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是福州的靈魂。閩水泱泱,記錄著可持續發展的城市新變化。
福州全域治水有何秘籍?10月31日,福州市生態環境局組織開展“山水城市 造福于民”——福州水生態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媒體采風活動。由中央和省市媒體記者組成的采訪團首站走進福清東張水庫,看老水庫新時代的治水生態答卷。
成立指揮部
生成111個攻堅項目
當天,采訪團走進東張水庫,這里碧波蕩漾,風光旖旎。
位于石竹山下的東張水庫建成于1958年。它的建成,改變了福清“十年九旱”的歷史,從今年7月起,它還成了“一閘三線”工程的重要調節庫,從大樟溪引“好水”到平潭。未來,“一庫兩線”建成后,東張水庫還將惠及長樂。
老水庫有了新使命,水源保護更為重要。“東張水庫是千家萬戶的‘大水缸’,但由于水庫庫齡老,周邊又分布7個行政村及大片農田,環境復雜,這給水源保護、水環境治理帶來了難題。”福清市東張水庫水質提升及周邊環境綜合治理攻堅行動指揮部綜合協調組組長翁箭峰說。
為保障群眾的用水安全,今年2月,福清市委、市政府成立了以市主要領導為總指揮、26家單位主要負責人為成員的指揮部,并聘請了中國環境科學院專家提供顧問服務,一場“飲用水源保護戰”在福清全面打響。
問題在水里,根源在岸上。指揮部全面部署,構筑起“三道防線”:在岸上做好污水收集,減少污水入庫;在庫邊建立生態屏障,通過土地流轉,減少農業生產對水質的影響;在水中增殖放流,改善水生環境。
據統計,攻堅行動開展以來,共生成111個項目,2023年應完成的81個項目中,已完成45個。
打造試驗田
形成生態屏障
東張水庫庫區內有3000多畝農田。農民耕作使用的肥料、農藥流入水體,容易導致水體中氮磷含量增加,造成水環境失衡。
但不能為了保護水體而讓土地拋荒。指揮部因此陷入了兩難。這個困局怎么破?今年3月,指揮部啟動東張水庫飲用水源一級保護區土地流轉,通過打造無施肥試驗田,形成生態緩沖帶,減少污水入庫。截至9月底,已流轉鏡洋鎮、東張鎮土地2240畝。
當天,采訪團來到鏡洋鎮的墩頭村試驗田,這里的紅薯迎來成熟上市期,農戶們趁著晴好天氣采收。
“試驗栽種作物全過程禁肥禁藥,來削減原有土地肥力,所以我們選擇易管理的作物種植。”翁箭峰說,墩頭村試驗田面積約78畝,第一輪種植15畝紅薯、51畝油菜。同時,指揮部還布設10個監測點,定期監測土壤改善情況。
土地流轉后,如何保證農戶收入?墩頭村副主任吳文寶說,除了支付給農戶流轉費用以外,還聘請2名村民協助管理試驗田,農忙時還會雇傭10多人,這樣既能確保作物穩產穩效穩收,又增加村民收入,助力鄉村振興。
“我們希望通過先行先試,讓農戶看到經濟、環境效益,從而帶動更多村莊、村民加入,讓人人都成為庫區環境守護人。”翁箭峰說。
綜合治理
構筑全域治水格局
水,是流動的整體。在這場“飲用水源保護戰”中,福清堅持全域一盤棋,構筑起全域治水的新格局。
為了提升水質,指揮部整合生態環境局、河長辦、聯排聯調中心監測力量,形成水面、水下監測網;通過提前預警,科學調度水體,增強水體的交換能力,改善水生態環境。
水庫周邊環境綜合治理同步進行。今年,環東張水庫截污干管修復改造工作完成60處缺陷修復;后華、莊厝、牛坪、倪兜四溪末端排口完成整治;石竹山給排水系統改造工程加緊施工,建設6000米污水管網,預計11月完工;東張鎮鎮區污水設施建設工程預計明年投用,屆時東張鎮鎮區污水處理能力將從原來的每天450立方米提升至800立方米……
如今,東張水庫水質提升初見成效。7月份水質的各項指標均優于地表水Ⅱ類標準。(記者 馬麗清/文 林雙偉/攝)
責任編輯:趙睿
- 住有福之州 “近”享宜居好生活2023-11-02
- 2023福州馬拉松報名啟動 總參賽規模將恢復至5萬人2023-11-02
- 福州建立新模式 公積金逐月沖房租2023-11-02
- “原來福州不只有三坊七巷”——上海城博會見聞之上海觀眾看福州2023-11-02
- 60個項目入圍兩岸職工三創大賽復賽2023-11-02
- 福州市工會“穩崗就業服務超市”開張2023-11-02
- 從一座公園看福州生態福祉2023-11-02
- 福州:金暉新村的“臉 ”悄悄在改變2023-11-02
- 第二屆福品博覽會下月在榕舉辦 預計參展商近1500家2023-11-02
- 臺江基層干部和黨員志愿者用心用情幫助困難涉遷戶2023-11-02
- 最新福州新聞 頻道推薦
-
福建省第三屆工業互聯網創新大賽開賽2023-11-02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