會轉、不敢轉”的困境。

      “想轉又沒能力轉、不敢轉,我們也很迷茫。”在長樂松下鎮垅下村,一家小型花邊廠的負責人道出了無奈。因為難以轉型,企業生存面臨舉步維艱的境地。

      長樂擁有“中國經編名鎮”“中國花邊名鎮”的名片,目前是全國最大的經編花邊面料生產基地,占全國產能的60%。最鼎盛時期,長樂大大小小的經編花邊廠有好幾千家,稱得上“家家有花邊”。但目前,這些中小傳統紡織企業為轉型所困,正面臨“寒冬”。

      在松下鎮龍紡工業區,福建東龍針紡有限公司也是轉型路上的探尋者之一。“在長樂做花邊多是小型鄉鎮企業,抗風險能力較弱,而智能化、信息化的投入相當大,如何去投、怎么去投,一開始需要有明確的方向。我們從2015年開始啟動智能化轉型,也嘗試了很多年,但至今仍在路上。”公司負責人說,公司采取“小步前進”的策略,從關鍵工序、步驟的信息化開始研發,待技術成熟后進行逐步打通,從下往上、從小到大,探索符合企業發展的轉型道路。

      實際上,這樣的轉型困局有其背景。長樂區工信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長樂正處在推動傳統產業數字化轉型的關鍵時期,面臨核心數字信息技術供給不足、新型數字技術創新能力偏弱、轉型升級資金不足等一系列難題。“尤其是中小型民營企業對數字信息技術需求不大,數字技術應用推廣難度較高,這也是全國中小民營企業急需走出的困境。”

      近年來,行業互聯網數字平臺的興起,正為長樂中小企業探索數字化轉型帶來曙光。福建春和針紡有限公司近兩年來業績逆勢向好,生產機器一下增加了5臺,訂單仍源源不斷。這一改變源自公司接入由福建輔布司數字科技有限公司打造、服務當地花邊面輔料產業的“輔布司·智紡網聯”工業互聯網公共服務平臺。

      “以往花邊行業的數字化改造,多是改變某個工序、車間或工廠的質效,而這個平臺使用物聯網、AI等數字技術,對花邊面料研發、生產、營銷等各環節進行生態重塑,從而提升行業整體發展質效。”公司負責人陳春和介紹,輔布司承擔了市場對接、原材料采購、產品設計和生產調度等功能,把眾多中小型的實體工廠變成了生產車間,大幅降低了中小企業各種財務開支和供貨成本。

      “通過平臺實時對‘產供銷’各環節進行對接和生產組織的協調,實現精準快速對接供需,推動產能消化和去庫存,最大限度利用行業上下游產能。”輔布司公司負責人說,目前輔布司平臺數據庫收集了70多萬個花型,擁有近3萬家行業上下游用戶,并建立了200多人的銷售、研發團隊,實現美工、工藝、調試設備等高薪工種在各家“云工廠”共享,進一步降本增效,提高產品附加值和競爭力。

      “目前,我們正積極打造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紡織行業分中心,為打通紡織產業鏈上下游,構建紡織化纖行業工業互聯網服務體系標準而服務。”長樂區工信局相關負責人說,福州紡織業已建成長樂紡織業工業互聯網平臺、互聯網交易平臺“樂紡云”以及“輔布司”等工業互聯網平臺,已有700多家紡織企業、1萬多臺設備上云上平臺。

      獻策臺

      長樂紡織如何更好發展?各方積極建言

      恒申集團副總裁梅震:

      目前,長樂的工廠多是小型鄉鎮企業,如要實現轉型發展,一下子從頂層設計入手不太現實。建議中小企業可以參考現行龍頭企業的經驗,以整體規劃、分步實施的模式,逐步打通生產過程中的核心環節,從下往上、從小到大,探索出符合自身發展的轉型之道。

      永榮錦江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汪建根:

      轉型發展不只是一家企業的事,還需要整個產業鏈自上而下共同努力。除了發展思路要明確科學外,產業鏈伙伴也要積極合作,快速響應,開展綠色化發展創新轉型,將上下游企業串聯起來,形成同盟,帶動全行業實現“共同綠色”,營造良好的低碳發展氛圍。

      長樂區化纖協會會長陳飛:

      建議政府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快解決傳統產業數字化轉型籌資難題,通過設置傳統產業數字化轉型專項支持資金,推動構建多重融資市場,鼓勵商業銀行加大信貸支持力度,主動牽頭國有大型商業銀行、地方金融機構以及民間融資市場,引導社會資金流向數字化轉型的傳統企業。此外,可根據長樂傳統產業集聚分布情況,建設以數字經濟為主線,以傳統產業數字化轉型為核心的數字技術服務平臺;以多種靈活共享模式,搭建科學數據、頂尖人才、大型高端儀器設備等資源共享平臺。(記者 賴志昌)

      責任編輯:趙睿

      最新福州新聞 頻道推薦
      進入新聞頻道新聞推薦
      晝夜溫差10℃!福州清明天氣指南來了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一周熱點新聞
      下載海湃客戶端
      關注海峽網微信
      ?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14 舉報郵箱:service@hxnews.com

      本站游戲頻道作品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本站將在3個工作日內刪除。

      溫馨提示:抵制不良游戲,拒絕盜版游戲,注意自我保護,謹防受騙上當,適度游戲益腦,沉迷游戲傷身,合理安排時間,享受健康生活。

      CopyRight ?2016 海峽網(福建日報主管主辦) 版權所有 閩ICP備15008128號-2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編號:20070802號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海峽都市報(海峽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版權說明| 海峽網全媒體廣告價| 聯系我們| 法律顧問| 舉報投訴| 海峽網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友情鏈接:新聞頻道?| 福建頻道?| 新聞聚合
      亚洲第一综合天堂另类专|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亚洲五月天 | 亚洲香蕉在线观看| 国产亚洲?V无码?V男人的天堂 | 亚洲成人黄色在线观看| 亚洲另类少妇17p| 亚洲免费闲人蜜桃| 国产成人A人亚洲精品无码| 亚洲色欲色欲www在线播放| 亚洲综合无码一区二区| 亚洲宅男天堂在线观看无病毒| 亚洲色欲色欲www在线播放| 亚洲va乱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福利视频一区|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专区| 亚洲av日韩精品久久久久久a| 亚洲精品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亚洲乱码国产乱码精品精| 一本久久综合亚洲鲁鲁五月天| 亚洲一级毛片免费看| 亚洲一区在线观看视频| 亚洲性猛交xx乱|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中文app| 亚洲欧洲日产专区| 亚洲中文无码av永久| www.亚洲成在线| 亚洲色大成网站www久久九| 亚洲美国产亚洲AV| 国产精品日本亚洲777| 亚洲午夜无码久久久久软件| 亚洲婷婷在线视频| 亚洲卡一卡二卡乱码新区| 亚洲精品美女视频| 亚洲18在线天美| 男人天堂2018亚洲男人天堂| 亚洲狠狠婷婷综合久久| 国产亚洲视频在线| 亚洲综合精品网站在线观看| 亚洲级αV无码毛片久久精品|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麻豆王友容| 伊人婷婷综合缴情亚洲五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