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水惜水,增綠護綠,“碳”尋新路……
錨定可持續發展 繪好福州新城景
流花溪鳥瞰。記者 陳暖 攝
10月28日下午,上海世界會客廳,福州榮膺首屆全球可持續發展城市獎,受到世界矚目。這是聯合國人居署授予城市可持續發展領域的高級別獎項,全球共有5個城市獲獎,福州是中國唯一獲獎城市。
“創新實施城市水系治理工程”“建設成為綠色低碳生態友好的‘千園之城’”……一個個關鍵詞組成一幅可持續發展的美好圖景。一個個護好城市安瀾的水系,一條條牽起城市昨天與今天的慢道,一座座讓居民享受幸福安心的無障礙設施,一棟棟“低碳生長”的綠色建筑,從小細節到大民生,可持續發展的關鍵詞始終如一。
這樣的“一以貫之”,是福州市委、市政府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不變初心,也是市城鄉建設局秉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重要理念的接續奮斗。堅持“3820”戰略工程思想精髓,福州努力繪就城市可持續發展的新藍圖,用心寫好可持續發展的幸福篇章。
管水惜水 護一城安瀾
幸福坐標
每天一早,沿河畔步道慢行,在榕樹公園里和鄰居聊聊家常,已是“老福州”溫美姜的日常。從掩鼻而過的“垃圾河”,到近在咫尺的新公園,流花溪的蝶變里,可持續發展的新曲唱得響亮。
雨污混排、水質黑臭、阻塞嚴重……治理前,這條城區第二寬的內河已是“傷病纏身”。為守護沿岸百姓的居住安全,水中、岸上的全域整治全線鋪開——
沿線征遷與河道開挖同步進場,狹窄的水道被拓寬為15米~ 80米的開闊河道,實現與上游洪灣河金山公園段、浦上河、臺嶼河及烏龍江貫通;在全線清淤基礎上,7公里截污管“住”進總長4.4公里的河道沿線;21個污水排口全面收歸,與22座截流井和1座調蓄池合力實現全線截污系統串聯……改頭換面的流花溪,成為榕城的水系名片。
見行見效
堅持“系統綜合、生態自然、標本兼治”三大理念,經過“一千零一夜”的城區水系綜合治理,44條黑臭水體全部消除黑臭。
“城區規劃河道139條、總長度約295公里,已建成開放河道121條、總長度超250公里。”市城鄉建設局給排水處處長陳文集說,260公里截污管、80座調蓄池,加上680公里濱河林蔭綠道、379個串珠公園、5000多畝濱河公園綠地,護好水清、河暢、岸綠、景美的治水成效。
“一龍管水”,是創新城區內河管理機制的“福州做法”。告別原先的“九龍治水”,福州率先組建城區水系聯排聯調中心,科學調度系統持續升級。今年7月至9月的40天內,面對“杜蘇芮”“海葵”兩場臺風帶來的破歷史紀錄降雨量,該中心運用排水防澇“一張圖作戰”應急指揮體系,實現城區積水8小時消退,相關經驗做法得到國家防總、國家應急管理局高度肯定。
除了水系聯排聯調,福州還有讓管理更有效的“雙河長制”、讓監督更多元的市民參與、讓文化生活更豐富的內河品牌,持久護好水色、激發活力。
接續前行
“今年,城區啟動打鐵港河和溫泉公園湖水質透明度提升工程、倉山龍津陽岐片區內河補水循環提升工程等5個河道整治項目。目前,溫泉公園湖已完成舊湖區水生態構建和透明度提升,其余項目也已進場施工。”陳文集說,臚廈溪、浦口河等福州水系EOD(生態環境導向的開發模式)項目也已展開,計劃年底完成干流主體治理。內河旅游開發方面,瓊東河、鳳坂河航線計劃本月底上線。屆時,今年共新增7條航線,新增通航里程14公里。
2024年,福州治水護水的任務清單也已明晰——啟動義序片區水環境綜合治理項目、計劃新增城區可通航里程13公里……
“提升城市安全韌性,我們一直在路上。”市城區水系聯排聯調中心調度辦主任胡銘說,泵閘改造、設施修復、工程建設、清疏清障等工作持續展開。在現有福州城區水系科學調度系統的基礎上,信息化建設、城區積水風險點智慧監測、重點流域數字孿生建設探索等也已鋪開,全方位做好聯排聯調指揮調度“加法”。
走街串巷 享一城青綠
幸福坐標
多彩步道、坡地攀爬墻、轉轉樂、蹺蹺板……上周末,在溫泉公園靠金雞山一側,新開放的彩虹樂園成了附近居民的新寵,一個個頗具童趣的新裝備承載了孩子們的歡笑聲。
“遛娃的好去處”“顏值很高”“步道能通到金雞山腳下,很便捷”……市民的點贊,讓市城鄉建設局城市建設處處長吳璇頗為自豪:“‘兩山兩園’還會不斷帶來新驚喜!”
