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福建福清的中印尼“兩國雙園”一角。新華社供圖
林崢嶸(右一)出席青島國際漁博會,與韓國的合作船公司代表合影。(受訪者供圖)
10月16日下午4時,107噸老椰子從印尼雅加達順利運抵福州港江陰港區,經過福州海關所屬榕城海關駐福清辦事處關員現場檢疫后,貨物迅速提離,被運往位于中印尼“兩國雙園”內的福建淼天匯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淼天匯”)進行加工。
“咔嚓”,淼天匯的總經理林崢嶸手起刀落,老椰子裂開一道口子,流出清甜的汁水。掰開椰殼,剔下椰肉,濃郁奶香散發開來。
這是中印尼“兩國雙園”經貿創新發展示范園區建設并獲批以來,首次從印尼直接進口老椰子,成為園區建設不斷推進的最生動詮釋。作為共建“一帶一路”的新旗艦項目,中印尼“兩國雙園”正從一紙藍圖,逐漸鋪陳出實景畫卷……
小椰子背后有大合作
生椰拿鐵、椰子水、椰子雞火鍋……近年來,“椰子+”爆款產品層出不窮。淼天匯的一樓,詳盡展示著椰子產品廣闊市場的展板和電子屏頗為吸睛。
“全球企業都瞄上了‘椰生意’。”林崢嶸分析,隨著消費者對食品健康理念認識的加深,椰子天然、無添加、低糖等特性受到消費者重視,再加上口感接受度高,越來越多食品企業投身椰子產業的藍海。
消費市場出現新的增長點,企業就要迎風而上。
林崢嶸介紹,企業歷時3年多在全國多地調研分析,國內椰子相關食品市場潛力巨大,這也造成原材料緊缺,甚至供不應求的狀況。“企業適時‘出海’,引進品質高、價格實惠的貨源,既能為食品加工企業提供更多選擇,又能創收,一舉兩得。”
淼天匯最終把目光鎖定在印尼——全球最大的椰子種植和產出國。
與超市常見的泰國椰子不同,印尼產椰子營養成分豐富,除直接食用外,還可在加工業上做文章。
林崢嶸介紹,企業的目標是建設中印尼椰子產業園,前期主要建設原材料倉庫、椰子去皮加工全自動流水線工廠、產品低溫冷庫等,實現從椰子采摘到去皮加工再到冷庫保存發貨的全程管理。第一期將投產5條生產線,日產椰子水約25噸、椰漿約7.5噸。著眼長遠,企業還將進行細分加工,生產椰蓉、椰子油、椰肉等產品,向外銷售椰殼、椰毛等邊角料,將一顆小小的椰子“吃干榨盡”。
“我們熟悉印尼當地法律法規和相關政策,了解印尼農業資源特色優勢和農產品進境流程。在中印尼‘兩國雙園’建設的大背景下,園區管委會協助暢通與印尼政府部門溝通的渠道,促成老椰子首次實現在福建進境。”林崢嶸感慨,“能夠拿到擁有印尼官方背書的進境資格實屬不易,與企業積極響應共建‘一帶一路’倡議,赴印尼投資興業不無關系。”
“兩國雙廠”的十年探索
淼天匯的底氣,來自在印尼十年的深耕。
早在20世紀90年代,福州就在我國沿海城市中最早發出“向海進軍”的宣言。在極具前瞻性的“海上福州”戰略構想的推動下,福州的遠洋捕撈船隊足跡遍布各大洋,綜合實力居國內領先。
為獲取更穩定的漁業資源,淼天匯從2012年起就開始尋找海外適合的投資地點。
有了投資意向,“走出去”的行動,就差臨門一腳。
2013年秋,印尼成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首倡之地。“我感覺到遇上好時機,投資應該穩了。”林崢嶸回憶。
2014年,在已有國內加工廠的基礎上,淼天匯在印尼中爪哇省三寶壟市投資建設了白對蝦養殖基地、魚類加工車間和冷庫。該市是福州的國際友城,連城市名稱都為紀念鄭和,華人眾多。
對蝦、金槍魚、尖魷……在位于福州的淼天匯加工車間內,工人們正把尖魷手工剝皮、去除內臟。另一加工區,操作員雙手握住一大塊金槍魚腰肉,放上切割機,經過包裝后,2厘米厚的金槍魚片從工廠發出,銷往國內各地。
數千公里外,印尼生產基地的情況也通過網絡躍然眼前。
中爪哇省三寶壟市佩馬朗區,占地約7萬平方米的南美白對蝦養殖場中,制氧機不間斷地工作。蝦苗在這里養殖滿4個月后,將被撈出放入裝有冰塊的紙箱中,送到位于三寶壟的加工廠進行清洗、剝殼、冷凍包裝等粗加工處理再裝船,經過約20天的航程,便可到達福州。
