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有200多年歷史的福州脫胎漆器,是福州“三寶”之一,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日前,福州市委市政府決定在閩侯鴻尾鄉建設全市脫胎漆器產業園,引導脫胎漆器產業集中集聚發展。閩侯縣也有針對性地出臺了《關于脫胎漆器產業園促進產業集聚發展的六條措施》,扶持脫胎漆器產業發展。
作為傳承200年的非遺項目,面對不斷變化的時代,脫胎漆器如何守正與創新,讓非遺更好地融入人們生活?又該如何順應市場變化,讓傳統行業趕上時代的腳步?記者近日走近脫胎漆器行業,感知市場的冷暖,體會脫胎漆器的守正與創新。
脫胎漆器藝人進行初步制模。記者 鄭帥 攝
傳統市場遇冷
福州脫胎漆器髹飾技藝項目市級代表性傳承人張升華工作室,設在閩侯荊溪鎮厚嶼村的一座民居內。200多平方米的工作室里擺滿了造型各異的脫胎漆器,色澤鮮艷的漆面即使在室內昏暗的燈光下也光彩照人。
張升華出生于脫胎漆藝世家,從小耳濡目染,對漆藝情有獨鐘。談起脫胎漆器,張升華如數家珍:“脫胎漆器髹飾技藝制作過程十分復雜,首先要設計打稿,之后是泥塑,然后制模。再用麻布在胚胎上逐層裱褙,不停刷上生漆,等到陰干后,原型就出來了。然后不停上漆,陰干,還要經過上光、打磨等多道工序。”
制作周期長、工藝復雜等因素造成脫胎漆器價格一直居高不下。據張升華介紹,一個脫胎漆器的小花瓶2000元左右,一些耗時幾年做成的比較大的脫胎漆器售價高達百萬元。然而,高價的脫胎漆器如今面臨“有價無市”的尷尬。張升華告訴記者,雖然他有不少作品被福建博物院、中國工藝美術館等機構納入館藏,但目前在大眾市場上遇冷也是不爭的事實。
堅持傳統技藝的張升華并不守舊,為了讓這個古老技藝煥發新光彩,他也開始了創新的探索。“工藝傳統并不意味著可以不思進取,我正嘗試在造型、色彩中融入時尚元素,在守好傳統技法的同時創新,努力開拓市場。”張升華說。
讓漆器走進生活
色彩明麗、充滿藝術氣息的漆畫,造型精美的大漆茶具……來到位于荊溪鎮徐家村的潤坊(福建)文化發展有限公司,一個個充滿了現代氣息的大漆家居工藝品映入記者眼簾。
“公司目前有幾十位制作脫胎漆器的老藝人,我們利用脫胎漆器工藝制作的茶具、漆畫、大漆家具等產品在市場上很受歡迎,訂單保持穩定增長。”該公司董事長周潤達對記者說。
深耕消費新業態,貼近年輕消費者,讓傳統技藝融入生活,是脫胎漆器煥發活力的必由之路。讓人欣慰的是,已經有越來越多的脫胎漆器從業者,作出與時俱進的選擇。從事脫胎漆器制作十多年的朱冰就是其中的一員,他的工作室主要制作漆畫、大漆器具和脫胎漆器佛像三類產品。
“平面作品、漆畫占大部分銷售份額;漆器茶具等產品是利用大漆這種天然材料和脫胎漆器技術衍生出文創產品,一套茶具幾百元,整體價格不高,很受年輕消費者青睞;脫胎漆器佛像制作周期要一兩年,單價較高,基本是私人定制。”朱冰對記者說,產品多元化讓他的工作室在市場大潮中游刃有余,各個品類都有很不錯的銷路。
“傳統的脫胎漆器目前市場并不樂觀,它的最大價值是裝飾功能,與現代人更看重實用價值的需求存在矛盾。”朱冰對記者說,脫胎漆器是有生命力的,但要通過一代又一代的傳承和創新來煥發脫胎漆器的活力。“非遺瑰寶要走進人們的生活,通過漆藝這一傳統的工藝手法,結合年輕人接受的設計造型,開發文創商品,才能讓脫胎漆器更有生命力。”
有突破才有未來
為了讓脫胎漆器這個“寶”更好傳承,福州市出臺《福州市軟木畫、脫胎漆器、壽山石雕技藝保護和產業發展五年行動計劃》,以保護和振興脫胎漆器等傳統技藝。改造提升傳承保護基地,將福州漆藝基地改造提升為以漆藝大師工作室為主的脫胎漆器活態展示保護基地。為完善人才培養體系,福州將培養瀕危行業人才,持續開展脫胎漆器等瀕危非遺技藝大師帶徒授藝工作,同時培養專業院校人才,鼓勵福州各高等院校設置“手工藝三寶”相關課程或專業,在市旅游職業中專學校、市聾啞學校等職業院校設立優秀學生獎學金制度,每年培養100名至200名相關專業學生……
多方的重視和扶持,讓福州市脫胎漆器行業協會會長陳天灨對未來充滿信心。“目前福州漆器市場整體態勢良好,年輕從業者眾多,但個別品類確實面臨著一些問題。”陳天灨說,“裱麻布的脫胎漆器和木胎的漆器相比,制作工序復雜、耗時長,價格更高,并且局限在以花瓶為代表的幾種傳統器型上,一直以來市場就相對狹小。”陳天灨說,裱麻布脫胎漆器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銷路較窄,但解決之道也要依靠從業者努力開拓市場和進行營銷。
陳天灨告訴記者,目前福州很多院校都有設置漆器相關專業,也有很多年輕人主動去學習漆器制作,并以此作為一生的事業。在陳天灨看來,脫胎漆器的傳承需要“兩條腿走路”。“很多年輕的脫胎漆器從業者制作漆器茶器、磨漆畫等貼近生活的產品,通過這些銷量好的實用型產品,實現工作室或工廠的盈利,能夠生存下去。與此同時,他們也會花時間制作工藝復雜、成本較高的脫胎漆器藝術品去參展和比賽,通過這些平臺來拓展品牌影響力,幫助其他產品爭取更大的市場。”
在生存下去的基礎上傳承發揚傳統技藝,是脫胎漆器比較理想的傳承發展之路。“任何非遺項目都是有市場才會有傳承,才能有未來。脫胎漆器的金字招牌要時時擦拭,堅持守正創新,才能有更好的未來。”陳天灨說。(記者 譚湘竹 實習生 許嘉芮)
責任編輯:趙睿
- 非遺里的閩人智慧 | 玲瓏生萬物 一漆一世界2022-04-21
- 福州市人大常委會頒布兩部法規2021-11-25
- 《福州市脫胎漆器技藝保護規定》明年元旦起施行2021-11-25
- 兩部法規獲福州市人大常委會會議表決通過2021-08-28
- 林暉:世遺伴手禮背后的“守藝人”2021-08-01
- 福州脫胎漆器技藝保護等您來獻策2021-07-20
- 電影《帶我回家》亮相央視 福州脫胎漆器是“隱形主角”2021-07-13
- 脫胎漆器2021-07-08
- 陳天灨:脫胎漆器“守藝人” 見證福州漆藝數十年沉浮2020-12-29
- “東方遺珍”福州當代漆藝展亮相“5·18”2019-05-21
- 最新福州新聞 頻道推薦
-
福州:“客貨郵”合一 公交車送快件進村2023-11-16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