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春節,福建省福州市鼓樓區中山社區舞蹈隊正在排練新節目。76歲的社區居民林瑞榕換上紅布鞋,下樓穿過小巷,拐個彎就來到小區后面的冶山公園。
福字燈、中國結、紅彩帶,穿梭于能補天巷,濃濃的節日氣氛撲面而來。燈光映著林瑞榕的笑臉,“巷子通了,環境美了,大家幸福感滿滿。”
能補天巷是中山社區的一條背街小巷,全長200多米,周邊分布著28個小區、8900多戶居民。林瑞榕在這里住了50多年,過去,小巷環境不好、道路擁堵。2021年以來,鼓樓區對全區215條背街小巷分批進行環境綜合整治。按照“提升景觀,完善配套”“審慎甄別,分類保護”“活化利用,彰顯特色”的思路,打造具有閩都風貌的特色街巷。
“原本坑洼的路面平了,路也通了,巷子寬敞又整潔。”林瑞榕說,屋檐上曾經“飛檐走壁”的天線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集照明、語音播報、違章抓拍等功能于一體的智慧燈桿。
小巷如今熱鬧起來。巷子里,自行車、電動車有序穿梭。“走巷子,很方便!上班來不及了,穿個巷子,時間少說節約5分鐘。”中山社區黨委書記黃斌帶著記者漫步在能補天巷,服裝鋪、干洗店、補鞋店……一間間功能小店找到了承載空間。
“來一碗牛肉湯。”下午4時,位于鼓樓區金湯社區秘書巷的一品湯牛肉店熱氣騰騰,店主謝美英忙得不亦樂乎。顧客特意從倉山區趕來,“打卡”這家藏在巷子里開了幾十年的老店。改造過程中,這些帶有城市記憶的老店被保留并得以提升,如今成了“網紅”店。
小巷也越發有味道。秘書巷里,馬鞍墻、圓拱門勾勒出福州特有的天際線。巷子始建于宋代,不到200米長,卻承載了厚重的文化。
“鼓樓區是閩都文化重要發源地,每一條小巷背后,幾乎都有一個故事。”鼓樓區景觀綜合整治管理中心吳日明介紹,在改造提升過程中,鼓樓區按照“一街一特色”“一巷一亮點”原則,挖掘街巷故事,因地制宜打造小巷風貌。
責任編輯:莊婷婷
- 福州市進一步盤活使用存量安置型商品房和配建安置房房源2024-01-29
- 福州(連江)國家遠洋漁業基地迎來首批遠洋漁獲2024-01-29
- 福州:黃岐至馬祖“小三通”航線“海上春運”服務便利走親訪友2024-01-29
- 兩岸宗親及專家學者福州尋根溯源 共探文化融合2024-01-29
- “90后”臺灣女孩用自媒體開啟大陸“新旅途”2024-01-29
- 福州倉山區倉山鎮:踐行“四下基層”書寫“民生答卷”2024-01-29
- 福州評選出首批10家“臺胞尋根示范點”2024-01-29
- 2024年福州馬祖年貨電商節舉辦2024-01-29
- 福州:踐行“四下基層” 下訪接訪解民憂2024-01-29
- 福州天氣:30日降水明顯 31日氣溫回升2024-01-29
- 最新福州新聞 頻道推薦
-
福州倉山區倉山鎮:踐行“四下基層”書寫“民2024-01-29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