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江縣敢為人先,推出多項全省率先、全國率先之舉,不少‘碳’索方案讓人深受啟發。”到過連江的政企考察團,都對這個地處福州北翼的全國海洋大縣印象深刻。
連江有著澎湃的“海洋生產力”:水產品總量穩居全省第一、全國前二。2022年,連江漁業產值超300億元,穩居全國縣級第一。連江海域已投放“閩投1號”“定海灣”系列、“乾動”系列等11臺(套)深遠海養殖平臺,躍升為全國規模最大的智慧牧場。
這是連江奮力打造“海上福州”橋頭堡的一個縮影。主題教育開展以來,連江加強陸海統籌、山海互濟,全力“讀好雙城記,念好山海經,唱好對臺戲”,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深入推進高質量可持續發展。
這里有“先人一步”的綠色探索——
完成全國首宗海洋漁業碳匯交易,標志著我國海洋漁業碳匯交易領域實現“零的突破”;發布全國首個海洋漁業碳匯建設體系,簽約落地全國首筆數字人民幣海洋碳匯融資;上線全國首個縣級海洋碳匯交易服務平臺,與海峽股權交易中心合作,探索設立集海洋漁業碳匯和林業碳匯開發、測算、登記等一站式服務平臺;頒發全國首張藍色碳票,將碳匯的認證和交易進行合規化。
作為水產大縣,連江去年全縣海水貝類、藻類養殖總產量分別達到37.06萬噸、35.73萬噸,可交易碳匯的經濟價值高達9.6億元,展示出海洋碳匯開發的明顯產業優勢。今年,省發改委推出各地典型經驗做法,連江搶抓“雙碳”機遇,實現海洋藍碳價值的典型經驗入選。
連江還通過種植紅樹林的海岸修復模式,在馬鼻等鄉鎮建起“灘涂上面種植紅樹林、灘涂表面養殖貝與蟹、灘涂下面養殖底棲魚類”的立體化水上農林牧場,推動生態保護與區域發展協同互促,讓紅樹林變“金樹林”。
這里有“更勝一籌”的藍色能量——
遠眺定海灣,一座座矗立于海面的鋼鐵島嶼,是海洋裝備制造、海洋科技研發、智慧海洋建設等全方位實力的聚合。截至目前,連江海域已下水投放11臺(套)深遠海養殖平臺,養殖區域從200米的近岸向外海延伸,實現“汗水漁業”邁向“指尖漁業”。
去年8月,連江縣向“泰漁1號”發放了全國縣級首本深遠海養殖平臺所有權證書,成為全國首個探索開展深遠海漁業養殖設施試點登記服務工作的縣。這意味著,深遠海養殖平臺在連江擁有屬于自己的身份證、房產證。
當地政府部門強化政策引導、靠前站位,去年底,連江農商銀行成功為“定海灣1號”運營企業福建鑫茂漁業開發有限公司發放深遠海養殖貸款1000萬元。這是連江首筆深遠海養殖貸款,主要將用于購買魚苗與平臺設備維護,不僅讓企業輕裝上陣,也開啟了金融活水賦能“百臺萬噸”提質增效的新篇章。
隨著《連江縣深遠海養殖發展規劃(2021—2035年)》《關于支持和促進深遠海養殖產業發展的政策措施(試行)》等陸續出臺,一系列全省率先舉措在連江落地:深水網箱養殖的海域使用金,比普通網箱養殖更加優惠;深遠海養殖平臺建造及租賃享有獎補政策,吸引更多社會資本參與;把海域使用權直接出讓給企業,相比以往的企業租賃方式,進一步降低了用海成本……
因海而興,向海圖強。當前,連江縣各級黨員干部深入一線,深入基層傾聽民意,直插一線掌握情況,對癥下藥拿出對策,切實打造從原產地養殖到銷售到餐桌的一站式供應鏈環節,并拓展到涵蓋種業、養殖、裝備、精深加工、銷售、文旅等多領域的現代化海洋產業全鏈條,推動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全力打響海上福州國際品牌。(記者 林文婧 通訊員 葉建隆)
責任編輯:趙睿
- 福建省首個航天航空研學基地在連江啟動2023-11-03
- 從“陸地蝦工廠”到“海上蝦航母” 連江三厘米蝦皮“吃”下全國七成市場2023-10-31
- 推進福馬醫療合作 連江馬祖多個合作基地揭牌2023-10-30
- 連江推進海上福州建設 吃透“一條魚”新添“國字號”2023-10-25
- 連江敬老愛老 弘揚文明家風2023-10-24
- 連江:樹立大食物觀 打造“藍色糧倉”2023-10-18
- 浦口:主題研學活動 擴寬留守兒童視野2023-10-10
- 閩首個工會“閱讀元宇宙空間”亮相連江2023-10-03
- 連江浦口鎮:田間上黨課 兜牢“糧袋子”2023-09-21
- 連江“進退有方” 護好福馬一片海2023-09-19
- 最新福州新聞 頻道推薦
-
閩侯將軍希望小學獲贈1300余套校服2023-11-06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