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峽國際會展中心外景。東南網記者 盧金福 攝
東南網10月11日報道(記者 盧金福 陳楠)10月12日至15日,2023世界航海裝備大會將在福州舉行,同期舉辦的中國海洋裝備博覽會,共設室內外17大展區,規模10萬平方米,擬邀全球超5萬名專業客商與會,致力于成為世界級海洋裝備展示窗口、專業化海洋產業技術融合平臺、海洋裝備領域交流合作的橋梁紐帶。今日上午,記者提前探館,一覽航海裝備領域的最新成果和前沿技術。
匯聚海洋裝備前沿技術 呈現行業發展趨勢
此次博覽會由中國船舶集團主辦,由一個室內主展區和一個戶外分展區組成,主展區細分為船舶制造、綠色能源動力、央企、數智科技裝備、海工裝備、海洋漁業裝備、航運物流及裝備、海事服務、海上運動休閑、航海科普體驗等15個展區。
福建館。東南網記者 盧金福 攝
中國船舶集團本次在室內主展區福州海峽國際會展中心8號館,專門設立“中國船舶集團館”,有58家集團成員單位參展,設置有海洋防務裝備、船舶海工裝備、動力機電裝備、科技應用產業、船海服務業等七大展區,展現集團各領域取得的成果及先進船海裝備設計制造能力。中船集團還組織戰略供應商、金牌供應商、集團公司及成員單位擬發展的潛在供應商等單位攜優秀的創新技術、產品及裝備展出。
中國船舶集團展區。東南網記者 盧金福 攝
在江蘇嘉軒智能工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展館里,展示了全球首臺710Kw永磁滾筒,該產品突破了大功率的工藝需求,簡化傳統的傳動結構方式。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永磁電動滾筒是采用永磁技術、外轉子電機技術、多級直驅傳動技術并與輸送機傳動滾筒結合,具有系統簡單,更加可靠,無需維護,節約能源,啟動力矩大,過載能力強優點。可用于煤礦、鋼鐵、電力、水泥、礦山、港口、糧食等行業的物料輸送。
全球首臺710Kw永磁滾筒。東南網記者 盧金福 攝
杭州申昊科技公司展出的水下直升機吸引眼球,這是一款適用于日常巡檢的水下檢測設備,建設基站后可完成水下日常巡檢,數據實時傳遞到后臺。設備可搭載聲吶及水下相機,通過光學及聲學雙通道成像,適用于不同環境,保證檢測質量。
南京航天國器智能裝備有限公司展館現場,擺放了多架的無人直升機真機。其中一款GQ-580型無人直升機是該公司主研發的新一代產品,采用縱列式雙旋翼設計,機身重心配置范圍廣,具有布局緊湊、載荷大、航程遠、抗風能力強等特點。工作人員介紹,該機最大起飛重量580千克,最大有效載荷200千克,最大航程1200千米,最大使用升限7000米,最長航時8小時,最大飛行速度158千米/小時。機體長度3600毫米,寬度1250毫米,高度1700毫米。
“海斗一號”。東南網記者 盧金福 攝
水深范圍從6000米到11000米左右的深海空間,被科學家稱作“海斗深淵”,如何探知深海空間?在中國科學院沈陽自動化研究所的展廳里,展示了多款自主研發的產品,其中“海斗一號”作為一個全海深自主遙控潛水器,既可以作為自主潛水器使用,進行較大范圍的水下調查;也可以作為遙控潛水器使用,進行局部區域的精確調查和水下輕作業。據介紹,“海斗一號”有靈活的手臂——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全海深電動機械手,能抓取、能布放、能采樣;還能“看”——通過高清攝像系統等設備,人類終于可以看清海斗深淵的真實面貌。
多個首創展現福建研發實力為養殖業賦能
“只要有三顆高通量衛星,就能組成覆蓋全球的衛星通信網絡。裝上一臺船載動中通和其他智能化設備,即使身在遠海,也能和陸地實時互聯。”在福州金控集團和達華智能集團聯手打造的展位上,展示了多款衛星智能終端。
工作人員介紹,此前由于海洋基礎設施較為落后,漁民一旦出海,就無法接收信號,和家人幾乎斷聯。近年來,福州金控和達華智能集團積極響應“海上福州”建設,聯合成立海峽區塊鏈公司,大力發展寬帶入海項目,積極建設海洋衛星互聯網,已為多地漁船安裝了高通量衛星通信終端。“這款船載動中通,是我們‘寬帶入海’的終端產品,相當于是裝在漁船上的’移動WIFI’,有了它,出海漁船就能接收到衛星互聯網信號,和家人隨時聯系。”
