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個月來,福州9歲男孩小明(化名)總嚷嚷著腿疼,他的父母起初以為這是生長痛,就沒在意。不料,小明的癥狀越來越重,近日他被帶到聯勤保障部隊第九〇〇醫院兒科就診。醫生確診他患上了幼年特發性關節炎,這種病致殘率高。
小明的癥狀是夜晚或者早上起床時“腿僵”,這是一種僵硬的不適感,雖然不明顯,但右膝蓋和左腳踝關節有時會出現輕微的腫脹。“晨僵”是幼年特發性關節炎的常見特征。
醫生進一步檢查發現,小明C-反應蛋白水平明顯升高,類風濕因子陽性。最終,小明被確診為幼年特發性關節炎。所幸,目前經過治療,小明的關節疼痛癥狀已逐漸緩解。
為什么小孩子也會得關節炎?“幼年特發性關節炎是一種好發于兒童的風濕性關節炎,常在16歲前發病,1歲至3歲幼兒高發,女孩更常見,主要表現為關節腫脹疼痛,活動受限,有的患兒會出現發熱、皮疹等癥狀。這類疾病通常會影響孩子的關節發育。”該醫院兒科主任聶曉晶介紹。
患該病的部分患兒可能出現生長發育明顯落后,比同齡人矮小,嚴重的還可能出現不可逆的多發畸形。很多家長誤認為幼年特發性關節炎引發的疼痛是生長痛,從而耽誤了孩子的最佳治療時機。
如何區別生長痛和關節痛?聶主任介紹,生長痛多發生于長骨兩端,多出現在下肢,如大腿內側、小腿肚等位置;而關節痛集中在全身各個關節處,包括手腕膝蓋以及腳踝。生長痛是自發性疼痛,外表看不出太大異樣;而關節痛多為腫痛或觸痛。生長痛的疼痛時間一般為下午、傍晚和深夜,而幼年特發性關節炎引發的關節痛多半出現在晨間,孩子劇烈活動后也會出現。
要警惕的是,這種病會破壞骨質,導致關節畸形、活動受限,致殘率高,一旦出現癥狀,要早診斷、早治療,爭取在3個月以內治療,最長不能超過半年,要到正規醫院治療。(記者 陳丹 通訊員 歐陽靜 李政)
責任編輯:趙睿
- 陰雨天關節炎反復發作 預約三伏灸“冬病夏治”2017-06-23
- 四川“拐杖民警”照片熱傳 患急性痛風性關節炎2016-12-20
- 路跑狂熱 關節炎其實也愛找年輕人的麻煩2016-06-15
- 最新福州新聞 頻道推薦
-
直播帶崗 專家“職”引未來 閩江之心這場人才2023-11-27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