作為串聯起最具福州特色節點的城市慢行步道,“兩山兩園”特色慢道(金雞山—金牛山慢道)全長約5.4公里,串聯2座山地慢道景區(金雞山、金牛山)、2片人文歷史街區(溫泉、中山)、3個古典園林歷史風貌區(西湖左海、冶山、溫泉)、3條傳統文化街巷(中山、外九彩、馬王廟),以及五四河、樹兜河、瓊東河等城市內河。
見行見效
“慢道建設中,我們采用申報地方政府專項債模式,通過項目自身運營實現整體還本付息。”吳璇說,在工藝上,針對常規步道熱熔漆標線易褪色、易污損等問題,一場創新也現場展開——
“結合‘兩山兩園’慢道施工碰到的瀝青、混凝土、石板材、透水磚、透水混凝土等路面,項目展開多次試驗,最終定下丙烯酸冷噴工藝和不銹鋼鋼槽壓透水混凝土工藝,極大改善了標線褪色和污損的問題。”吳璇說。
2016年以來,福州構建起涵蓋自然保護地、閩江流域、公園綠地、街頭綠地等內容的公園體系。1370公里福道、1400多個小公園、14.83平方米人均公園綠地面積、95%的公園服務半徑覆蓋率,讓福州之“福”觸手可及。
接續前行
結合項目實施的實際情況,“兩山兩園”慢道計劃在明年打通金雞山—觀風亭斷點,串起高品質、高顏值的舒適旅游慢道,實現沿線無障礙通廊建設;結合象山隧道改造工程,進一步完善西湖、左海公園至金牛山步道的行走體驗。
“朝著明年上半年全面完工的目標,‘兩山兩園’加速沖刺,力爭讓這條中心城區首條高空景觀步道盡快亮相,提升群眾的幸福感。”吳璇說。
有愛無“礙” 守一城暖意
幸福坐標
從以前的“家里蹲”,到現在的“愛溜達”,閩清縣錦繡閩江小區不少老年居民最近有了這樣的轉變。這源自小區展開的無障礙設施樣板建設行動。
“這個安置房小區住了很多老人和孩子,但是原有無障礙設施基礎較差。”市城鄉建設局抗震辦主任林力勇說,為提升無障礙設施品質,一場無“礙”示范行動全面展開:每個樓道入戶口均設置輪椅坡道、扶手及雨棚;小區活動廣場做好地面無障礙銜接;鋪設盲道串聯整個小區內外部……如今,在錦繡閩江,這樣的無“礙”生活隨處可享。
被愛包圍的錦繡閩江小區,只是閩清縣梅溪新城無障礙設施樣板街道創建的亮點之一。聚焦出行、就醫、辦事、購物、休閑娛樂等基本需求,圍繞安全便利的目標,工人文化宮增設爬樓機器,幫助行動不便者從地下室前往各樓層;科技館、規劃館內安裝了輪椅升降機,還有智能機器人引導游玩;中醫院增設盲文就診手冊;新城社區服務站內有了無障礙設施導覽地圖等,全方位打造示范樣板2.0版本……
見行見效
老有頤養、幼有善育、殘有所助……在可持續的全齡友好城市社區建設中,福州編制專項規劃、推出行動計劃,通過實實在在的無障礙設施改造,提升無障礙設施品質,獲評“全國無障礙環境示范市”。
今年,全市改造提升晉安區福興經濟開發區、馬尾區中國船政文化城等26個示范項目,改造城市道路21條、廣場公園22個、公共建筑22個、公交場站及停車場9個、居住區和居住建筑3處。
為彰顯福州特色,福州市在閩江公園北園打造集宣傳教育、沉浸式體驗、展示培訓等功能于一體的無障礙主題特色公園,將為福州市無障礙環境建設提供獨特的教育培訓場景平臺,進一步豐富城市公園的特色元素。
接續前行
林力勇說,2024年,福州市將以創建全國無障礙建設示范城市(縣)工作為契機,進一步推進全域范圍無障礙設施的品質提升。既有工程方面,重點對已建成的各類公共建筑和公共服務場所等無障礙設施進行整治,采用社會公益組織參與測評、設計團隊提供陪伴式服務等措施提升改造效果;新建工程方面,在工程規劃、設計、施工等各環節進行全過程監管,確保無障礙設施與主體工程進度同步,并引入殘疾人體驗評估作為驗收依據等工作機制,持續建設“全齡友好”“共治、共建、共享”的無障礙環境。
“碳”尋新路 領一城未來
