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是高質量發展的戰略要地。如何進一步構筑深遠海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技術基礎、產業基礎和人才基礎,為打造“藍色糧倉”提供技術和裝備保障?
12日,2023世界航海裝備大會“深遠海養殖裝備及產業生態論壇”在海峽國際會展中心舉行。來自政府部門、高校院所、創新企業等的嘉賓共聚一堂,聚焦海洋經濟發展熱點,研討深遠海工程化養殖技術發展方向,探尋產學研各方技術和商貿合作途徑,共同推進我國深遠海養殖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
“發展深遠海養殖是我國的重大戰略需求。”中國工程院院士麥康森開門見山地表示,目前我國食物供給對外依賴度大于29%,同時“大食物觀”要求向江河湖海要食物以確保我國食物供給安全,因此我國發展水產養殖是節約飼料糧,保障人民食物供給的戰略需求。
我國未來的水產養殖新空間在離岸深遠海。
“目前我國離岸深遠海養殖主要模式有巨型網箱、巨型圍欄、復合養殖平臺、養殖工船等,取得了初步的成功,但也面臨不少問題和挑戰。”麥康森指出,比如在走向深遠海上仍有許多技術問題與產業鏈問題需要解決;海上冷鏈物流由深遠海到陸地再到餐桌的無縫連接系統尚未建立;深遠海養殖完整產業鏈的構建與可持續發展等問題,仍需要繼續探索、大膽實踐。
據介紹,我國在離岸深遠海的戰略目標是,國家戰略性投入、引入多方資本,建立全產業鏈新模式,用5年~10年建成一批深遠海大型養殖平臺,形成深藍牧場生產群,為人類提供優質的海洋蛋白質貢獻出“中國方案”。
“中國水產養殖產量占世界養殖產量的60%,是世界各主要漁業國家中唯一養殖產量超過捕撈產量的國家,走出了一條‘以養為主’的漁業發展道路,顛覆了捕撈天然資源的漁業發展模式。”中國漁船漁機漁具行業協會會長李杰人認為,我國發展深遠海養殖、踐行大食物觀有基礎、有優勢,潛力巨大,要堅持市場主導、科學布局、科技引領、綠色生態、安全發展的原則,穩扎穩打、循序漸進建設好現代海洋牧場,建設好“藍色糧倉”。
高質量推進深遠海裝備養殖產業發展,福建有何高招?
福建投資集團副董事長、總經理陳躬仙表示,集團作為承接全省深海裝備養殖試點項目主體,積極探索“統一建造、統一融資、統籌租賃、市場化運營”的深海養殖裝備租賃“福建模式”,打造全國首臺半潛式漁旅融合深海養殖裝備“閩投1號”。
據了解,“閩投1號”自交付運營以來,養殖大黃魚130噸。經中國科學院上海科技查新咨詢中心檢驗認證,“閩投1號”產出的大黃魚品質可媲美野生產品,銷售市場廣闊。“閩投1號”還可提供海上住宿、休閑觀光服務,游客接待量已超5000人。
接下來,福建投資集團將以產業鏈為核心,以種業種苗為起點,通過海陸聯動、岸海共進的模式,打造國內先進的集種業、科研、環保、模塊化養殖為一體的智慧化現代海洋產業示范園、樣板園;引導養殖主體向深遠海、產業園區轉移,實現養殖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多維度提高,高水平建設“深藍糧倉”。
“發展深遠海養殖意義重大、任務艱巨、使命光榮。”福建乾動海上糧倉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郭建濤表示,公司作為海上福州“百臺萬噸”項目先行推動和踐行企業,已在連江縣定海灣投用“乾動1號”“乾動2號”深遠海平臺。
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乾動”系列平臺,養殖水體達2萬立方米,可抗16級臺風。平臺及養殖數據傳輸到手機終端,實現了智慧養殖,單個平臺年產高品質大黃魚200噸。下一步,該公司將不斷完善集裝備研發、科學養殖、銷售網絡、海洋生化為一體的全產業鏈建設,助力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
深遠海養殖是一項技術復雜、三產融合、學科跨界、涉及面廣的系統工程,如何整合各方面資源通力合作?
13日,深遠海養殖裝備及產業生態論壇邀請在發展深遠海養殖方面具有深厚造詣、有著豐富實踐經驗、取得成功案例的專家和企業進行專題介紹。(記者 林文婧)
責任編輯:趙睿
- 福建:耕海牧漁 走向深藍2023-10-12
- “乾動2號”深遠海養殖平臺入駐定海灣2023-05-11
- 央視《新聞聯播》聚焦福州深遠海養殖2023-05-11
- 福建連江:探索鮑魚深遠海養殖模式2022-12-16
- 連江深遠海養殖將添“利器” 大黃魚住“健身房”2020-12-04
- 論壇 | 發展深遠海“一條魚”養殖產業大有可為2019-12-02
- 最新福州新聞 頻道推薦
-
全省“雙第一”!福州集中簽約14個項目,總投2023-10-13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