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12月21日報道(福建日報記者 林清智)一個是視界直徑400億公里的黑洞,一個是直徑600納米的細胞核仁內部結構,它們有何共同點?20日,在福州舉行的第一屆中國僑智發展大會主論壇上,當發表主旨演講的僑界專家代表曬出二者的對比照片時,不少觀眾感嘆于科學的神奇——兩張照片狀似“甜甜圈”,都有著橘紅色的外環和黑色的中心。
當天的主論壇上,通過主旨演講等環節,福州市委、市政府負責同志闡述了匯聚僑智的實踐和展望,院士專家、僑界代表則聚焦科技前沿深入交流研討,在分享各自研究成果的過程中,碰撞智慧火花、貢獻真知灼見,帶來了一場僑界智力盛宴。
本次大會受到了海內外各界院士專家的廣泛關注,2004年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阿夫拉姆·赫什科通過視頻致辭。
“第一屆中國僑智發展大會在福建福州隆重開幕,這不僅是中國的一件盛事,也是國際科技交流與合作的一件盛事。”阿夫拉姆·赫什科指出,科技是推動社會進步、造福人類的重要力量。古代中國在科技領域曾取得輝煌成就,今天的中國政府十分重視開放、尊重科學,推動世界和諧、包容、共同發展,堅信在廣大華僑華人的共同努力下,中外人文交流和科技合作必將取得新的更大進步。
阿夫拉姆·赫什科表示,開放交流與互利合作是全球性趨勢,福建是中國對外開放最早的省份之一,改革、開放、合作、交流,已經融入了福建的血液。廣大福建籍華僑華人以“愛拼才會贏”的精神開拓進取、團結奮斗,在世界各地取得重要成就。福州市人杰地靈,福州人是有福之人。他十分期待將來有機會訪問福建、福州,希望通過中國僑智發展大會,與華僑華人科學家一起交流,共同發揮智慧和力量,攜手創造更加美好的未來。
綠色發展,是創造更加美好未來的應有之義。
“近20年來,氣候變暖已成為全球共同關注的話題。”在主旨演講中,中國科學院院士、西北工業大學副校長張衛紅以《綠色航空與結構輕量化設計制造技術》為題,從生產環境開始談起,結合“雙碳”目標,詳細介紹了相關研究成果。
“如何設計、研制新一代飛行器高端裝備,如何實現結構的輕量化,直接關系到綠色環保。”張衛紅列舉了權威數據,說明航空運輸發展帶來的巨大環境壓力,他認為,輕量化始終是高性能裝備研究的核心關鍵技術。
然而,怎樣在保持高性能的同時實現輕量化,是非常具有挑戰的問題,尤其是對于使用條件苛刻、工作狀況復雜的航空器等高端交通工具而言,想讓一個零件減重一克都不容易。
對此,張衛紅指出,要做到輕量化,不僅要從材料上下功夫,比如用先進的復合材料代替基礎材料,同時還要把材料用好、對材料進行優化設計,做到“好鋼用在刀刃上”。
張衛紅表示,做產品研發不僅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這就需要從源頭上掌握理論方法,他從尺寸優化、形狀優化、拓撲優化等方面進行闡釋,強調要從設計和制造兩個方面發力,以巧妙的設計實現輕量化、高性能,進一步推動綠色環保,助力實現碳達峰、碳中和。
基礎研究的深奧令人著迷。另一位僑界專家代表陳玲玲的主旨演講同樣聚焦基礎研究的前沿領域——新型RNA(核糖核酸)的發現、功能和應用探索。
陳玲玲是中國科學院分子細胞科學卓越創新中心研究員、核糖核酸功能與應用重點實驗室主任,長期致力于非編碼RNA的研究,破解基因密碼,揭開生命神秘面紗。
演講過程中,陳玲玲通過同一頁PPT展示的兩張照片發人深思:一張拍攝于2019年,是人類首張黑洞照片,這個黑洞的視界直徑達到了400億公里;另一張拍攝于2018年,是陳玲玲團隊觀測到的被稱作細胞核仁DFC層的物質,直徑只有600納米——盡管尺度相差巨大,但它們“長相”相似。
陳玲玲表示,這種巧合,彰顯了微觀世界和宏觀世界的復雜度和相似性。
眾所周知,在廣袤的宇宙中存在著無數看不見的“暗物質”,鮮為人知的是,在生命科學奇妙世界里,同樣存在許多神秘的“暗物質”,非編碼RNA就是其中之一。
“我們知道生物性狀取決于基因。”陳玲玲從國外非編碼RNA的研究歷史開始談起,詳細科普了該領域的背景,介紹了將細胞生物學手段融入RNA生物學研究后的新發現。
“基礎研究能給我們帶來什么?”陳玲玲結合最新研究成果,以環形RNA為例,解析了其與紅斑狼瘡等自身免疫疾病和癌癥的關聯,指出相關研究為理解細胞增殖、免疫反應和免疫調節、致病機理提供了新思路。
陳玲玲表示,RNA在未來可能具有更加廣泛的應用前景,比如利用新型RNA有望找到新的手段,去治療一些困擾人類的疑難雜癥,不過,在此之前,還有很多問題有待解決。對此,他們與醫院開展合作,希望能夠發現更加精準可控的方法,實現相關疾病的早期發現、早期干預。
“現在是2023年,RNA的功能機制和應用研究仍然只是冰山一角,但是我深信對它們的更多研究,必將惠及人類生命健康。”演講最后,陳玲玲表示,他們將積極推進基礎研究,深入解析分子機制,期望為相關疾病提供RNA方向的診療思路,同時做好育人教學和科學普及的工作。她還呼吁僑界同行:“在科技強國的征途中攜手共進,早日實現中國夢。”
僑心為家國,鄉情代有承。陳玲玲的呼吁也是廣大華僑華人新生代共同的心聲。據了解,參加第一屆中國僑智發展大會的海外嘉賓中,有一半是45歲以下的華僑華人的專業“后生仔”,他們將賡續老一輩華僑的家國情懷和精神特質,守護“共同的根”、傳承“共同的魂”、成就“共同的夢”,為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廣泛凝聚智慧和力量。
主論壇最后環節發布了華僑華人新生代《福州宣言》。“一起攜手向未來,同心共圓中國夢。”伴隨著《福州宣言》最后一句的宣讀完畢,掌聲響徹全場。
責任編輯:趙睿
- 福建僑智成為新福建建設重要力量2023-12-21
- 第一屆中國僑智發展大會在榕開幕2023-12-21
- 四海同根 凝心聚力共筑夢——寫在第一屆中國僑智發展大會開幕之際2023-12-20
- 最新福州新聞 頻道推薦
-
第二屆“絲路”國際青少年攝影、短視頻大賽頒2023-12-21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