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國慶期間,牛頭山海洋遺址公園正式對外開放。
牛頭山遺址博物館由閑置的小學校舍改造而成。
牛頭山遺址博物館里展示發掘出來的大量貝殼。
閩江之畔的小箬鄉是閩侯縣最偏遠的山區鄉鎮之一。小箬鄉很小,人口僅有1.1萬人,在鄉不過三四千人;小箬鄉建制時間很短,1997年才從洋里鄉劃出小箬、湖柄等8個村設立小箬鄉。然而,小箬卻又很“大”,大在歷史悠久、文化厚重。
在這里發掘的牛頭山文化遺址,距今約7500~2500年,是閩江下游地區最早的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與著名的曇石山文化遺址一樣,牛頭山出土的貝殼、陶片、陶罐等器物,足以彰顯史前時代福建海洋文化的顯著特征。
如今,通過改造提升閑置的校舍、建設牛頭山海洋遺址公園等舉措,小箬鄉正在把傳承弘揚、活化利用文物資源這篇大文章做得有聲有色、紅紅火火。
史前燦爛文化重現天日
秋日,走進小箬鄉湖柄村,沿著山路拾級而上,時不時可見路旁的沙土中露出的碎片,仔細一看,竟然是貝殼。在大山里與海洋相遇——這是小箬帶給人們的驚喜。
這些海洋寶貝在此沉睡了數千年,因為福建省重點工程——水口電站建設,才重現天日。
1979年7月,為配合水口電站工程建設,福建博物院派人對南平至閩清、閩侯段的閩江沿岸進行了一次考古調查,在閩侯縣原洋里公社小箬大隊發現了一處以貝丘堆積為主的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
遺址位于閩江北岸的小箬大隊湖柄村(現小箬鄉湖柄村)后的牛頭山上,面積約7萬平方米。有關專家介紹,牛頭山遺址兼具殼丘頭文化、黃瓜山文化、黃土侖文化三期文化內涵,也有少量曇石山文化時期的泥質陶,其文化內涵自新石器時代中期延續至青銅時代晚期。
曇石山遺址是福建史前文化的發源地之一,距今約5000~4300年。牛頭山遺址年代可至新石器時代中期,早于曇石山遺址2000年,是一處具有重要價值的河旁臺地型貝丘遺址。
牛頭山遺址文化內涵同殼丘頭遺址、曇石山遺址下層相似,充分證明了各文化相互間的承襲關系,在新石器時代中晚期,內陸與沿海島嶼就已形成文化交流。因而,海洋特色顯著的牛頭山遺址在考古學上的地位重要而獨特。1989年3月,牛頭山遺址被閩侯縣公布為第一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此后,在牛頭山附近又發現了一處史前墓地遺址——蛇山遺址,面積約4萬平方米。2009年,全國第三次文物普查時登記為不可移動文物點。
2013年,在進行閩江水口壩下工程文物調查時,考古人員又在牛頭山附近發現湖柄山、麥格山、大黃山等遺址點,以青銅時代印紋硬陶為主要特征。由此,構成了跨越多個時段、內涵豐富的牛頭山文化遺址群。
小山村建起考古博物館
40多年來,牛頭山考古一直在持續進行,挖出來的物品被送到閩侯、福州等專業機構保存。那么,對于小箬來說,留下了什么?遠古燦爛的歷史與現在生活其間的人們有什么關聯?
