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化生態空間格局 打造綠色幸福之城
福州筑牢“海濱城市、山水城市”生態空間屏障
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把這座海濱城市、山水城市建設得更加美好”的殷切囑托,近年來,福州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統籌劃定生態保護紅線,系統開展“山水林田湖草海”一體化治理修復,筑牢“海濱城市、山水城市”生態空間屏障,全面優化生態空間格局,打造山海交融,宜居宜業的幸福之城。
構建高質量生態空間格局
生態保護,規劃為先。
記者獲悉,在已上報國務院的《福州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中,以福州自然山水本底為基礎,著力打造“生態屏障—生態廊道—城市公園”三級網格化生態空間體系,以生態保護紅線為底線,構建“一區四灣、五帶五廊多楔”系統連續的山海一體生態保護空間格局,為生態文明建設奠定基礎。
統籌劃定生態保護紅線,將整合優化后的福建閩江河口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福建雄江黃楮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等32個自然保護地以及省級國家級生態公益林、縣級以上一級飲用水水源保護區、沿海基干林、紅樹林、省級重要濕地等重要生態空間劃入生態保護紅線,劃定面積達5082.05平方千米,實現應劃盡劃、應保盡保。
保護江河湖海,聚焦羅源灣、閩江口、福清灣、江陰灣四個重要灣區,以重點海灣、海島和自然岸線為重點,保護近岸海域生態環境;打造閩江(烏龍江)、敖江、龍江、大樟溪、起步溪五條重要河流沿線的生態功能帶;以江河水系串聯流域內河湖、森林、濕地、海洋等生態系統。
保護山體森林,建設西部生態涵養區,加強西部山區生態保護與物種棲息地的自然修復;打造禾山-大筆架山、長龍尖峰山-白云山等五條重要的山海生態廊道。同時,結合城市空間布局,順應山體走勢,在中心城區規劃多條城市組團間綠楔,充分發揮其生態和休閑服務功能,促進城市生態系統與外部生態廊道互聯互通。
系統推進生態保護修復
10月末,《福州市國土空間生態修復專項規劃》正式印發實施,《規劃》結合宏觀、中觀、微觀三個層次的規劃管控,構建起從山頂到海洋的保護治理大格局,創新海濱山水城市國土空間生態修復的“山海模式”,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海”一體化生態保護修復,提高生態空間質量;建立以縣區政府為實施主體、小流域為控制單元、項目為具體抓手的治理體系,以流域恢復治理為根本目的,建立跨部門、跨行業協調聯動機制,讓生態修復項目推進更加有章可循,協同高效。
深秋時節,閩江河口濕地公園內風景依舊。蘆葦輕搖,江水滔滔,一群群候鳥循著記憶群集而來,翩躚飛舞,覓食嬉戲,構成一幅生機勃勃的生態畫卷。
從瀕危濕地,到“蘆葦搖蕩綠水悠,留鳥候鳥滿洲頭”的國際重要濕地,閩江河口濕地的重生,折射出福州推進生態修復的決心。近年來,福州大力實施閩江口濕地流域協同保護及入侵物種綜合治理工程,先后開展林分改良、污水系統提質增效、河道綜合整治、海漂垃圾治理、退塘還濕、互花米草入侵治理等多項保護修復工程,系統治理片區生態問題。
城市規劃“見縫插綠”
隨著城鎮化的有序推進,如何兼顧城市建設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近年來,福州立足自然資源本底,推進“多規合一”改革,以國土空間規劃為抓手,不斷優化國土空間布局,統籌協調城鎮發展空間和生態保護空間,為生態文明建設提供堅實保障。
在國土空間規劃中,推進公園綠地建設,支撐以綜合公園和專類公園為主體的城市公園體系建設,促進城市綠地均衡、系統布局,提高綠地生態功能和休閑服務功能;“見縫插綠”建設小廣場、口袋公園,貫通街道、綠道、濱水慢道等公共空間;嚴格保護和利用濱水岸線資源,美化濱水綠帶景觀,通過公共綠地、道路綠化等,將濱水綠化帶向建成區內部引入,與內河水系共同形成網絡化的濱水生態系統,構建藍綠交織的城市生態空間。(記者 阮冠達)
責任編輯:趙睿
- 福州入選2023中國旅游集團優選投資城市TOP102023-12-14
- 彩繪換新裝!福州多處高架橋進行彩繪涂裝2023-12-13
- 注意!福州這些區域即將停水!2023-12-13
- 福州:“早教進社區”公益服務活動啟動2023-12-13
- 路面查處+上門宣教 福州交警雙管齊下整治電動車違法2023-12-13
- 福州著力解決群眾就醫急難愁盼 三張“處方”護健康2023-12-13
- 福州前橫路將快速化改造 沿線設置2座匝道、4座立交2023-12-13
- 福州練好“氫”功競逐萬億賽道2023-12-13
- 聚焦物業企業侵占業主公共收益 市紀委監委開展“點題整治”2023-12-13
- 福州晉安鼓山鎮實施老舊小區改造 小區“逆生長”幸福“原地升級”2023-12-13
- 最新福州新聞 頻道推薦
-
馬尾區醫院新院預計2026年投用 規劃總床位1002023-12-14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