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立冬 如何科學進補?
專家:食補謹記四訣 男女老少有側重
今日立冬,作為陽氣潛藏,陰氣盛極,草木凋零,蟄蟲伏藏的節氣,民間歷來有“立冬補冬”的習俗。針對立冬養生,福州市疾控中心主任醫師徐幽瓊指出,關鍵在于“食補”,應多食用健脾養胃、補益陰血、食性溫和的食物。同時,不同人群在立冬養生方面也需有所側重,男補腎、女養血、老補虛、幼養腸胃肺。
“冬令進補,來春打虎”。徐幽瓊給出了立冬養生“四訣”:
一是進補前先引補。立冬后進補要給腸胃一個循序漸進的適應過程,所以要做好引補。比如食用性質溫和的栗子羊肉湯等。此外,冬季喝熱粥也是養生的好選擇。小麥粥可以養心除煩,芝麻粥可以益精養陰,蘿卜粥可以消食化痰,茯苓粥可以健脾養胃。
二是多溫熱少寒涼。天冷的時候,適量增加蛋白質、脂肪以及維生素和礦物質的攝入,對抵御低溫很有好處。例如多吃一些糯米、高粱、栗子、大棗、核桃仁、桂圓、韭菜、南瓜、生姜、牛肉、羊肉等溫熱性質的食物。
三是增加維生素攝取。增加維生素A、C的攝取,可以增強對寒冷的適應能力。維生素A主要來自動物的肝臟、胡蘿卜、深綠色蔬菜等,維生素C則主要來自于新鮮水果和蔬菜。此外,冬天多吃點辣椒,不僅可以補充維生素C,還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增進食欲。
四是鮮味入腎補益陰血。根據“秋冬養陰、冬季養腎”原則,冬季可以適量多吃點鮮味食物,如海帶、紫菜以及海蜇等,具有補益陰血等作用。
“市民朋友還應從起居、防寒、運動、精神等方面進行養生。”徐幽瓊提醒,除飲食外,還要注意防寒保暖、適量運動、保持心態平和,以維持健康,一冬無病。
一是切記“養藏”陽氣,要早睡晚起,保證充足睡眠,有利于陽氣潛藏、陰精蓄積。二是注重防寒,多活動腳部,以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每晚睡前用溫水泡腳,消除疲勞,御寒防凍,促進睡眠。三是適量的運動,冬天鍛煉前進行熱身活動很重要,如伸展肢體、慢跑、輕器械的適量練習,使身體微微出汗后,再進行高強度的健身運動。四是保持精神安定,學會調控不良情緒,保持心態平和。同時,要多曬太陽,可抑制大腦松果體的褪黑激素分泌,驅除抑郁情緒。
立冬養生,不同人群該如何進行針對性的保養?國家注冊營養師、安利(中國)資深營養講師吳思明給出良策:
男性養腎。男性調節免疫,先養腎經。相較女性,男性精氣消耗更大,再加上現代人有熬夜、吃不健康食品等不良習慣,身體機能大幅下降。男性補腎多管齊下,適當做一些鍛煉腰肌功能的運動項目,如太極。多食黑色食物,黑芝麻、黑米、黑枸杞、木耳、藍莓等食物可以補腎益精。
女性養氣血。女性因月經、孕產等生理特性,氣血消耗大,容易氣血不足。建議適當多吃如紅棗、豬肝、胡蘿卜、粳米、小米等益氣血食物;也可以采用漢方養生,玫瑰和牡丹活血調經,讓氣色健康紅潤,人參和玉竹滋養身體,補氣潤燥,枸杞和黃精養血補虛,益精氣。
老人補虛。隨著年齡增長,身體機能衰退,老人容易出現久病體虛、缺乏營養等問題,需注重適當進補。正常老人以食補為佳,適當食用牛羊肉等溫熱性食物。有“三高”等慢病的老人,應在醫生指導下結合身體狀況調整飲食。此外,要特別注意優質蛋白的攝入,若日常生活中難以攝取足夠營養全面的食物,可以使用營養補充劑。
孩子養腸胃和肺。小孩兒容易得兩類疾病:與脾胃有關,如腸胃消化不良;與肺臟相關,如鼻炎、感冒等。當孩子腸胃功能不太好時,可以適當食用益生菌補充劑,調節腸道健康。此外,可通過摩腹和捏脊增強抵抗力。摩腹,以肚臍為中心,用手掌順時針或逆時針輕摩50圈,可以按摩胃腸。捏脊,兩個拇指和其他手指配合輕柔按捏,從尾椎骨捏到大椎穴,操作6遍即可。(記者 林文婧 實習生 傅亦靜)
責任編輯:趙睿
- 立冬時節北方大部跨入冬季 這些地方降溫最猛2022-11-07
- 進入大雪節氣如何養生?進補可多吃“黑”2021-12-08
- 吃中藥進補 兩男子“補”進醫院2021-12-06
- 膏方滋補因人而異 專家:冬季進補不要亂吃“網紅”膏方2021-11-18
- 立冬至,寒意襲,福建明起“換季”!2021-11-07
- 7日12時59分“立冬”:秋將歸去冬又至,寒色不遮萬山翠2021-11-05
- 節氣是立冬 天氣似立夏 新一周福州最高溫30℃2020-11-16
- 2020年立冬是幾月幾號幾點具體時間 立冬是什么意思 什么習俗2020-11-07
- 立冬最美暖心祝福語大全2020 2020最新立冬的溫馨圖片大全2020-11-07
- 2020最新立冬說說祝福語大全 2020年立冬圖片朋友圈文案配圖 2020-11-07
- 最新福州新聞 頻道推薦
-
福州市啟動中小學校消防安全知識教育實訓課程2023-11-08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