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街頭、景區實景演出,拍短視頻、電影,古老非遺活態傳承
400年閩劇走出劇場天地寬
閩劇與夜市,你能將兩者聯系在一起嗎?
夜幕降臨,華燈初上,唱腔悠揚。上個周末,光明港附近的夜市燈光如晝,人流如織,在夜市一隅新搭建的舞臺上,閩劇傳統戲《荔枝換絳桃·投荔》選段吸引了不少觀眾駐足,人們一邊品嘗夜市美食,一邊欣賞閩劇表演,非遺閩劇與充滿市井煙火氣的夜市,碰撞出了奇妙的化學反應……
不僅在夜市,在西湖公園湖面舞臺、在倉山林森公館、在三坊七巷省非遺博覽苑、在閩江之心群藝舞臺……一出出閩劇經典折子戲走出劇場,走進市井民間。在天地之間的廣闊舞臺上,擁有400多年歷史傳承的閩劇,在新時代注入了創新活力,猶如領異標新二月花,綻放新蕊、生機勃發……
走出劇場
天地之間舞臺寬
閩劇,又稱福州戲,是現存唯一用福州方言演唱、念白的戲曲劇種,2006年入選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閩劇作為一種大眾藝術,源自民間,從誕生之日起,龐大的觀眾群體是其保持旺盛生命力的源頭活水。進入新時代,除了老戲迷,閩劇是否還能吸引新戲迷和年輕觀眾呢?
在閩劇起源之地福州,閩劇藝人們給出了肯定的回答。
既然源自民間,那就回到民間。閩劇與夜市,看似毫不搭界,卻在這樣的思路下“結合”在一起,這個奇思妙想,真的碰撞出了不可思議的火花!
這就上演了開篇的那一幕,22日晚,光明港附近的夜市,刷爆抖音、小紅書的網紅美食陣陣飄香,令人垂涎,而同在夜市,閩劇傳統折子戲《荔枝換絳桃·投荔》選段正在上演,舞臺上衣袂飄飄、鼓樂齊鳴,引得眾人爭相觀看。稍后上演的閩劇情景劇《白蛇傳》,還編創了能讓觀眾參與的“橋段”,只見“小青”走進臺下的觀眾人群,揪住一位長相英俊的青年的衣襟問:“你就是那位眉目如畫的許生嗎,我姐姐找你找得好辛苦啊……”這一幕逗樂了其他觀眾,掌聲笑聲不斷。
閩劇也在西湖公園湖面上演。9月16日、17日晚上,西湖公園姐妹亭前的湖面上,舞臺凌水而建,沉浸式閩劇實景演出在這里舉行。演出開始,一個艄公撐著木筏自西湖遠處而來,木筏上載著由福建省實驗閩劇院青年演員鄭寧扮演的閩劇始祖曹學佺。“曹先生,小女子這廂有禮了……”木筏靠近舞臺,一名年輕演員與閩劇始祖曹學佺穿越時空的相遇,拉開了當晚如夢似幻的水上閩劇演出的序幕。
“居然能在西湖看到閩劇實景演出,這讓我聯想到蘇州著名的夜游網師園,真的太棒了!”當晚在現場觀看演出的附近居民嚴先生贊不絕口。
進景區、進社區、進鄉村……閩劇離觀眾越來越近,“粉絲群”也在不斷壯大。“我們持續開展閩劇公益性演出、‘周周有戲’文化惠民演出等活動,每年達400余場,不斷滿足市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市文旅局藝文處相關負責人表示,不斷推動閩劇回到民間,到群眾中演出,讓更多人了解并喜歡閩劇,這門藝術才能保持活力,代代相傳。
“觸屏”“觸電”
創新求變引流量
國慶假期,三坊七巷里的非遺展示館古厝戲臺,鑼鼓奏響,閩劇演員嘹亮開嗓,耍帕、戴花、照鏡……詼諧幽默的閩劇經典折子戲《招姐做新婦》正在上演,引得臺下觀眾陣陣喝彩。
“你們是第一次看閩劇么?”記者看到觀眾中有好幾個年輕人,不禁好奇地問道。
“當然不是第一次,我們都是通過刷短視頻喜歡上了閩劇,后來就經常到劇院、景區還有社區追閩劇,哪里有演出,我們就追著看。”
