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話說“自古逢秋悲寂寥”,秋天到了,隨著氣候變化,不僅腸胃炎、呼吸道疾病、心血管疾病多發,精神科就診的人數也多了起來。
17日,福州市第二總醫院神經精神病防治院心理大科主治醫師鄒曄峰提醒,秋天要警惕“悲秋綜合征”,以及預防精神疾病的復發。
入秋后看啥都不順眼
竟是患上悲秋綜合征
和往年一樣,入秋后,福州市第二總醫院神經精神病院精神科就診的人數就多起來。
福州的張女士入秋后就一反常態。35歲的她有體貼的丈夫、乖巧的兒子,有車有房。可近一個多月來,晚上不想睡,白天睡不著,整天提心吊膽,血壓往上竄,心煩,動不動就撂挑子,在家里常常發脾氣,看什么都不順眼、不順心。原本喜歡的事現在也覺得沒有意思不想做,即便做了也時常感到精力不足,做了也沒有開心的感覺。一天天看著自己狀態變得不好,她的內心越發煩躁不安。近日,她求助精神科醫生,經診斷,她已出現了輕度的抑郁和焦慮癥狀,也就是患上“悲秋綜合征”。
“秋天是抑郁癥等情緒病的高發期。”鄒曄峰醫生介紹,在我國古詩詞中,“悲秋”是個傳統題目。調查顯示,約高達38%的抑郁癥患者,會在秋冬季發作,秋季的自殺率也是全年中最高的。而至少15%的普通人群,也會在秋天有抑郁情緒的體驗,這就有了“悲秋綜合征”的說法。
究其誘因,包括:秋冬交替,萬物凋零,氣溫變化比較大,景象逐漸蕭條,容易讓人產生蕭瑟、凄涼之感;時間進入下半年,許多人工作壓力大,容易產生不良情緒;此外,人體生物鐘也因不適應日照時間長短的變化,導致生理節律紊亂和內分泌失調,進而使得情緒與精神狀態受到影響。
如何趕走“悲秋”情緒?
那么,該如何預防“悲秋綜合征”或精神疾病復發呢?醫生建議,可以做到以下幾點。
1.適當進行運動,增強免疫能力。體育鍛煉能使人體產生一系列的化學變化和心理變化。增加戶外活動時間,在天氣晴好的時候,可以多出去走走。
2.工作壓力時,要允許自己停下來;若遭受了一些挫折,寧作樂觀的幻想,不作消極的猜度;要學會“借力”,找知心的、明白事理的親友,向其傾吐心里話,必要時到專業醫療機構就診。
3.實時關注異樣行為或狀態:在秋季,很多以抑郁癥為主的精神類疾病中,往往在復發前會有一些不同尋常的怪異行為,這時候患者及其家屬就要注意了。有些患者,在復發后可能屬于朦朧狀態,會有自殘甚至是傷害他人的行為。
4.不能盲目進補,增加疾病復發風險:飲食變化入秋之后,大家紛紛開始“貼秋膘”,但一些“發物”,患者還是避而遠之比較好。精神疾病患者在秋天應吃一些滋陰潤燥的食物,如菠菜、蘋果、銀耳等,切忌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
轉發,擴散周知!
(記者 陳丹 通訊員 林容)
責任編輯:趙睿
- 20日起福州降溫降雨 早晚溫差也將逐漸拉大2023-10-18
- 福建福州:一張藍圖繪到底 大美濕地潤榕城2023-10-17
- 先診療后付費 福州試點“信用就醫”2023-10-17
- 一百多年前的老照片證實史料記載 福州白塔曾身著“彩衣”2023-10-17
- 福州33處省、市為民辦實事項目道路交通安全隱患路段整治工作完成2023-10-17
- 福州:大美濕地 邁向國際2023-10-17
- 青年臺商逐夢自媒體 積極融入福州發展2023-10-17
- 福州機場第二高速建設加速 猴嶼隧道出口預計月底進洞施工2023-10-17
- 為做好公交與地鐵4號線接駁 福州9路公交改道2023-10-17
- 福州市政府發布一批人事任職通知2023-10-17
- 最新福州新聞 頻道推薦
-
閩侯小箬:大山里有個考古博物館2023-10-18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