而企業在印尼建設漁業基地,也為當地人提供了就業崗位與收入。加工廠就近招收工人,目前有300多名印尼籍員工;此外,企業會從印尼當地漁民那里打包收購一些海產品,幫助當地漁民增加收入。
比如養殖場負責人,今年66歲的印尼人喬尼·塞蒂亞萬,有近40年養蝦經驗。2021年起,他同淼天匯在印尼的全資子公司合作養蝦。
“我原來就養3個池子的蝦,現在管理兩個養殖場一共70個池子,月收入翻了好幾倍,而且很穩定。”一年半來,塞蒂亞萬已累計供應約1200噸南美白對蝦。
“中國和印尼兩個生產基地聯動作業,降低生產成本的同時,讓企業能夠更加靈活調配生產進度和滿足市場需求。”林崢嶸介紹,受益于“兩國雙廠”模式,即使在前幾年的疫情期間,企業也實現了銷售擴張,如今100多種產品遠銷全球60多個國家和地區。
互設園區 聯動發展
“淼天匯模式必將成為中印尼‘兩國雙園’內眾多食品企業發展的模板。”中印尼“兩國雙園”中方園區——福州新區元洪功能區管委會招商處負責人余林林說。
根據《中印尼“兩國雙園”產業合作規劃》,中方園區將打造5條跨國合作產業鏈,即海洋漁業、熱帶農業、輕工紡織、機械電子、綠色礦業等。目前,中方園區內已有御冠食品、勝田食品、兆華水產多家企業和印尼進行海洋漁業領域合作,椰子進口則為兩國熱帶農業產業合作開啟了全新篇章。
所謂“兩國雙園”,是指兩個主權國家在對方境內互設園區、聯動發展的一種新型產能合作方式。
2021年1月,兩國政府代表正式簽署中印尼“兩國雙園”項目合作備忘錄,以福建福州元洪投資區和印尼民丹工業園等園區為載體,探索建立產業互聯、設施互通、政策互惠的“雙園”結對合作機制。
今年1月,國務院正式批復同意福建設立中印尼、中菲經貿創新發展示范園區,分別在福州和漳州加快建設,標志著“兩國雙園”建設進入全面、實質性落實階段。
林崢嶸也感受到了“兩國雙園”建設為企業帶來的好處——企業入駐園區可較為便捷地“出海”,很多審批事項可以“打包”由園區統一負責,無須單獨申請,在清關過程中走“綠色通道”,通關最快只需要3天,為企業節省了不少時間。
今年5月,福州港松下港區元洪作業區遠洋漁獲上岸碼頭項目取得新進展,1號、2號泊位開工建設,項目計劃2025年投用,屆時,園區食品產業發展對碼頭交通的需求,將得到更好的滿足。
省商務廳副廳長鐘木達透露,中印尼、中菲“兩國雙園”建設正掀起“雙向奔赴”熱。其中中印尼“兩國雙園”中方園區已新簽約投資項目70個,投資942億元(人民幣,下同);福建企業赴印尼投資項目17個,投資399.3億元;中菲“兩國雙園”中方園區已新引進投資項目10個,總投資544.8億元。
這個“一帶一路”新旗艦項目,不僅是投資、建廠,雙方互為自貿區,并以供應鏈和經貿為紐帶,打造出互相促進的經貿創新發展示范區,最終實現“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記者 鄭璜)
責任編輯:趙睿
- 中印尼“兩國雙園”打造經貿合作交流新高地2023-10-18
- 受益“一帶一路”建設 進口老椰在中印尼“兩國雙園”快速通關2023-10-17
- 中印尼“兩國雙園”亮相“投洽會” 展示新成果 拓展投資機遇2023-09-09
- 中印尼“兩國雙園”職工法律服務一體化基地揭牌2023-08-18
- 中印尼“兩國雙園”一期征地任務基本完成2023-08-17
- 中印尼“兩國雙園”首批進口漁獲上岸2023-08-08
- 中印尼“兩國雙園”9個項目集中簽約2023-08-07
- 中印尼“兩國雙園”多項基礎設施建設提速2023-08-04
- 潛心筑巢 靜待鳳來——中印尼“兩國雙園”元洪投資區建設巡禮2023-07-19
- 中印尼“兩國雙園”不斷拓展合作空間2023-07-13
- 最新福州新聞 頻道推薦
-
2022~2023年水上嘉年華系列龍舟巡回賽收官 匯2023-11-06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