短視頻時代,閩劇也學會觸屏上網,許多閩劇明星演員都開設了抖音和微信視頻賬號,自帶流量,粉絲大增。福州閩劇院副院長、國家一級演員林穎,就是這么一個滿滿流量的“角兒”。她的個人視頻賬號,粉絲數已近10萬。
林穎回憶,以前跟著劇團下鄉演出,就住在村里。“角兒來了!”演出大巴一到,鄉親們就點燃鞭炮,熱烈歡迎。“現在變成了大家守在線上,守著手機等著更新,我一發視頻,他們就很開心,通過送花、點贊表達他們的‘歡呼’。”
追星的方式變了,但戲迷的“狂熱”勁兒沒有改變。“80后”郭霞就是林穎的一位忠實粉絲。“她是本地人,經常來聽我的戲,從她談戀愛的時候就開始聽,后來懷孕了就挺著大肚子來聽,生了以后還帶著孩子來聽,真是代代相傳。”林穎告訴記者,郭霞的孩子、“00后”樂樂也成了她的粉絲,已經跟著她學閩劇好幾年,現在可以出演折子戲了。
除了閩劇演員,福州各大閩劇院團也都緊跟時代步伐,紛紛開設公眾號、視頻賬號,拍視頻、開直播,粉絲群體從線下發展到了線上,“吸粉”功力大增。每場演出開始前,各自官方公眾號發布推文,宣傳劇情梗概,打消觀眾“看不懂”的顧慮;在演出時配好字幕,解決觀眾“聽不懂”的痛點,大大提升了不同年齡段觀眾對閩劇的接受度。
閩劇不僅“觸屏上網”,甚至嘗試“觸電”——將閩劇拍成電影。上周五,福建省實驗閩劇院創作的閩劇《雙蝶扇》,舉行了電影拍攝開機儀式?!峨p蝶扇》曾斬獲文華表演獎、曹禺劇本獎等多個國家級獎項,是閩劇經典曲目。
電影版《雙蝶扇》,也成為福建電影制片廠“八閩戲曲電影工程”的首部電影,為創新表達這一優秀劇目,省文旅廳將其作為戲曲傳承發展的重點項目進行扶持,中國劇協將其納入中國戲劇梅花獎數字電影工程。
“將戲曲搬上大銀幕,希望與現代電影藝術的碰撞,能為閩劇這一古老戲曲帶來新的發展,為戲曲活態傳承作出貢獻。”福建省實驗閩劇院負責人表示。
在電影版《雙蝶扇》中,文華獎、梅花獎得主,國家一級演員周虹將擔綱女主角。從戲曲版到電影版,周虹感受到不同藝術形式之間的表演差異,她說:“戲曲舞臺偏于放大、夸張、程式化的表演,電影鏡頭則更多體現人物細微、深層次的內心變化,這對戲曲演員來說是一大挑戰。但挑戰也激發了我們的創作熱情,希望能拍出一部具有中國風、閩劇味、儒林戲風格的精品。”
閩劇電影《雙蝶扇》將在年底完成后期剪輯、特效合成等工作,明年正式與觀眾見面。閩劇這一古老非遺,與最市場化、最大眾化的藝術形式電影相結合,這本身就是一大創新,閩劇也將借此拓展受眾平臺,走向更廣闊的市場,吸引更巨大的流量。
源頭活水
培育閩劇新生代
“老師,我這個動作標準嗎?”上個星期,在倉山小學開設的閩劇興趣班,孩子們學著指導老師的樣子,擺出閩劇中的常見動作,期待得到老師的肯定。
倉山小學是倉山區5所“閩劇進校園”的學校之一,邀請福州閩劇院、省實驗閩劇院的專業演員給孩子們上課,每周在課堂開設兩節閩劇興趣課,興趣班吸引了30多名學生報名參加,其中以二到四年級的學生為主。在市文旅局藝文處統籌推動下,全市共有20多所小學開展了“閩劇進校園”活動。
“我們希望能夠從校園開始,從娃娃抓起,帶孩子們了解閩劇,懂得欣賞這些傳統戲曲文化的美。”這次給孩子們上課的是來自福建省實驗閩劇院的兩位國家二級演員程卉、鄭寧,他們表示,校園閩劇興趣班傳授的是閩劇的一些基本功,屬于入門級。一個學期下來,從中篩選出比較好的苗子,然后再教授他們折子戲等閩劇進階課程。
正讀小學四年級的袁心怡,就是好苗子之一。她從三年級開始報名參加閩劇興趣班,問及當初為何報名時,她說:“我想通過學閩劇,把一些形體動作練好,在舞臺上練出那種‘范兒’的感覺。”她對閩劇的興趣,也得到家長的鼓勵,在專業老師的指導下,一個學期課程下來,進步不小。8月暑假的時候,她還參加了在林森公館舉行的倉山區閩劇協會揭牌的匯報演出,和其他三個小朋友一起出演了《牡丹亭》片段,贏得現場陣陣掌聲。