幸福坐標
在福州高新區,一棟白色建筑不僅顏值高,還處處藏著綠色節能的巧思。
“這是市建筑設計院辦公大樓,也是省內首個通過中國節能協會超低能耗建筑認證的建筑。”市城鄉建設局科技處處長王洋玲說。
“落地”前,一場建筑形體和朝向的優化行動就已展開:根據福州日照、氣候特點進行專屬設計,實現外窗本體遮陽、建筑形體自遮陽及植被外遮陽,做到被動式綠色低碳。
建造時,大樓新意十足,集新型輕質預制陶粒混凝土外掛墻板、高性能系統門窗技術、符合超低能耗要求的集成空調系統等于一身,全方位做好能耗減法。
一套數字孿生運維系統,更為守護這份綠意出力。項目運營后,實現建筑本體節能率49.21%、可再生能源利用率10.57%、建筑綜合節能率54.58%,達到超低能耗建筑標準。
見行見效
福州先后獲批國家公共建筑節能改造重點城市和公共建筑能效提升重點城市,共推進8批公共建筑節能改造項目71個,被列為“C40中國建筑項目”試點城市。截至目前,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面積超350萬平方米。
隨著綠色建筑不斷普及,城鎮新建建筑中綠色建筑占比逐年提升,目前已達99.1%。全市二星級及以上綠色建筑共41個,典型示范項目11個,數量居全省前列。
接續前行
“以創新驅動城鄉建設領域綠色低碳發展,通過‘福州探索’打造‘福州樣本’。”王洋玲說,福州市加快編制《綠色建筑專項規劃》,明確發展目標、重點發展區域、裝配式建筑、全裝修成品住房、既有建筑綠色改造和綠色建材應用等,促進城鄉建設全面綠色轉型。
規劃引領的同時,試點項目也風生水起。作為政府采購綠色建材促進建筑品質提升政策實施城市,福州試點項目選擇、綠色建材入庫、采信平臺建設也紛紛按下“快進鍵”,為建筑品質提升助力。
“這次福州獲得全球可持續發展城市獎,我感到特別驕傲和自豪,更深感使命光榮、責任重大。”作為一名“老城建”,同時也是此次獎項申報的主要參與者,市城鄉建設局發展計劃處處長劉鋒杰表示,他和同事將繼續聚焦城市品質提升,從宜居建設、綠色人文、交通通達、安全韌性、智慧管理等方面出發,實施城市更新行動,再建設一批具有福州特色的樣板工程,不斷提升城市功能品質和可持續發展能力,建設高品質宜居生活典范,努力實現福州城市可持續發展。
市城鄉建設局副局長陳永鋒說,以這次獲獎為新起點,將進一步推動主題教育走深走實,把惠民生、暖民心、順民意的工作做到群眾心坎上,以實績護航發展,圍繞安全韌性、綠色生態、社會福祉與公平等關鍵詞,發揮城建主力軍作用,打造宜居、韌性、智慧城市,寫好福州可持續發展新篇章。(記者 孫漫 圖片除署名外均由福州市城鄉建設局提供)
責任編輯:趙睿
- 福州:“青騎兵”下基層 傳播黨的“好聲音”2023-11-08
- 福州:審批數字化 項目“拿證”更方便2023-11-08
- 今日立冬!福州又要升溫了 晝夜溫差仍然較大2023-11-08
- “兩地四區”文化藝術交流活動在鼓樓啟動2023-11-08
- 福州出臺5條措施促進電子商務產業加快發展2023-11-08
- 福州5個省級開發區上榜全國百強2023-11-08
- 福州4人獲評第八屆福建省道德模范2023-11-07
- 2023中國省級開發區百強榜單發布!福州5個入選2023-11-07
- 福州人大:匯聚“關鍵小事” 體現“民主大事”2023-11-07
- 第二屆福品博覽會將在福建福州舉行2023-11-07
- 最新福州新聞 頻道推薦
-
“兩地四區”文化藝術交流活動在鼓樓啟動2023-11-08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