福船集團展館。東南網記者 盧金福 攝
福船集團一款自主設計建造的大型金槍魚圍網漁船,魚艙容積約1840立方米,續航能力10000海里,最多可同時容納38名船員和捕撈工作人員在船上生活和作業。
據介紹,裝備有3套S-band海鳥雷達及多套彩色魚探儀,可通過海鳥雷達大范圍搜索初步定位,再通過魚探儀進行準確的定位,魚群搜索和定位能力都高于傳統金槍魚圍網漁船。設有12個鹽水凍結魚艙和8個保冷漁獲干艙。福建船政累計承接11艘該船型訂單,已交付9艘,在建2艘。
在寧德未來船艇展區內,展示了其自主研發的“綠色環保新能源電動漁船”和“新能源休閑游艇”等主力產品,這些產品都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寧德未來是今年3月才成立的公司,公司吸收了浙江省嵊泗洋山滾塑游艇技術開發有限公司全部知識產權、無形資產等幾十項專利技術。目前,寧德未來生產的8~15米長船體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其中10~15米長船體在全球具備唯一性。此外,公司參與制定國內聚乙烯滾塑船行業標準。
“泰漁1號”。東南網記者 盧金福 攝
福建泰源海洋開發公司展示了一款自主研發全省首本深遠海養殖平臺——“泰漁1號”的模型。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泰漁1號”被評為“省內首套重大技術裝備”,并取得全國第一張養殖裝備產權證書—閩連漁養00001。平臺總長56米、型寬26米、魚籠直徑22米、魚籠吃水15米、養殖容量為8-12萬尾,每批次可出產優質商品魚100噸,可抗14級風,是目前國內同類養殖裝備中功能最全、實用性最強、養殖管理成本最低的產品之一。產品2020年設計完成,并于次年6月順利下水,后陸續建成“泰漁11號” “泰漁11號”,形成“泰漁系列”。
此次展會上,綠色發展、新能源是一大亮點。在福建寶帆新能源科技展廳,全國首臺小型甲醇電動漁船、全國首創潛水艇貝類采收機吸引了眾多關注。
“我們一直深耕小型新能源船舶賽道,鎖定近海漁業養殖、水域保潔、休閑文旅三大目標市場。”福建寶帆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劉鳳告訴記者,目前公司推出了以甲醇燃料電池雙電系統(甲醇燃料電池+磷酸鐵鋰儲能電池)的電動船漁船,可續航200公里在不改變漁民使用情況下滿足漁民日常養殖、運輸、作業等需求。
此外,展區還展示了全國首創的潛水艇貝類采收機。據介紹,這是全球首家利用潛水艇技術潛水艇作為驅動力,貝類采收設備。可通過遙控器,手機,電腦,實現近距離操控或遠程操控。可以在水底行進采收作業的貝類采收機器,機器可漂浮于水面,也可以馳騁于海底。
寧德未來展館。東南網記者 盧金福 攝
據了解,福建省海洋經濟的興盛,催生了千億級的海洋裝備產業集群。目前,福建在大型海洋工程船舶、海上風電裝備、深海養殖裝備、電動船艇等領域,形成了全球細分市場優勢和全產業鏈競爭力。
責任編輯:趙睿
- 有福之州 向海而生2023-10-11
- 福船集團攜多個項目亮相2023世界海航裝備大會2023-10-11
- 福建福州:鋼鐵企業趕制訂單生產忙2023-10-11
- 2023世界航海裝備大會全要素演練舉行2023-10-11
- 福州晉安“三步走”方式整治“兩車”亂停放2023-10-11
- 福州海峽國際會展中心周邊道路臨時管制2023-10-11
- 福州“三山”摩崖石刻將進行數字化保護2023-10-11
- 福州大學城高校籃球聯賽啟幕 “戰神”劉玉棟開球2023-10-11
- 福州:免費乘公交地鐵觀展這樣出行2023-10-11
- 福州打造國內首座折疊漸進式劇場 活化利用船廠老建筑2023-10-11
- 最新福州新聞 頻道推薦
-
“鄉”聚榕圖,小鄉村有大價值2023-10-12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