“閩劇歷史悠久,博大精深。‘閩劇進校園’活動的意義在于,它讓閩劇藝術的種子在孩子們心中生根發芽,激發了他們對福州傳統戲曲的熱愛。”倉山區閩劇協會秘書長嚴智偉表示,雖然校園閩劇興趣班也會培養出一些好苗子,但離成為專業閩劇演員還有非常遙遠的距離,而且許多孩子在小學畢業后,一般都選擇繼續升學,很少會選擇報考福建藝術職業學院這一福建省培養閩劇演員的專業搖籃學校。
“通過閩劇興趣班,至少讓他們更加了解閩劇這一福州特色劇種,喜歡并愛上閩劇藝術,長大后養成觀看閩劇的習慣,成為閩劇的忠實觀眾。”嚴智偉表示,“不僅演員需要代代相傳,觀眾也同樣,一代又一代從不斷層的閩劇觀眾,是閩劇這一傳統戲曲得以常青不衰的土壤之一。”
觀眾從不斷層,閩劇明星演員也從未“斷檔”。
管弦樂起,二胡弦動。9月11日晚上,位于五一廣場附近的福州閩劇院劇場內,座無虛席,閩劇新劇目《過崖記》在這里上演,近三個小時的大戲,大家看得如癡如醉。
該劇由福州閩劇院冉冉升起的90后“雙子星”楊帥和余根舒挑大梁,邀請北京京劇院國家一級導演徐春蘭執導。不同于傳統戲劇偏重情節沖突,《過崖記》更注重呈現劇中人物的內心掙扎。楊帥說:“這部劇我演起來很過癮,劇中人物在人性善惡之間糾結、掙扎的內心戲很多,可供鉆研和塑造的空間也更大。”余根舒表示:“現在觀眾更喜歡話劇和影視劇的表演方式,這個劇目我們就采取了這樣的方式,通過唱念做打融為一體,完整刻畫人物的內心。”
《過崖記》將閩劇深厚的藝術積淀表現得淋漓盡致,另一方面又契合當代審美觀念,為閩劇開辟了一條全新的創新路徑。日前,《過崖記》成功入選中國戲劇節。作為我國戲劇界規模最大、規格最高的藝術盛會,第十八屆中國戲劇節將于11月8日~27日在杭州舉辦。登上全國最高戲劇舞臺的《過崖記》,屆時將會給全國戲迷帶來怎樣的驚喜,新星楊帥和余根舒的表現值得期待。
文化共傳承,戲曲有新聲。400多年時光流轉,一出出劇目推陳出新、一代代藝人薪火相傳,經歷時間長河的磨洗,古老閩劇在新的時代煥發新顏,走出了一條既有傳承,又有創新的常青之路。閩劇也將繼續記錄這座城市的過往與新生,在悠揚唱腔中,生動演繹榕城特有的民情風俗與人文故事,傳唱不絕,生生不息……(記者 林玉和 燕曉 圖片除署名外由記者 張旭陽 攝)
責任編輯:趙睿
- 長樂梅花鎮繡娘劉琴琴入選市級非遺傳承人擬推薦名單2023-10-08
- 羅源打造“閩劇古街” 綻放別樣魅力2023-10-07
- 福州:勞模進上下杭宣講閩劇非遺文化2023-10-01
- 閩劇《過崖記》與梨園戲《陳仲子》入圍中國戲劇節2023-09-20
- 海綿如何清潔能有效殺菌 哪種傳統體育項目是世界級非遺 螞蟻莊園2023-08-31
- 福建非遺亮相 對口援疆19省市非遺展2023-08-25
- 第五屆馬仙信俗文化節暨非遺藝術節在柘榮舉行2023-08-23
- 持續領跑行業!“非遺八馬茶·納稅雙第一”高端中國茶全球品鑒會第98站隆重舉辦2023-08-16
- 福州海峽文化藝術中心歌劇院:當閩劇遇上芭蕾2023-08-16
- 福建省民間文藝家協會非遺專業委員會成立2023-07-31
- 最新福州新聞 頻道推薦
-
福州小柳社區開展重陽節主題活動2023-10-25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