“這些年,社會上保護文化遺產的氛圍越來越濃厚。我們也一直在思考如何在當地把牛頭山文化遺址的輝煌成果展示出來、傳承下去,讓小箬人民特別是孩子們知道這里燦爛悠久的歷史,更加熱愛家鄉。”小箬鄉黨委書記林斌說。
思路決定出路。首先就是尋找到一個展示的載體,他們把目光投向了閑置已久的湖柄村舊校舍。
湖柄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林堅介紹,位于牛頭山山頂的湖柄小學建于1986年,十多年前,由于生源漸漸減少,最終于2005年9月停辦。校舍由此閑置下來,但主體建筑保存完好。鄉村兩級干部考察論證之后都認為,裝修改造好湖柄小學,建成微型博物館是很好的選擇。
說干就干。2021年10月,從湖柄村被列為“實績突出村”獎勵中列支部分資金,通過招投標選定了一家公司來進行改造、建設,歷時40天建設完成。在考慮外形風格時,聯想到牛頭山是海洋文化特色,他們以“水立方”的造型把它展示出來。
2023年3月至4月,福州市文物考古工作隊對牛頭山、蛇山遺址開展為期2個月考古調查勘探工作。其間,邀請福建考古研究院、閩江學院等機構的專家,召開了這一項目的省級專家論證會,進一步明確遺址的文化內涵和分布范圍,并提交考古調查工作報告。
結合此次考古調查勘探成果,小箬鄉以“實物展示+圖片展現”的形式,布置了牛頭山文化遺址展覽,主要包括考古發現、調查勘探事記、遺址陳列、價值探索等部分。
“和大城市比較完善的博物館相比,牛頭山遺址博物館只能算小而精,但在一個偏遠的山區鄉鎮能有這樣一個博物館已經很不錯了。通過展示,基本上能了解到牛頭山文化遺址燦爛悠久的文化內涵。”林堅說。
今年國慶,以牛頭山遺址展示館為主體的牛頭山海洋遺址公園正式對外開放。
文旅融合助推鄉村振興
家門口有了博物館,讓小箬人民可以近距離觸摸、感受遠古歷史、本土文化。
今年6月10日,小箬鄉史上第一次文物展示宣傳活動——“文物保護利用與文化自信自強——走進牛頭山文化遺址”,在小箬鄉湖柄村舉辦。活動由福州市文物局主辦,福州市文物考古工作隊、閩侯縣文化體育和旅游局、小箬鄉黨委和政府承辦。
高大上的“中國考古大會”,變身本土版,來到了身邊,引起轟動。現場了解奇奇怪怪的考古知識、有獎競猜文物保護知識、現場制作考古拓片……“沉浸式”體驗考古,讓參加活動的當地學生、村民覺得很新奇。
“牛頭山遺址是小箬鄉特有的文化遺址,學生參加這樣的活動,可以在潤物細無聲中真切感受歷史文化遺產的深厚底蘊,從而樹立正確的歷史觀,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增強文化自信。”小箬鄉初級中學老師朱秋云說。
除了臨時展覽,牛頭山海洋遺址公園還通過3D全息投影設備、觸摸感應等新技術,布置了常設的體驗互動項目,包括沉浸式全息無水式海洋世界展示、“救火小英雄”等AR互動游戲。
到了晚上,光影秀開啟:場館外立面上不時閃爍變幻著飛鳥、游魚、獨角獸、舞者等或有趣或夢幻的圖案,美輪美奐。山村原來寂寥的夜晚,變得色彩斑斕起來,一下子讓湖柄村成為夜游勝地。
“我們設置這些互動體驗項目、打造光影秀,除了能增強人們對本土文化的認知、認同之外,還希望通過這些具有‘網紅’潛質的亮點元素,點亮小箬鄉的文化和旅游,為推進鄉村振興提供有力支撐。”林斌說。
這樣的理念也體現在展館布置上。除了展示牛頭山文化遺址的內容,展館還設置了小箬鄉特色產業展示館、特色產品直播間、校地共建研學實踐基地等,投用后將成為推介小箬鄉特色產品的平臺。
文旅融合、振興鄉村,這樣的探索已經起步。“未來,我們將繼續挖掘牛頭山遺址文化內涵,培育考古研學、農耕體驗等文旅項目,吸引更多游客,促進文旅融合深度發展,助推鄉村振興。”林堅說。(記者 段金柱 卞軍凱 通訊員 蘇楓 范志鳳 文/圖)
責任編輯:趙睿
- 發展海洋經濟,閩侯的機遇在哪里?2023-10-13
- 閩侯添智能物流產業園 每年總儲存能力超過80萬噸2023-10-08
- 閩侯縣檢察院助力民營經濟發展:建起“123”機制 竭力當好“服務員”2023-09-25
- 樓市新政!閩侯取消住房限售2023-09-21
- 央視點贊福建閩侯 :電力賦能綠色發展 共同保護“綠水青山”2023-09-16
- 緊急通知!今明兩天,閩侯線上授課!2023-09-07
- 跨部門聯動5小時審結 閩侯法院“云速裁”推動輕刑快辦2023-08-25
- 閩侯大湖鄉破解種植銷售難題 拋荒地成了希望田2023-08-24
- 求變求新求質 探秘閩侯傳統產業特色振興路2023-08-16
- 福州閩侯:“金魚村”的變遷2023-08-15
- 最新福州新聞 頻道推薦
-
福州這些無障礙暖心設施讓出行更有溫度2023-10-17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